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孙萌
来源:《中国艺术时空》2016年第02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呼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年,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随着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电影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这一文化现象,多部电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作为影片的宣传语,形成新世纪电影业的一种新景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命名,在中国电影史中却是一个老友,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任庆泰导演广场雕塑1905概率论发展简史年)就是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之后的许多影片,如《古中国之歌》(京剧,费穆导演,1941年)、《方珍珠》(京韵大鼓、相声,徐昌霖导演,1952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
友好矩形
传说、越剧,桑弧导演,1953年)、《天仙配》(董永传说、黄梅戏,石挥导演,1955年)、《李二嫂改嫁》(吕剧,刘国权导演,1957年)、《刘三》(刘三歌谣,苏里导演,1960年)、《红楼梦》(越剧,岑范导演,1962年)、《柳毅传书》(柳毅传说,蔡振亚导演,电动汽车噪音1962年)、《朝阳沟》(豫剧,曾未之导演,1963年)、《阿诗玛》(阿诗玛,刘琼导演,1964年)、《少林寺》(少林功夫,张鑫炎导演,配合比1982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围棋,段吉顺、佐藤纯弥导演,1982羊吃了毒蜘蛛怎么办年)、《武林志》(八卦掌,张华勋导演,1983年)、《黄土地》(安塞腰鼓,陈凯歌导演,1985年)、《鼓书艺人》(鼓书,田壮壮导演,1987年)、《太极张三丰》(太极拳,袁和平导演,1993年)、《霸王别姬》(京剧,陈凯歌导演,1993年)、《活着》(皮影,张艺谋导演,1994年)、《变脸》(川剧变脸,吴天明导演,1997年)等,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影片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使一些原生态的、民间的瑰宝重放异彩。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9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演   文化遗产   物质   文化   电影   传统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