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脉脉亲情
希望工程的资料
                    ——《文阅读把握文章线索》教学设计
【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部编本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秋天的怀念》和《散步》以及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的《老树海棠》和《后母的三巴掌》。以“脉脉亲情”为主题,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线索中体会浓浓的亲情。
【学情分析】
  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基础,但多数是从表面体会到亲情,很少系统的分析亲情的表现所在。所以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把握文章线索,体会到藏在深处的亲情。
【教学目标】
1.indeo知识与能力:理解线索原理。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出线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线索,体会脉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线索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脉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为线——初遇
1.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了一首元曲《天净沙 秋思》,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其他同学思考:这首元曲选取了众多意象,那么这些意象是如何形成的一幅完整的图画?
明确:情感——秋思
2.秋思这一情感就像一条线一样将诗歌的十个意象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整体。我们的文章也
是如此,它也有一条无形的线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我们称呼这无形的线叫(线索)。【板书:线索】
3.我们一起读它的定义: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握这些线索。【出示PPT,板书把握线索】
【设计意图】理解线索的定义,为把握线索作铺垫。
二.事情为线——相识
1.阅读《秋天的怀念》。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情,你从中发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出示PPT】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我回忆了三次看花的经历: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不能同去);第三次,“我”和妹妹一起去。由此得出,文章的线索是:看菊花。【出示PPT】
2.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通过线索我们可以体会到母爱的坚韧和伟大。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文章入手,为后面课外文本的阅读做铺垫。
三.时间为线——相识
1.山东省警官培训学院文章的线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请大家阅读《后母的三巴掌》,思考:本文主要讲了那几件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出示PPT】(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事件:“我”因为偷瓜杨丽娟近况藏钱不想念书三件事挨了后母三巴掌。
2.很明显,从事件当中,我们能轻易把握本文的线索是:后母的三巴掌。其实,本文除了事情为线索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到线索。大家看看文中“我”挨巴掌的时间分别是八岁、十岁、十四岁。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线索还可以是以时间为线。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当“我”犯错后,后母是绝不手软,后母爱子心切且教子严厉。
3.小结:把握线索方法:从题目入手 反复出现的人、事 关键字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线索可以是多样的。
四.事物为线——相识
1.先前同学们把握文章的线索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再接再厉。请大家阅读《老海棠树》,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出示PPT】(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线索:老海棠树。
2.本文和《后母的三巴掌》一文一样,都是用了题目作为线索,不同的是一篇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一篇以事物为线索。《老海棠树》通过“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体现了“我”和奶奶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设计意图】巩固把握线索的方法
五.一文双线——相交
1.前面三篇文章都是一条线索,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我们把它称为文章的明显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三一学校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穿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就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穿文章的。【出示PPT】
2.请大家阅读《散步》一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仅仅是写那件事吗?文章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出示PPT】(小组交流讨论)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明确:事件:散步
明线:散步
暗线:“我”对家庭的责任。发动散步的人是我,决策的人也是我,负责任的人也是我。出门的那一刻心情是高兴的,路上遇到“分歧”这又使我为难,决定之后又恢复高兴。是情感的变化,也是线索。只是因为它被隐藏了,暗中行事。
3.这里的两种线就是明线和暗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明线为事件,暗线为情感。体现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回归课本,分清与前三篇文章单双线的不同。
六.百家论线——相知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总结一下,线索有哪些类型?用什么方法出来?
类型:从写作的对象来分有:人物、事物、事件。
        从写作的内容来分有:时间、地点。以及情感变化。
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表达方式等。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巩固线索的类型,区别同一文章的不同线索。
七.课堂总结
同样都是线索,又拥有不同的称呼。同一篇文章,又拥有不同的线索。有同有异,这就是文阅读的魅力。期待下次花开的遇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2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8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索   文章   把握   阅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