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美术的不同

 
  一、问题的提出

  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大潮中,强调艺术及审美教育对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已成 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共识。审美教育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 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 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完善, 从而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以美化。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无 法替代的。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 意文化素质,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因此,人们更加重视艺术。从高等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21世纪是更加尊重知识、更加注重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世纪。绘 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绘画既是艺术的八大(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 、戏剧、影视)门类之一;又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它是美术中的六大艺术(绘画艺 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书法艺术、摄影艺术)之一。它是用笔等工具和墨、 颜料等材料,运用点、线、空间、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即物质平面上绘制
的可视的 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它既是一门视角平面艺术。又是一门造型艺术。它 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形象”记录,包容着 “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的精华。各个不同 等级的文明阶段最具价值的“风貌特”都在该阶段的“绘画” 中得到集中体现。根据材 料、技术、题材、国家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画种。常见的有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中国具 有鲜明民族特的传统绘画艺术。因技法和表现形式特点不同,有工笔、写意、水墨、重彩 等的分别)、西洋画(中国近代对西方各种绘画的俗称)等等。那么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 ,到底是什么?毋庸质疑,是一种文化差异。
 
  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 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 泉汇成滔滔江河。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的丰富令人目不 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此后,从
sda图腾崇拜到鬼 神崇拜,再到反映现实人生,幼稚的艺术一步步发展起来。新石器时代的上古彩陶、夏商周 时代的青铜器纹饰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壁画、帛画,构成了中国早期绘画的风采格局。
  而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其艺术语言要素如线条、形体、明暗、彩、肌理等,与人类复杂 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各种绘画语言要素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如构图、比例、韵律、空 白、均衡、对称等,也与人们精神和情感生活的节奏相一致。中国绘画,无论一山一水、一 人一物、一花一草,那美丽形态的生命力,那细如游丝的笔致和奔放的笔墨气势,都代表着 那一时代的绘画水平和审美理想。
  而西方绘画(最初源头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杰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 《西斯庭圣母》、鲁本斯的《劫夺留基伯的女儿》、大卫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 以至莫奈的《日出·印象》等等。在这些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会 为它们对人物深入细腻的刻划、和谐雅致的彩和高超精妙的写实手法而感叹。大量或优美 典雅、或庄重朴实、或沉雄壮阔的西方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道绚丽的世界文明风景线
  1糖化酶、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 、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 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 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 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 “虚实相生”的效果。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 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第四, 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第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 “仿”、描摹、仿造
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 的代表)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 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 ,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2、中西方绘画的联系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 实的感受的。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形象更易为广大众所接受。在取材上更为广泛。所 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世界影响极其深 远。
 
