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4月1日开始实施推动更多城市“有爱无碍”

《建筑与市政⼯程⽆障碍通⽤规范》4⽉1⽇开始实施推动更多城市“有爱⽆碍”2004年在德国留学时的⼀场车祸,让唐占鑫⼥⼠脊髓损伤,从此与轮椅为伴。过去能够轻松迈过的台阶成了⼀座座“⾼
⼭”。回国后⽣活在北京的唐占鑫切⾝感受到⼗⼏年来城市中⽆障碍环境的巨⼤变化。唐占鑫说,她是⽆障碍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障碍环境给她带来的变化,绝不只是简单的出⾏⽅便,⽽是⼈⽣的巨⼤转变。
同唐占鑫⼥⼠⼀样,还有千千万万需要靠轮椅出⾏的残障⼈⼠、⽼年⼈期盼更便捷的⽆障碍环境。可喜的是,随着⽆障碍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各⽅对⽆障碍建设⼯作的统筹推进,我国⽆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4⽉1⽇开始实施的《建筑与市政⼯程⽆障碍通⽤规范》让我国⽆障碍标准升级,有望让⼴⼤残障⼈⼠的⽣活拥有更多便利。
呼唤更完善的⽆障碍设施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完善的⽆障碍设施得到国内外与会者的交⼝称赞。国际残奥委会⽆障碍专家伊利安娜·罗德⾥格斯认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有⼒促进了⽆障碍环境发展。“每个场馆都在⽆障碍⽅⾯做得⾮常不错。我们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共同努⼒让赛事有⾮常好的⽆障碍环境,这是让⼈满意的。”
柏树大厦冬残奥会的场馆内设置有主⼊⼝⾃动门、⽆障碍坐席、⽆障碍电梯、⽆障碍卫⽣间等,雪上场馆还设置了⽆障碍打蜡房、⽆障碍缆车系统等。运动员所到之处均消除细微⾼差、增设防滑安全措施。场馆内设置醒⽬、简洁易懂的⽆障碍引导标识确保信息⽆障碍。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民介绍,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障碍设施赛时和赛后利⽤的双重需求,并旨在为场馆、为城市留下更多的⽆障碍遗产。
小林奈绪冬残奥会的⾼⽔平⽆障碍设施⽆疑为⽆障碍环境建设设⽴了标杆。冬残奥会是短期的,城市⽆障碍环境建设仍须长期努⼒。⽆障碍环境建设是⼀个国家和社会⽂明的标志,在⽆障碍环境中畅⾏、畅听、畅视也成为⼴⼤残疾⼈朋友的深切期盼。
付静去向
作为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北京新⽣命养⽼助残服务中⼼主任,唐占鑫有机会接触更多靠轮椅出⾏的残障朋友。唐占鑫说,当台阶变成了坡道,地铁出现了升降平台等⼀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出⾏变得越来越容易。2012年国家《⽆障碍环境条例》出台以后,公共服务机构的⽆障碍设施建设也⼤步向前发展。在她看来,⽆障碍环境是⾃尊、⾃信⼈⽣的基础;是健康⽣活、⽣命安全的保障;是⼈⽣价值、⼈⽣希望的⽀撑。
唐占鑫坦⾔,⽆障碍设施在使⽤过程中常常是喜忧参半,忧的是由于部分设施的施⼯与维护没达到标准,经常会出现⽆障碍设施⽆法使⽤、被占⽤甚⾄给使⽤者带来危险的情况。当门⼝的⽆障碍坡道过
于倾斜,轮椅会在上坡时后翻;因为⽆障碍卫⽣间的缺失或者不规范,轮椅使⽤者可能⽆法及时⽅便,给⾝体健康带来威胁。
⽆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障碍环境是⽅便残疾⼈、⽼年⼈等全体社会成员出⾏和融⼊社会⽣活的重要保障。我国积极推进⽆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结合城镇⽼旧⼩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动,⽀持加装电梯和⽆障碍设施建设,助⼒解决残疾⼈出⾏难题。2019年⾄2021年,全国累计开⼯改造城镇⽼旧⼩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
我国还开展了⽆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五”⾄“⼗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命名469个⽆障碍建设城市(县、镇、村),其中,在“⼗三五”时期命名了72个创建全国⽆障碍环境⽰范市县村镇、74个创建全国⽆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中国残疾⼈联合会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介绍,各级残联积极开展困难重度残疾⼈家庭⽆障碍改造和推进残疾⼈服务设施⽆障碍建设改造⼯作。“⼗三五”期间,共对65万贫困重度残疾⼈家庭进⾏了⽆障碍
改造,助⼒残疾⼈脱贫攻坚,提⾼残疾⼈⽣活质量。国家“⼗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家庭⽆障碍设施改造”。 2021年,共对18.8万名困难重度残疾⼈家庭进⾏⽆障碍改造。
