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科学管理

写在课前的话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睡眠出现了问题,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一、概述
(一)正常睡眠结构
正常睡眠结构分两个时相,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1 、慢波睡眠(非快眼动睡眠),非快眼动睡眠是在一段时间内眼球没有活动,这一期是睡眠当中非常重要的时相。慢波睡眠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会促进动作行为的记忆,占整个睡眠周期的75% 到80% 。
慢波睡眠期分成  1 期、  2 期、3 期、  4 期。  1 期是入睡期,随着进一步的加深,它可以进入到  2 期浅睡期,3 期是中度睡眠期,最后进入深度睡眠,即4 期。
2 、快波睡眠(快眼动睡眠期),这一期可以看到人的眼球在不自主浮动。这一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一些记忆的功能有关,以及伴发分娩、哮喘、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该期占整个睡眠周期的20% 到25% ,总长度没有慢波睡眠长,每一个慢波睡眠大概需要90 分钟左右时间,而快波睡眠一般是10 到30 分钟。
(二)觉醒\ 睡眠时相的交替
正常人晚上的睡眠是两个时相交替反复出现的。一般会交替  4 到  5 次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在觉醒的状态进入睡眠,首先要进入慢波睡眠,然后经过90 分钟左右,会进入下一个快波睡眠,大概经过10 到30 分钟,再反复回来进入慢波,如此交替出现。
下图把一个晚上的睡眠周期展开,可以看到左侧轴的起点相当于夜间的12点。淡灰的阶段就是慢波期,从清醒的状态进入慢波睡眠之后,先是  1 期、2 期、3 期、4 期逐渐进入了深睡眠。经过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首先进入第一个快波睡眠,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慢波、快波、慢波,一直持续到早上的8点钟左右。
从上图可以看到当第一次出现慢波睡眠的时候,3 期、4 期睡眠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当第二个轮回进入到慢波睡眠的时候,4 期几乎就没有了,只有  3 期睡眠。及至凌晨4 、5 点以后,即使进入了慢波睡眠,也只有  2 期,甚至  1 期。真正的有效睡眠时间应该是在夜间的12 点到凌晨的  4 点之间,凌晨4 、5 点以后,有效睡眠已经没有了,只有浅睡眠。
不同的年龄阶段,睡眠时间会有一些不同。在婴儿时期,需要24 小时的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时期睡眠的时间会缩短为9 到12 个小时。成人时期一般7 到9 个小时。老年时期,即进入60 岁以后,睡眠的时间会缩短为  5 到6 个小时。
固原市回民中学
(三)失眠
失眠既是症状,也是一种原发疾病。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或睡后无恢复感,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入睡困难指的是入睡半个小时之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
原发性失眠发生率较低,大多数是继发性的,所以有很多的诱发原因。导致失眠最常见的原因有三大类:倾向性的因素、持续性的因素、促发性的因素。倾向性的因素指人格特征,性格比较内向,做事追求完美,比较在意周围人说法的更容易出现失眠,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褪黑素分泌的减弱,可能出现睡眠的不足,以及睡眠和觉醒周期受到影响;持续性的因素指一些伴发的疾病,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滥用药品,包括兴奋剂、烟、酒、咖啡等兴奋性的物质;促发性的因素指遇到的环境变化,如环境嘈杂、过冷过热,睡眠环境当中的光线过于明亮,遇到重要的生活的事件都可能作为一种促发的因素。
失眠症最容易出现的是白天功能障碍,包括工作能力、认知功能、精力下降,增加患抑郁症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可以导致很多意外的发生。如交通事故。
共病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占总失眠人数的80% – 90% ,原发性失眠仅占15% 。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出现睡眠的问题,下图是一个两年的随访观察研究。
下图是2006 年中国六大城市睡眠状况调查结果。普通成年人  1 年内曾患失眠者占57%, 其中53% 症状超过  1 年。仅13% 患者就医,5% 患者采用医师处方缓解失眠。
2007 年中国医师睡眠情况调查,对全国67 家医院的2759 名医师做了睡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9.4% 的医生存在着睡眠的问题,明显高于普通工作人,其中51.7% 医生认为失眠对日常生活有影响。51.0% (976 例)医生曾尝试解决睡眠问题,以行为最多55.9% (546 例),服西药的医生占15.8% (302 例),该组医生中服用苯二氮卓类的有174 例(57.6% )、服用非苯二氮卓类122 例(40.4%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师存在较为普遍的睡眠障碍问题,并对的正确使用缺乏了解。
二、失眠的
(一)非药物
也称为行为干预疗法,作为失眠的首选。非药物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睡眠卫生的健康教育问题
我国拟立法禁止暴力伤医早睡早起,生活规律,按时吃饭,每天应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睡前至少一个小时之内不再做任何可能会兴奋的事情,如果睡前没有任何困意,不要依靠看电视或者看书达到目的,最好静坐30 分钟。这种
静坐指不看、不听、不想、不动,闭上眼睛放松静坐30 分钟,这有利于降低睡前大脑的兴奋性。
公平理论
2 、刺激控制训练
当有困意的时候再上床睡觉,可以稳定睡眠节律,更好的提高睡眠的效率。
3 、放松训练,认知的疗法,光照等。
(二)药物
包括、抗焦虑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1 、催眠药物
(  1 )催眠药物作用机制
γ - 氨基丁酸(GABA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性作用,催眠药物通过与GABA-A 型受体(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增加GABA 的抑制作用。
GABA-A 型受体,分三个亚型,ω 1 受体亚型:催眠、镇静;ω 2 受体亚型:肌肉松弛,认知、记忆、抗焦虑、精神运动;ω 3 受体亚型:抗惊厥、乏力、口干、视物模糊。
(2) 催眠药物的缺点:
①延续效应和蓄积作用,半衰期超过3 小时。
②有耐药性,使用超过2周可逐渐失效。
内含报酬率③依赖性(生理性、心理性)接受长期的病人(15 %)。
④撤药综合征:长期使用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如癫痫、错觉、幻觉等。
⑤反跳性失眠:由于突然停药引起相同的症状。
⑥不良反应:多见于剂量不适当时。
(  3 )药物种类
①类
1900 年开始应用,曾是有效的催眠药,但其安全范围较小,有明显耐药性及依赖性,有呼吸抑制作用及过量致死作用,目前只用于控制癫痫发作(鲁米那- )。
②苯二氮卓类
由于类的药物毒性大,在1960 年又出现了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因其使用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了类在失眠方面的,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
非选择性苯二氮卓类( GABA ) A 受体激动剂,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癫痫,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改变睡眠结构、缩短慢波睡眠。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候顺利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副作用有精神运动、记忆损害,滥用或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依赖性及反跳性失眠,短效药物最易出现;而长效药物则有抑制呼吸作用与白日残留作用(宿醉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2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3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睡眠   失眠   药物   出现   进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