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变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 张同琳
写在课前的话
胆囊息肉有三大致命临床特点,这三大特点往往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希望非专科医院医生和广大患者能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些特点,避免给予不正确的认识、作出不良的误导。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哪些疾病?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定义及范畴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adderPLG)是指由胆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涵盖多种疾病,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沉积症)、腺瘤性息肉、炎
性息肉、腺肌增生症和早期胆囊癌,一般为影像学诊断,主要是超声诊断。
(一)胆固醇性息肉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常为多发性,而且体积较小。在B超定期随访中,一些病人常发现息肉的数目有时多时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检查因素外,往往是因为个别息肉脱落所造成。脱落的息肉可随胆汁排除体外,病人多无更大的不适,部分病人也可在排除的过
程中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但持续时间多数不长,有些未经任何症状消失。胆固醇性息肉能否恶变为癌,目前尚未查到确切的资料记载。但因该病在临床上被广泛检出的时间尚短,目前所查资料难以说明其预后的准确性。因此,建议病人定期到医院检查并听取医师的意见。
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胆囊息肉常为单发,位于胆囊颈部及体部,少量位于底部,息肉直径均较大,表面较光滑,多有蒂,较宽,有一定的血供,胆囊息肉为低回声或中回声光团,胆囊壁稍厚,疼痛及腹胀、口苦等症状较明显,生长速度较快。病理显示异样高柱状上皮细胞、一定量内分泌细胞非典型性增生,表面覆盖少量粘膜上皮细胞,K-RAS基因较为活跃,G-RAS活性中等。
(三)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 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四)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病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以慢性增生为主,兼有退行性改变,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这种增生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也不具有肿瘤组织的破坏性。近年来有人认为腺肌症有癌变倾向。
正常胆囊粘膜下,由于上皮组织下陷而形成罗阿氏窦,一般不到达肌层。在有腺肌增生病时,粘膜肥厚增生,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层,形成粘膜内憩室。囊内易瘀胆,继发感染可产生囊内微结石,又称壁内结石。囊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10mm左右。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诊断?
二、PLG的临床表现
PLG在健康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5%(随着超声体检普及,发生率可能升高)。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影响胆囊正常运动时可能出现某些症状,合并胆囊炎或结石时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胆固醇性息肉可以合并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均较高。此外,炎性息肉合并胆囊炎的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15/18)。
PLG与胆囊炎或结石合并存在

病理诊断
例数
合并胆囊炎
(胆囊壁厚>3 mm
胆囊结石
胆固醇性息肉
466
68
22
腺瘤性息肉
86
17
3
炎性息肉
18
15
0
胆囊腺肌症
6
4
0
合计
556
104
25
 
三、PLG的诊断
由于PLG的症状无特异性,仅就症状、体征不能诊断。胆囊造影诊断率为27.3% - 43.8%,现今已少做。CT检出率也不高,约70%左右。超声检出率可达90%以上,大量病人是超声查体时发现。
PLG多位于胆囊底、体部,颗粒状或乳头状隆起,少数有分叶,个别基底较宽,多为中等回声,少数为强回声,无声影,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
胆囊内强回声团块,同时有声影,随病人体位改变而活动。
中等回声团块,在胆囊壁上没有声影,基底较宽,呈分叶状。
由胆固醇沉淀引起,有较强的回声,在胆囊壁上没有声影。
节段性胆囊壁增厚。
 
胆固醇息肉的声像特征是
窗体顶端
A.2/3为单发
B.基底小,多有蒂
C.长径多大于10mm
D.胆囊壁多不光滑、常增厚
窗体底端
虚拟时空
A.2/3为单发
B.基底小,多有蒂
C.长径多大于10mm
D.胆囊壁多不光滑、常增厚
正确答案:B
解析:2/3为多发,基底小,多有蒂,长径多在10mm以内(434/446),彩多普勒显示血供不丰富,胆囊壁多光滑、不增厚
(一)胆固醇息肉的声像特征
2/3为多发,基底小,多有蒂,长径多在10mm以内(434/446),彩多普勒显示血供不丰富,胆囊壁多光滑、不增厚。
(二)腺瘤性息肉的声像特征
2/3为单发,80%以上无蒂,2/3长径超过10 mm,彩多普勒示血供丰富。
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声像学特征
中国继续教育联合学院
病理诊断
例数
单发
多发
无蒂
有蒂
0.6 cm
0.7~0.9 cm
1.0 cm
单纯腺瘤
62
41
21
56
6
10
17
35
伴有恶变
24
21
3
18
6
0
6
18
合计
86
62
24
74
12
10
23
53
注:伴有恶变:指病理诊断有不典型增生和恶变
单就声像特点较难区别良恶性,只是6mm以下者几乎无恶变
(三)PLG中常见疾病特征及构成比
PLG
例数(%
单发
多发
有蒂
无蒂
最大径(cm
平均径(cm
胆固醇性
446 (80.2%)
 调度系统158
288
366
80
1.8
0.8
腺瘤性
86 (15.5%)
62
24
12
74
2.3
1.1
炎症性
18 (3.2%)
12
6
3
15
1.7
0.6
腺肌增生
6 (1.1%)
6
0
0
6
1.3
0.8
合计
556
238
318
381
175
 