不字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级巡视员邢海峰介绍,国家“⼗四五”规划纲要将“提升社区⽆障碍建设⽔平”作为重⼤⼯程项⽬推进。2022年《政府⼯作报告》提出,再开⼯改造⼀批城镇⽼旧⼩区,⽀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化改造。⽆障碍环境建设也已经纳⼊《“⼗四五”残疾⼈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动计划(2021—2025年)》等相关发展规划。《⽆障碍环境建设“⼗四五”实施⽅案》,明确将提⾼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社区⽆障碍设施建设⽔平。“道路⽆障碍设施设置率”已纳⼊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新规提升⽆障碍标准
新规提升⽆障碍标准
⽆障碍环境改善,离不开标准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消息显⽰,于2022年4⽉1⽇开始实施的《建筑与市政⼯程⽆障碍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成为⽆障碍标准体系的核⼼,在总结了多年实践经验,参照吸收先进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作出了许多创新和提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介绍,《规范》⾸次对⽆障碍设施进⾏分类,分为⽆
障碍通⾏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设施)、信息交流设施,并在设计⽅⾯分别作出规定。如,针对通⾏设施,规定了⽆障碍通道、出⼊⼝、电梯、台阶、扶⼿、机动车停车位等要求;针对服务设施,规定了⽆障碍厕所、公共浴室、客房、轮椅席位、低位服务设施等要求;针对信息交流设施,规定了标识和信息辅助服务设施等要求。
同时,《规范》对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进⾏了提升。轮椅坡道坡度、⽆障碍厕位尺⼨、轮椅席位尺⼨等指标参考国际标准,设置更加舒适;对坡⼝⾼差、门槛、盲道等近年反映较多或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从安全⾓度作出应对。⽐如,轮椅坡道⽅⾯,取消了2021版《⽆障碍设计规范》的1∶8的最⼩坡度,将允许的最陡坡度提升⾄1∶10,同时设置了限定条件,只有150毫⽶⼩⾼差才能使⽤,避免使⽤者体⼒不⽀时的安全隐患;将通⾏净宽从1.00⽶提⾼到1.20⽶,保障各类轮椅均可正常通⾏。
此外,《规范》还⾸次增加了信息⽆障碍要求,对⽆障碍标识、⽹络通信设备、过街⾳响提⽰装置等作出规定,保证使⽤⼈对信息的获取和利⽤。⾸次规定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有⾼差时应以坡度不⼤于1∶10的斜⾯过渡,解决近年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介绍,《规范》对建筑与市政⼯程中⽆障碍设施建设、运⾏和维护全过程中各专业通⽤的技术,提出控制性底线要求。作为顶层全⽂强制性国家⼯程规范,具有强制约束⼒。如果违反强制性⼯程规范,将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王玮介绍,与⽆障碍相关的同级规范还有《城市道路交通⼯程项⽬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程项⽬规范》《住宅项⽬规范》《市容环卫⼯程项⽬规范》等,它们分别对各⾃领域的⽆障碍设施建设的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提出强制性要求,共同构成包括医院、学校、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各类住宅建筑及其相关城市环境、交通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的设施要求。
“新型⼯程建设⽆障碍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为本,关注残障⼈⼠的切⾝感受和需求,从⽆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明确相关要求,切实推动⽆障碍环境建设⾼质量发展。”王玮说。(经济⽇报记者亢舒)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0:1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4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障碍   环境   建设   设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