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15道大题

        免疫15道大题(遗失一个)
1.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更趋合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有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
        (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等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2.试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TD-AG            TI-AG
  结构特点          复杂,含多种表位      含单一表位
  表位组成          B细胞和T细胞表位    重复B细胞表位
  T细胞辅助              必需              无需
  MHC限制                  有                无
  激活的B细胞              B2                B1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IgM、IgG、IgA          IgM
  免疫记忆                有                无
3.试述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抗体的基本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形的单体。
  功能:识别抗原,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与黏膜。
4.补体激活有哪三条途径?各自的生物学意义如何?
  补体的激活有: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三种。
  经典途径: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才能发挥作用,并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感染抗体。
  旁路途径:无需抗体存在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抗体产生之前的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即可发挥作用。
  凝集素途径: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无需抗体参与即可激活补体,可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中发挥作用。
5.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及生理学功能。
  细胞因子为小分子蛋白质(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即可发挥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作用。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网络性。
  功能: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和在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
加权几何平均数6.简述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CD)。
  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城市管理执法办法
7.比较HLA-I类和II类分子在结构分布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HLA抗原类别        结构        组织分布
我最美丽的时候
    I类          α链45KD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II类          α链38KD      APC,活化
                  β链28KD        的T细胞
  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残基。
  II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开放,进入槽内的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残基,甚至更长。
8.试述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识别与结合抗原。
  B细胞共受体:能促进BCR对抗原的识别及细胞分化。
  共刺激分子:B细胞活化增殖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CD20:可调节钙离子跨膜流动,从而调控B细胞的增殖分化。
9.试述B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B1细胞:无需Th细胞辅助,不发生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低亲和力IgM能与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结合,也能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B2细胞:最终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行使免疫功能。初次免疫应答后保留下来的部分高亲和力细胞分化为记忆B细胞,当再次感染时B细胞迅速分化为浆细胞。
10.T细胞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其功能是什么?
  TCR-CD3:能特异性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CD3: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
  CD4,CD8:分别与MHC-II类和MHC-I类分子的结合,可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抗原。
  共刺激分子:为T(或B)细胞完全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的细胞表面分子及其配体。
11.专职性APC包括哪三类细胞?这三类APC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与DC不同,它们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同时本身被T细胞激活发挥更强的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胞饮,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等摄取抗原物质,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能力很强。
  B细胞主要以BCR识别,浓集和内化抗原,亦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取抗原,接受T细胞提供的第二信号而完全活化,并在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发挥体液免疫效应。三异丙醇胺
12.简述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及其生物学意义。
  APC将PMHCII提呈给T细胞,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导致CD3与共受体(CD4或CD8)的胞质段相互作用,激活与胞质段尾部相连的蛋白酪氨酸激酶,
使CD3胞质区ITA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启动激酶活化的信号转导分子级联反应,最终通过激活转录因子引起多种膜分子和细胞活化相关基因的激活和转录,使T细胞初步活化,T细胞与APC表面多对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导致T细胞完全活化,活化T细胞中一系列信号诱导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活化的APC也产生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如缺乏共刺激信号,第一信号非但不能有效激活特异性T细胞,反而会导致T细胞失活。
13.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何特点。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B细胞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亲和力低,再次免疫时,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血清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达到平台期,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再次应答产生高亲和的抗体IgG,初次为低亲和的IgM。
14.简述NK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的分布特征和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NKT细胞在胸腺或胚肝分化发育,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脏、胸腺,在淋巴结、脾脏和外周血也有少量存在。NKT细胞可直接识别靶细胞表面CD1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并迅速活化产生应答。
  γδ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主要分布于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和皮下组织,是皮肤黏膜局部参与早期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γδT细胞不识别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可直接识别某些病毒蛋白或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
  B1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膜腔,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中,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CD5+,mIgM+B细胞,B1细胞表面BCR缺乏多样性,可直接识别某些病原体或变性自身成分所共有的抗原表位分子迅速活化应答。
15.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防治方法和原理。
  属于I型超敏反应。
  发病机制:变应原与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并交联,使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腺体分泌增强。芳香胺
  防治原则:(1)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
            (2)脱敏。微电极技术
            (3)药物防治。
            (4)免疫生物疗法。
        名词解释
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2.抗原表位: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5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细胞   免疫   抗原   分子   抗体   产生   活化   分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