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化学人教必修1)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方婕
模式介绍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 们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教师启发一一学生摸索一一整体提升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是化学研究的思想,化学学习方法的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 解到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本节课涉及物质分类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 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学习下一节“离子反应”,因此本节课也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
思路说明
本节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思考化学中的分类方法及应用;通过初中学生 学习过的“溶液”等概念,引申到“分散系”等概念,而且分散系中的胶体是重要学习内容,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 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2、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4、    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 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 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描述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并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    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3、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分类法的意义
2、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半导体集成电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 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超市里成千上万种商品,如何能够迅速到某种 商品?又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何很快就到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所以 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 故更方便对比。生活中,比如垃圾回收时的分类、菜谱的分类,都让我们的生活更简单轻松。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分类依据。
【思考】四组物质,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将这种不同类的物质 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 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NaQOs属于哪一类物质呢?
【学生】从阳离子考虑,属于钠盐;从阴离子考虑,属于碳酸盐。
【教师】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 行再分类。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 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 式盐和碱式盐。)(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 无氧酸。)(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 盐    )
【提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学生】(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对比性进行理解学习。
【教师】同理,我们应用以上两种分类方法,也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在初中我们学
习 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 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大家一起试一试吧。
【教师】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 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 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课后思考】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五大类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放在课后思考并配以相应的习题练习,利 于学生消化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交叉分类法
至少同时运用两种分类标准,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二、    树状分类法
用一个标准对同一分类进行再分类,系统性强,适合层次包含关系。
例如一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反思
本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教师通过层层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深度思考习以为常 的生活现象。教师适度引导,介绍两种分类的方法,让学生迁移到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中, 加强了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甲氨磷第二课时
【展示】泥水、牛奶、氯化钠溶液等混合物图片
【教师】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分类,那么这些物质是属于物质中的哪一类呢?
【学生】混合物
【教师】我们把这些混合物也叫作分散系。什么是分散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P25分散系等相关概念。
【教师】以上体系属于属于混合物,也就是属于分散系。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例如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分散到水中形成的, 其中氯化钠属于被分散物质,称其为分散质;水起到容纳氯化钠的作用,称为分散剂。
【设计意图】以初中的“溶液”为代表,理解“分散系”等相关概念,学生简单易懂。
【提问】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 方式?并举例。
【展示】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空气
云、雾
gep固
烟灰尘
商业街设计理念
泡沫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玻璃、合金
【过渡】这主要是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进行分类。我们换一种角度,按照分散质 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页,第一自然段,进行分类。
【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分类成果
溶液 < lnm
浊液 > 100 nm
【设计意图】以提问、阅读教材等方式,深刻理解分散系概念,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过渡】浊液与溶液和胶体都很容易区分,由于有些胶体也是透明的,与溶液很相似,用肉 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区别。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探究26页,并思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    根据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如何区别溶液和胶体。
【学生】抽取一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补充】在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氢氧化铁不能打沉淀符号,要在旁边写上胶体。
%1注意加热的符号。
【教师】演示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请同学们思考3个问题:
%1将蒸憾水改换成自来水,对实验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
%1加热时间太长,对实验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
%1用稀的氢氧化铁溶液,对实验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胶体第三个性质是电泳,由于胶粒带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定向移动。例如带 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粒向阴极移动,从而使阴极附近的颜加深。
【追问】用自来水或者加热时间太长都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集起来,从而使粒子的直径大 于100nm,成为了氢氧化铁沉淀。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氢氧化铁聚沉的?这 个问题我们等会解决。
【设计意图】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一重点内容,从实验、思考现象等方面深刻理解胶体的 制备。
【演示】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
【教师】我们看到氢氧化铁胶体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这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鉴别胶体。
【过渡】用自来水或者加热时间太长都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这一现象有关于胶体的第二 个性质。
【教师】胶体的分散质是氢氧化铁胶粒,胶粒会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通常,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2: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7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分类   物质   方法   胶体   学习   氢氧化铁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