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PPT汇总)

导论: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然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总根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两种形式不断发展:
    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此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的另一表现是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这是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必将要求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去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六十多年来,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的六十多年以来,在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在各个层面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在各个层面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新变化,其中主要有:
第一,从社会生产力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吸收和利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第二,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作了大量的调节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劳资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劳资矛盾在继续深化中趋向总体缓和。
第四,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社会机制”理论,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大缓解了劳资矛盾、钝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说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改良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节,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解决“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也没有解决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反而使得这些矛盾在新的条件下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只是非根本性质和非基本矛盾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变:其依然是以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为基础,依然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未得以克服。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生产力社会化强制下不断吸纳新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主义因素的过程。资本主义新变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海城杀人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坚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有两种不同方式,即暴力革命和和平手段。
第一,暴力革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
    马克思强调,“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
黄大象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时,马克思又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恩格斯也认为,“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强调暴力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资产阶级国家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无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工具而出现的。
其二,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反动阶级一样,决不会自愿交出政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和平手段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种方式。
    恩格斯在1872年谈到无产阶级革命方式问题时认为,“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
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利用一切合法手段进行斗争,“现在帝国政府又企图在普通法的范围内来反对我们,因此我们也试图利用我们通过坚决运用不合法手段而重新争得的合法手段。”情感与形式
    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可能以和平手段实现,主要原因和条件有两个:
    其一,19世纪下半叶,西欧无产阶级采取暴力革命方式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建设和资产阶级军队武器装备的改进等使得无产阶级采取¡°起义¡±、¡°巷战¡±等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不自觉的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二,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自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低潮,而资本主义则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冲击下,政治经验得到了丰富,资产阶级民主制也得到了完善。 这就为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与和平手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方式,运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来决定。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的设想是:薄洁莹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
3.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1)未来新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提出了未来新社会划分为两阶段的论述,即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
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过程。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割断与资本主义的一切联系,不能不带有旧社会遗留的痕迹。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只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属于同一社会形态,两者有着内在的共性和联系,只是发展成熟程度不同。
2)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
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托克维尔    第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第四,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
第五,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描述,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 
1.校园流行语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0世纪初,列宁两次明确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支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二次: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5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