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传统医学保健技术培训班1206

发展中国家传统医学保健技术培训班
Training Course on Health Care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驱逐出境
一、举办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被称为人类最早形成体系的三大传统医学。虽然后两者发源叫中国医学早,但现仅有一些散在的疗法和零散的理论,唯有中国传统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经历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中国传统医学不仅在中国现代医疗保健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传统医学保健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注重积累,不断总结升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产生了各具特的民族医学,包括:汉族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以及苗族、鄂伦春族等民族医药。其中,汉族医学又
甘氨酸亚铁有“中医”之称,其历史最为悠久,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也最为丰富。秦汉时代成书的《黄帝内经》和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汉医理论基础。
传统医学天地人的整体观念,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都用于分析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的内在变化,用于研究健康和疾病间的转化关系和指导疾病的防治实践。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用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活动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境之间的服装联系,阴阳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平衡失调和破坏,则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等五个哲学范畴,用于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指导脏腑疾病的。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相连的脉络,分别联系不同脏腑,身体出现病症时,可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以脏腑躯体疾病。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中国传统医学不但在诊治疾病方面有特殊功效,在预防保健方面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针灸包括针和灸两部分,针是针刺人体穴位,灸是以燃烧艾绒熏灼腧穴部位的皮肤或病患部位,以起到治病保健作用。按摩,又称“推拿”,是现在运用最广的传统保健技术之一,它是用特定的手法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按压推摩,以疏通经络、流畅血气,调整脏腑功
能和滑利关节,从而消除疾病、保健强身,除了专业人员外,常人也可以自我按摩作为保健养生的方法。养生,也是现在人们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在传统医学中又称为“摄生”,它是由整体厨房,重视身心的交互影响,强调对时令地域的顺应,而且特别注意生活调理和体质锻炼以扶助自身正气,其具体方法大致包括养护精神、调节饮食、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药物调养及医疗体育等。气功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其强调身心息并调,精气神并练,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养元气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医学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也注重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医学,如藏族医学既吸收汉族医学,也吸收古印度医学;蒙古族医学既吸收汉、藏医学,也吸收俄罗斯医学;维吾尔族医学除了继承回鹘医学、吸收汉医之外,还吸收了阿拉伯医学等等。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医学在数百甚至上千年前,开始传人越南、朝鲜、日本等,颈路上丝绸之路,在中世纪已远传西方。近年来,中国传统医学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均设有专门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店更是数以千计;而在欧洲,中国的传统医药也逐渐被接受,尤其是对于慢性病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中药;在美国,随着针灸在美国的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目
前全美有数十所针灸医疗中心及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研究项目数百项,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获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经验及研究成果。
欧尚宜家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卫生事业较为落后,人民健康水平低,人口平均寿命仍较短。1960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活动在非洲各国开展,不少人了解中国传统医学,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在阿拉伯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用中医传染性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发病非常常见,保健、强身、减肥、美容等中成药很受欢迎。图书馆学概论>岳村政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4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医学   传统医学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