  三、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文化根源

  1、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 metropolis算法立的。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
天人 合一,道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萌芽于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封建社会先秦时期。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以天为本,将人看作整个自然的一部分铸就了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与此相关,它造就了 中国人的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对自然的眷恋使中国人将山川视作民族的母亲。天人合一的 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
  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世界观起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 灵感源泉。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背后则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 不同使中西绘画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是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 以心灵的愉悦感。而我们从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 自然。
  2、中华民族的盆地文化与西方海岛文化的差异分析
  第一,崇尚“自然”和“自我保护”的中华民族心态。
  由于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定型的盆地经验和长期的农耕生活,强化了热爱自然,自我保护的心 态。表现在政治上“先礼后兵”和“后发制人”;反映在军事上崇尚“保存实力”和“避实 击虚”;
表现在建筑风格上:“内敛深沉”、“不事张扬”、“曲径通幽”、“深藏不 ”。在战争年代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戏战术;网站标准 20世纪60-7 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韬光养晦”的政 治策略,都是上述思想的高度发挥。
  第二,强调“主动出击”和“暴露张扬”的西方民族心态。
  欧洲文化定型地域在地中海北侧的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岛屿上。长期的海岛 生态经验,使欧洲民族对付外来入侵者,只能抢先占领制高点,只能“主动出击”“先发制 人”和“全方位迎敌”。在孤岛环境中,当外来入侵者登陆海岸时,岛内民族决无逃跑退路 自然庇护场所,抢先登上制高点,主动出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这些长期的生态环境经验, 也以文化的生物的“基因”伴留下来,形成了西方民族在政治上的具有开放性、攻击性和侵 略性的心态;在建筑形式上的“暴露张扬”性,如偏爱“山顶城堡”。表现在绘画上是直观 的、张扬的、裸露的艺术。
  电容的测量3、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象征文化的比较分析
  如果把中国现代绘画中的象征主义内容以及传统山水画象征性意境的作品内容同西方 象征主义艺术作品进行全面对比的话,那么,我们在抛弃掉基本的形式及表达效果、目的上
的一致性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人的内心世界即人的意识方面的直接把 握上,西方人较为模糊,于是只好诉诸象征性手段,他们所展示的人物内心世界也就不甚明 确,西方艺术自古至今往往较为直观、直接、裸露,一旦采用间接、委婉、譬喻的方式,对 东方人而言就显得晦涩。相对而言,中国艺术家自古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和刻画,运 用象征手法往往能做到游刃有余。西方象征性艺术充满了神秘彩与悲剧感;而中国的象征 性艺术包括山水画多采用理想化的特征手法,借用暗示、比喻手段,题材多是自然景观、自 然物、花鸟虫鱼、动物怪兽,或是古典诗文、神话典故、历史故事等等。
  在表达目的、旨意上,西方艺术多是直接地表达深层含义,反映时代精神、人类情感 ,也表达某种共同的哲学理念;而中国象征性的艺术多以个人幻想的、独特的形式手法表达 自己的人生观、哲学理念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又以自己的情感方式展现对人生对社 会现实的理解,以中华传统的艺术语言(仅仅是借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时代的生活准 则与精神风貌。在艺术作用与意义上,西方象征主义艺术是连接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超 现实主义的桥梁。我国的象征性手法及艺术作品内容,自唐宋古典主义山水艺术的象征性意 境表达开始,经过以后历代革新、发挥、充实,发展到明至清代中叶,达到全面而深刻的程 度。具体讲,光电吊舱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艺术注入了新鲜
的血液与兴 奋剂,所以西方艺术是撩去外在的面纱,来解释其本质,然后由这本质实在加以挥发抛洒, 进而尽情表露创作者的情感与意图;而中国的象征性艺术则是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意象, 用以展示作者的主观情感、志向及个性。西方象征性艺术实质上是再现艺术,是裸露艺术, “裸文化”,它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物主体内心的恐怖及污浊的世界。展示的是一种直观的、 波涛翻滚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中国的象征性意境山水画及现代绘画则是中庸、简洁、含蓄地 表达意蕴与精神。相比之下,西方艺术象征偏重简单、直接和裸露特征,中国艺术象征则较 为委婉、曲折和隐蔽。
 
  四、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当代的中国绘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了如下3种类型:
  1、“师法自然型”
  继承前人传统,更加注意面对现实生活所得的创作路子。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央美术学 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吸收古代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强调面对自然山川进行写生所得 的感受,强调自己投身自然山川所获得的独特认识。这对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发展。
  2 “以古开今型”
  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为代表。消化吸收古代传统,大胆突破,形成自身风格。齐白 石把写意花鸟画发展为大写意花鸟画;黄宾虹的山水画在积墨上,多变用墨上形成自己的特 点;潘天寿在传达乡土气息,画面的结构上、用笔的力度上,形成了崭新的面貌。
  3、“中西合璧型”
  徐悲鸿的画中西融合。既有西方绘画对形体塑造的追求,又特别强调中国画所具有的神韵追 求;林凤眠把对光线的追求、严格的形体塑造融入中国画中,讲究绘画的调子。如潘玉良、 徐悲鸿等等。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潘玉良是民初女 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 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 。而徐悲鸿是“贯通运用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榜样,他在自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接纳了西方 文化的精髓和成就。”在陈逸飞的创作道路上,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位引领他的“前行者”: “他用西方的技术和技法改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他的《九方皋》等等,在今天看来, 也仍然是让人非常佩服的力作。徐悲鸿是我们所有行为准则的一个楷模。

总之,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解读,使我们终于到了中西方绘画差异根源是文化差异。
  实践表明:21世纪的中国绘画应该是能够融合“师法自然型”、“ “以古开今型”、中西 合璧型”三者为高度统一体的一门综合造型表现艺术,21世纪的画家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复合 “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绘画真正走向繁荣,像芝麻开花一样,步步登高 ,呈现出无限广阔的前景。因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通顺.美术鉴赏[M.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
2 冯国超.中华文明史[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9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绘画   艺术   中国   文化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