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四时代论纲_上_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虹膜定位
   1998年第2期
新诗时代论纲(上)
汪东发
[内容提要] 着眼于“诗时代”、“艺术时代”来审视和描述新诗艺术的自身发展,
无疑比重在史述社会发展的“三个十年”论更有诗学意义。现代新诗起步于胡适时
代,中经郭沫若时代的创制和戴望舒时代的整合,至艾青时代趋于成熟。新诗艺术发
展的时代链中,胡适时代是放足与求真的写实时代,郭沫若时代是创制与求美的浪漫
时代,戴望舒时代是纯粹诗歌的现代时代,艾青时代是在苦难中成熟的综合时代。四
个艺术时代的嬗递演进,成就了现代新诗及其辉煌的历史。
[关键词] 新诗 艺术时代 嬗递
收稿日期:1998—02—06
中国新诗的艺术发展,时代特征十分鲜明,不同的艺术时代,有着各自独特的时代精神、艺术风范和代表诗家。艺术时代的嬗递演进,成就了中国新诗及其辉煌的历史。
把握、感应每一个诗时代的脉息并作出诗学描述,极具诱惑力。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已有不少论者为此做出了努力。草川未雨以“萌芽期”、“草创时期”、“进步时代”,沈从文以“尝试时期”、“创作时期”、“沉默时期”,余冠英以1926年《晨报・诗镌》的出版为关键分前后两期,描述1917—1930年左右的新诗①。随后孙作云则创造性地将1935年之前新诗的发展分为郭沫若时代、闻一多时代、戴望舒时代②。上述种种描述无论公允、准确与否,都是着眼于“诗时代”、“艺术时代”来审视和描述新诗艺术的自身发展的,极具诗学意义和诗学启示。
遗憾的是,前人的创造性劳作长期以来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大致是蒲风的长文
《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③“为着便宜研究起见”,
“拿某一政治变动到某一政治变动为分期的标准”来论1919—1934年的新诗之后,简单地以社会政治历史分期来描述新文学史、新诗史似乎就成了惯例。时至今日,对于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三个十年”差不多成了一句经文,现代新诗自然也被反复地强化了其“十年”特征:1917—1927,192
7—1937,1937—1949。我们无法不充分注意到社会历史分期之于文学艺术史描述的意义。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根本无法从上述三个时段更直接地辨认出现代新诗发展的阶段性的诗学特征(于新文学的其他门类也是如此)。时段的界定非常明确具体,但又确实毫无诗学意义,毫无疑问,也不能显现新诗艺术发展的明晰而完整的“链”。
现代新诗起步于胡适时代,中经郭沫若时代的创制和戴望舒时代的整合,至艾青时代走向成熟。四个艺术时代的嬗递演进,构成了现代新诗艺术发展的完整的时代链和艺术链,其中积
生态学杂志2
01
1998年第2期          汪东发:新诗四时代论纲(上)
聚的诗学传统值得认真探讨,有待深入研究的诗学问题非常丰富。着眼于这四个时代作世纪末的回望,我们于是有了新诗史的另一个视角,一个有别于“十年”期社会政治历史视角的艺术的时代发展视角,描述新诗艺术发展史由此不再等同于史述社会发展,无疑这将真正“便宜”我们的研究。当然这论纲绝对只能是粗疏的,更像是新诗艺术时代论的一份备忘录。
胡适时代
优势合作
这个时代的大致时段是1917—1919与1920—1922年左右,这是现代新诗的诞生期、尝试期。胡适的诗作、诗论,影响盛极一时,开启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初一个艺术时代。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中国现代新诗破土而出。白话诗的尝试之作宣告了中国古典诗歌时代的终结,是中国现代新诗的纪元之作。
1919年之于胡适时代有着特殊意义。这一年胡适发表了《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④,提出了新诗理论的最初构想。文中提出“新体诗是中国诗自然趋势所必至的”,以“诗体
“诗的具体性”等评述新诗及新诗运动,通常被视作初期白话诗最完“自然的音节”、
的大解放”、
备的理论纲领,因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⑤。这一年白话新
《民国时报・觉悟》、
《时事新报・学
《少年中国》、
诗有了更多的阵地,《每周评论》、
《星期评论》、
《京报》副刊等都致力于推介白话诗人诗作。这一年周作人发表了《小河》这《晨报副镌》、
灯》、
