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的调查报告
姓名:陈盼      学号:200909170006
姓名:陈永洁    学号:200909170008
姓名:邓颜平    学号:孙赞东200909170009
年级:20091
专业:英语(国际经贸)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的调查报告
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是由于在历史进程和制度变迁中探索出符合社会进步规律和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道路,同时也是由于探索出与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文化发展道路。正确的文化发展道路是民族文化繁荣创新的根本保证。在探讨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的问题上,我们小组于20111119日和20日在四川外语学院以及周边社区以口头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居民进行了
社会调查。
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四川外语学院师生、川外周边社区居民
()调查方法:口头调查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我们要从战略和历史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
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多次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党的十六大强调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0,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1年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高屋建
,总揽全局,深化了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意义的认识,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力宣介和为贵、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中华文化,将一个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对于树立和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外民众在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各方面工作,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孟连一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现辉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快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复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以价值理念、发展道路、民族精神、国家形象等为核心内容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主要大国均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力求占据国际文化发展和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尽快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利条件
  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在广泛吸纳融汇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联系更加密切,特别是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取得了世所瞩目的丰硕成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水平日益提高
  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走在对外文化工作的第一线,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国
际文化盛事开幕典礼,多次主持或出席各类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同有关国家的文化年节、文化论坛等活动,关心指导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的建设与发展,极大提升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水平。
()创新开拓国际市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崭新好途径
  着力加强欢乐春节感知中国等大型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推动京剧、杂技、民乐、书法等民族艺术大量走出国门,使春节日渐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增长迅速,各类优秀文化作品加速为世界所认知。
  在中国与世界互动之频繁、交流之密切、融合之深刻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带来的中国风汉语热风靡全球、方兴未艾,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知中华文化来更好地与中国打交道,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学习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这些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中华文化拥有的独特魅力和深刻价值内涵,和谐理念、重义守信、勤劳、和睦等中华文化精髓,为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新老问题提供了新理念新智慧,社会主义探索阶段为各国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新启迪。当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面临一系
列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有限,西方在舆论话语权等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世界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联系紧密交流密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的保障
  截至2011,我国已经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800多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平台,各类语言歌曲比赛、文化节庆、文明论坛、音乐周、展览等蓬勃开展,受到中外人民的热烈欢迎,产生了积极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
  ()重大活动连续举办,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
  抓住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外文化年国家年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契机,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风貌,全面展现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艺术创作,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心灵距离。在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期间共同举办了800多项活动,在俄各地不断掀起中国文化热汉语热武术热的高潮。在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组织了近50个展览和涉及众多领域的约500场活动。
  
三、建议(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方法)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深入领会《决定》精神,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东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
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寻求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文化自觉。对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越为清醒、全面和深刻,就越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深入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模式的发展道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道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些领域的建设发展规律要系统掌握和全面运用,哪一方面的认识缺失、滞后或失误就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规律探索和实践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对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国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如何在这种文化格局中既积极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
,又有效抵制西化思潮,同时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方向发展,如何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与及时有效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统一起来;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文化建设如何更好地担负起凝聚人心、坚定信心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为民族发展进步发挥保障作用;光谱范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如何使这几项重大改革相互借鉴、促进、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含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等等。文化发展道路是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发展道路,只有研究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保持生机活力。
  ()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的方式方法
  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对外宣传的新思路新举措,力求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传达中国人民的真诚和善意,拉近中外人民情感距离。要不断提高对外形象塑造和舆论引导水平,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多讲中国故事,力求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积极探索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专业化、市场化道路,善于借助和利用国外知名公关咨询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的传播优势。要借助手机、网
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高新技术和新媒体,及时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要重视人与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沟通,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让中华文化走进世界人民内心。要从人文和文化角度唱响科学发展观、和平发展道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重要思想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
  ()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人文交流机制
  全方位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五大洲人民都体验和享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有针对性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多边和双边机制,整合社科、文学艺术、新闻、广播电视、出版、民族、侨务、体育、旅游等资源,开展国家文化年、中国文化节、感知中国等品牌活动,推广中华春节文化,打造欢乐春节等文化交流新品牌。实施对外文化合作及援助,扶持和加强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区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形成展示、体验与贸易并举的综合平台。加强文化使者互访和中华经典翻译出版,制定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出去规划,增强国际学术论坛的中国声音。加强中译外人才培养,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
()实施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工程
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拓展文化贸易网络。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扶持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形成有实力的文化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鼓励文化企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风流组织部长开发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制作以外需为取向的文化产品。扩大版权贸易,支持出版物、电影、电视剧等出口,逐步改变文化产品进出口逆差的局面。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发展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培育专业贸易公司和代理公司。加强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办好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国际性展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规则的制订。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区位优势,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结尾
酒店vod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各国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
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都通过制定政府的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经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文化领域,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大肆对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干预。因而,“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要想在国际大舞台上拥有一席之位,要想高度发展和保持自身的文明,就必须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义文化。在现实条件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发掘,并赋予其现代价值,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以维系、继承和发扬,焕发生机和活力,走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1:3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919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发展   中国   国际   社会主义   推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