 
(四)PLG的性质
1. 胆固醇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可以保守,即手术或非手术均可。
2. 腺瘤性息肉:有恶性潜能,恶变率1.5%-34.2%,部分存在恶变。
3. 炎性息肉:为炎症所致,为炎性肉芽肿,虽为良性但有疼痛症状。
4. 胆囊腺肌症:可合并结石,有恶变倾向。
PLG的性质决定其方针,后三种应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占PLG 80%以上,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7%-28.6%,对于这种最为常见的胆囊息肉,其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诊断?
四、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一)一般概念
胆固醇结晶沉积于胆囊粘膜固有层,呈结节样突向胆囊腔内,多由影像(超声)学诊断,健康查体发现许多无症状者。
(二)胆固醇息肉与结石
fareast
1. 胆固醇浓度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结石
机体胆固醇代谢障碍;
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
胆固醇结晶沉积胆囊粘膜嵴部,被巨噬细胞吞噬变成泡沫细胞;
大量泡沫细胞积聚,呈结节样隆起,向胆囊腔内突出,如“谷粒状”或“桑葚状”黄小结节。
机体胆固醇代谢紊乱;
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饱和;
成核时间由10-20d缩短为2011山西中考英语1-4d
胆固醇结晶析出;
胆囊排空时间延长;
胆囊分泌的糖蛋白含促成核因子;
胆固醇息肉和结石同样是胆固醇浓度升高,形成胆固醇结晶,却产生不同的胆囊疾病,说明除胆固醇浓度升高以外,还有其它重要因素对胆固醇息肉和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胆囊胆汁成分
胆囊胆汁成分对比(mmol/L
 
磷脂(PL
总胆固醇(TC
兰越峰事件最新进展
CSI
游离Ca2+
糖蛋白
PH
总胆汁酸盐(TBA
PL/TBA
息肉组
n=20
31.87±0.86
14.03±
0.51b
1.22±0.039b
1.18±0.19
0.62±0.11
7.01±0.11
110.69±14.75a
0.29±0.04
结石组
n=20
32.20±1.32
18.62±1.21bd
1.565±0.09bd
2.21±0.30bd
1.78±0.15bd
7.89±0.27bd
105.79±16.45a
0.31±0.44a
对照组
n=10
30.54±2.54
9.08±0.89
0.81±0.07
1.06±014
0.66±0.11
6.89±0.16
137.64±33.11
0.24±0.08
注: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dP0.01(与息肉组比较);
由上表可见,胆固醇息肉组和结石组的胆汁总胆固醇水平和CSI(胆固醇饱和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结石组高于息肉组。此外,结石组的游离Ca2+、糖蛋白和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息肉组,而后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别,提示这可能是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固醇结晶成核时间缩短的重要因素。此外,息肉组和结石组的胆汁总胆汁酸盐(TB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石组的PL/TBA比高于对照组,由于胆汁酸盐有促进胆固醇溶解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测,胆汁酸在形成胆固醇息肉或结石的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3. 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胆囊息肉病人就诊时常关注的问题是,肥胖、脂肪肝和血脂水平对胆固醇性息肉发病率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者与胆囊胆固醇息肉发病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在170例胆固醇息肉病人中,身材偏瘦、中等和肥胖者分别占10%81.2%8.8%,脂肪肝患者和无脂肪肝者分别占20.6%79.4%,甘油三酯水平≥正常、正常和<正常者分别占21.8%77.6%0.5%,胆固醇水平≥正常、正常和<正常者分别占15.9%81.8%2.4%
(三)胆固醇性息肉的现状
1.药物
对于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尚无明确有效的药物。研究显示,减肥和降血脂可能无益。临床上用于溶解胆固醇颗粒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对于胆固醇息肉的疗效仍不确定。
1)熊去氧胆酸(UDCA)的主要作用
①有助于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
②可使胆汁中的胆汁酸与胆固醇的比例保持恒定;
③预防胆固醇结晶析出而形成结石;
④对胆固醇结石有溶解作用,胆固醇结石已有不少成功经验。
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均与胆固醇代谢紊乱和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有关。虽已证实UDCA能溶解胆固醇结石,但它能溶解胆固醇息肉吗?
2UDCA胆固醇息肉的临床实验研究
①研究方法
a.病人:B超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的门诊病人,从中选择部分合适的病例进行UDCA,进行长期的前瞻性观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3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胆固醇   息肉   胆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