“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⑥,标志着真正的白话新诗已经成立。
各向异性
胡适的《尝试集》于1920年3月出版,无疑营造了这个时代的辉煌。胡适的影响迅速登峰造极,以至于“当时的一般青年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⑦1920年8月《分类白话诗选》出版,胡适谈新诗之后,诗坛出现了一股不小的新诗理论探讨的热潮,《少年中国》于1920年2、3月连续推出两期“诗学研究号”,尝试之作和探讨之论,形成了新诗起步之初饶有意味的繁盛局面。
相对来说,胡适时代是短促的,《尝试集》出版后一年左右,新诗艺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不能“增多诗体”之类的尝试了。这一时代的下限约在1922年左右,胡适们不少转满足于“放足”、
入学术研究自然结束诗人时代,《尝试集》的影响也日趋微弱,更重要的是事实上这之前新诗艺术的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
胡适时代是尝试时代。尝试以白话写诗,尝试“诗体大解放”或增多诗体,是胡适及新诗初期的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个时代的代表诗家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宗白华、康白情等。二刘尝试歌谣体、民歌体;无数诗人尝试突破诗的完整与堂皇,留下“心灵的碎片”(小诗);更多的诗人尝试新诗与真人生的联系。尝试遍及白话诗创作的方方面面,因而成为这一时代的艺术精神。谢冕说:“五四时代诗歌的‘尝试’精神,只是事物的一个表象性的侧面。在尝试意愿背后的,是一个垂亡民族的挣扎和求索。”⑧这挣扎与求索四字,也可用以概称当时诗坛的艺术情状。初期艺术家们注重一个新字进行艺术探索,尝试着作白话诗,作从语言、体式、内容到精神等都新的诗时,这几乎就命定了他们的挣扎处境:从文言、旧词调甚至旧文化精神的羁绊中挣扎出来。诗歌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的步履无疑是沉重的,胡适时代的尝试与其说更具建设实绩,不如说更见挣扎之功。毕竟,“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如何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如何建设新诗的根基。”⑨
这一时代的诗论力作自有其诗史价值和分量,也充分承载了这一时代的尝试精神。代表作是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宗白华《新诗略谈》。许德邻编《分类白话诗选》⑩有
301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自序和刘半农序,“真诗”之论颇有力度。
“用白话写诗”是胡适时代最响亮的声音。他们首先是从语言的改革开始艰难的新诗建设的,“用白话写诗”正是摆脱旧诗羁绊走向现代的第一步。初期艺术家们以此动摇了旧诗的根基,白话写诗遂成定局。
增多诗体是胡适时代最大,最有力的动作。这一时代的艺术家虽然尚不是太明了新体诗的模样、新体诗的方向,但却抱定了彻底摆脱旧诗是新诗自立的根本出路的信念。“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自由心态,营造了白话新诗体式的最初繁荣。他们努力将诗做得“不象诗”(旧诗或传统意义上的诗),于是有民歌体的、歌谣体的,有形式极度自由的或极度整饬的,有长诗而
《两个扫雪的人》,有写意象征
《人力车夫》、
更多是4、6行的短诗,有写实叙事如《相隔一层纸》、
如《月夜》、
《小河》,艰难尝试中有扎实的脚步,也自有一份浪漫情怀。
求真是胡适时代最主要的诗学追求。“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本身就是真。许德邻说“白话诗的‘原则’是‘纯洁’的,不是‘涂脂抹粉’当作‘玩意儿的’,是‘真实’的,不是‘虚的’,是‘自然’的不是‘矫揉造作’的。
” λϖ宗白华说“新诗的创造,是由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表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 λω。更多的诗人在努力尝试作纯洁、质朴、自然的诗。
或许可以“放足”与“求真”来确认胡适时代,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的“放足”与拒绝虚假崇尚自然的“求真”是胡适时代的主要艺术风范。胡适时代也是白话时代、自由时代、写实时代,为现代新诗打下了基础。新诗以现代口语入诗、新诗的自由体式以及新诗的写实品格写实传统等,都是胡适时代首倡的风范。
