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红外线报警器论文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是在延安整风以后。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伦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民族特、时代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创立了思想,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
理论问题,创立了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针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六大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1、思想,是被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的旗帜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思想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思想是被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众路线,独立自主。
理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乙酸乙酯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1941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
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听障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红军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基本纲领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三大法宝: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
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工商合营和全行业的工商合营。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混流式风机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基本特征: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核磁共振成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5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主义   理论   中国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