当然,胡适时代尽管尝试实绩惊人,尝试中固有的缺漏也是无容讳言的。我们不能苛求这个原本不能也不必递送足以雄视百年的经典的时代,当这一时代的许多诗作真的如愿“不象诗”了,当自由得散漫、质朴得浅陋、用白话写诗却最终并无多少白话的诗,我们只能说胡适时代的诗学传统、经验与固有的稚弱粗陋都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
郭沫若时代
这个艺术时代还在胡适时代的辉煌间就已经开始了。新诗艺术时代的嬗递就是这样,上一个时代迭送出下一个时代,下一个时育在上一个时代之中。
郭沫若时代的大致时段是1919—1921—1926—1928—1932年左右,这是现代新诗的创制期,繁荣发展期。我们将这一时代称为郭沫若时代,是出于对其新诗奠基意义的某种认同,但我们必须首先予以
明确,这个时代的标志诗人还有闻一多。正是因为郭、闻共同彪炳这个时代,所以我们称之为收放自如的时代、创制的时代。忽视闻一多诗歌创作的诗史意义和诗学价值,是无法准确描述这个艺术时代的,更无从解说新诗艺术何以能够从郭沫若时代发展到下一个艺术时代———戴望舒时代。然而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不经意间就忘了闻一多。
1919年秋郭沫若开始在宗白华主编的《时事新报・学灯》上露面,直到1920年5月宗卸任留学德国之前,“《学灯》上差不多每天都有他的诗作” λξ。《炉中煤》、
《凤凰涅 》等问
《天狗》、
世,现代新诗由此进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时代。闻一多说“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 λψ,宗白华认为郭诗“意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做雄浑的大诗” λζ,都敏锐地感觉到了郭沫若诗作的新质。比之于上一时代的白话诗、质实的诗、“小诗”,郭诗的特质是如此的诱人。新诗终于不负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五四时代,有了与时代相和谐的共振。
1921年1月、6月,文研会和创造社相继成立,现代新诗艺术的发展开始进入自觉的体401生活与命运
1998年第2期          汪东发:新诗四时代论纲(上)
努力的时代。文研会诗人相信“新诗有指导人们的潜力,奉着安慰人生的使命” λ{,提倡为人生的写实主义,为诗坛奉献出了“血与泪的诗篇”。这个诗人的写实诗作继承和发扬了胡适时代的写实传统,虽然并末完成根本性的超越,但却是承先启后的桥梁。创造社诗人诗作,为现代新诗带来了新的品格,浪漫主义诗派正式登上新诗舞台。郭沫若、田汉是其前期的代表诗人,后期迭出的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则加重和扩张了浪漫品格的象征因子,自然跨越了这一时代。受创造社浪漫诗风影响的文学社团,有送出了闻一多、梁实秋的清华文学社和拥有冯至这位“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浅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的爱情吟唱以及20年代初起始的小诗创作潮中的不少诗人诗作,吹出的也是浪漫风息。注重自我表现、强调“真情流露”、钟情理想人生(第二人生)、崇尚自然自由也是浪漫一派的诗性,与写实一派的关注社会、抒写真人生、接近平民、力求质朴形成壁垒。新诗品格由此得以复壮。
1921年8月郭沫若为新诗贡献了后来被反复确认的纪念碑式的诗集《女神》。这么说是因为《女神》出版之初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产生较大影响,《繁星》等紧跟着点燃在诗的天空,引领了小诗风潮。最早充分而准确地估量到其价值和意义的是闻一多,他在《〈女神〉之时代精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启了一个时代。但若没有闻一多,这个时代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是触目惊心的:诗美形态单一粗陋,抒情悬浮,激情与概念的纠缠演变为空洞口号。《天狗》是激越的,气吞山河的,也
《立在地球边上放是抽象的,概念的;《晨安》也自有真情,但缺乏具象,是悬空的。《太阳礼赞》、
号》也是堆积着概念,罗列着抽象词。历来备受好评的《炉中煤》,抒眷恋祖国的情绪,也有空洞陈述之嫌。郭沫若悬浮的抒情是走向标语口号诗和“标语口号人”的捷径。抒情悬浮的泛滥,加剧了诗坛的散漫无纪,诗差不多真如上一个时代所倡导和追求的那样“不象诗”了。于是有艺术的自觉与自律。闻一多浪漫地追求并实践着自己的诗美理想,带着一份节制,一份理性甚至一份苦涩情怀,“戴着镣铐跳舞”。内视、敛情、凝形,着实的抒情,是闻一多贡献给这一时代的艺术风范,以“收”为主要特征。他的诗情源于生活,着实具体;他的抒情重节制,求蕴藉,甚
《忘掉他》、
《也许》
《一句话》、
至多数时候以形节情。比如《国手》、
《太阳吟》、
《死水》、
《发现》、
等。既有抒情之着实、浪漫,内视敛情的“现代”特征也比较明显,他的“收”极有价值和魅力。
对于郭沫若时代来说,徐志摩是别一品的存在。他的性灵暖处流出的诗篇,与浪漫时代合拍。他的精致圆熟倾倒过一代代的读者,诗艺成就较高,遗憾的是诗史价值有限。而朱自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辑诗数量排名第四的李金发,则是下一个时代的先行者。
郭沫若时代是创制时代。复壮新诗品格的浪漫一脉从此雄视诗坛,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推崇备至者甚至将郭沫若与屈原、李白并称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块里程碑 µϖ。遗憾的是郭沫若的诗史价值远远高出其诗作、诗品、诗学价值,尚不能望屈李项背。我们更注重这一时代的诗美创制,它表明了新诗从“真”(胡适时代)到“美”的觉悟历程。闻一多诗歌的诗学价值、诗品价值、诗史价值更能够准确地标识这个时代,并且成为一座桥梁。因为他沉郁蕴藉的诗品,“禁止我的心跳”的抒情,他的“苦茶情怀”,已经初步标出并且明确了新诗的三维空间和诗学建设的三个基本向度:写实、浪漫、象征。当闻一多们致力于形式建设以图规整失范的新诗,实践着自己的诗美理想时,另一些醒悟了的诗作者开始了“纯
粹诗歌”的努力,试图疗治新诗的浅近和直露,垦植着长期荒芜的一方诗领地。李金发等的诗艺引入在20年代中期的诗坛自然是新异的,郭沫若时代横生枝节,在两大诗家的诗坛影响接力传递的当口,新诗的现代历程开始了。但郭沫若时代远末终结,它醒目地铺盖进戴望舒时代,成为后者的依托。庚子之变
胡适时代,郭沫若时代,是新诗现代历程开始之前的两个艺术时代,其艺术精神、艺术风范、诗学传统,虽然免不了有点稚弱和粗疏,有点仓促和急功近利,但却自有一份丰厚。(未完,待续)注 释:
①草川未雨:《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海音书局,1929年版。沈从文:《我们怎么样去读新诗》,1930年10月《现代学生》创刊号。余冠英:《新诗的前后两期》,1932年《文学月刊》2卷3期。 ②孙作云:《论“现代派”诗》,1935年《清华周刊》43卷1期。 ③原载《诗歌季刊》1卷1—2期(1934.12—1935.3)。 ④⑥胡适:《谈新诗》,1919年《星期评论》双十节纪念号,转引自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花城出版社,1985年。 ⑤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转
λ∼谢冕:《新世纪的太阳》,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55、61页。 ⑨梁实引同前。 ⑦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⑧
λω宗白华:《新
λϖ许德邻:《分类白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原本选印。 
秋:《新诗的格调及其他》,转引同前。 ⑩
λ}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诗略谈》,转引同前。 
λψ
λξ杨里昂:《中国新诗史话》,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35页。 
λ|《女神》诗句。 
µυ徐志摩,《诗刊放神》,转引同前。 
λζ《三叶集》,亚东图书馆,1920年。 
λ{《〈诗〉底出版预告》。 
µϖ孙琴安:《现代诗四十家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假》,转引同前。 
(作者单位: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长沙,410077)
(责任编辑 李传书) 601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3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9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时代   新诗   艺术   尝试   诗学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