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互动性研究——基于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分析

《科技传播》
2021·4(上)
63
作者简介:贾贝熙,本科在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姚俊臣,本科在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互动性研究
——基于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的分析
贾贝熙,姚俊臣
摘  要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公众开始介入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内容的生产之中,节目议题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
紧密。文章以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为例,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入考察了媒体议程与
公众注意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众注意力反向设置媒体议程,影响节目相关议题数量、议题内容选择等方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媒体议程设置引导公众注意力内容选择及倾向,但难以引导公众注意力与其完全同步。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为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和探索提供具体建议。关键词  媒体议程;公众注意力;新冠疫情;融媒体;中国舆论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0-0063-03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议题选择往往由节目组单向进行设置。而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公众开始作为生产者介入到节目内容的生产之中,节目议题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下备受关注的我国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便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舆论场》的收视率再创新高,而一个明显的观察是:一方面,《中国舆论场》节目中的议题不再由节目组设置,而是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对过去一周中的新闻进行公众关注度分析形成中国舆论场指数,并选取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新闻在节目中进行评论;另一方面,媒体议题反过来对公众注意力也产生相应影响。也就是说,节目对议题的不同评论与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疫情信息的关注点。这为我们进一步考察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立足点。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回答的问题是:第一,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这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第二,这种关系对于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和探索有何启示?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并选取新冠肺炎
疫情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节目相关议题设置及观众提问进行分析,是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
经统计,《中国舆论场》节目中首次出现疫情相关议题是在2020年1月19日的节目中,而这也
万方数据库与我国各大媒体开始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时间吻合,故将这一期节目作为内容收集的起点;而在全面抗疫工作的努力下,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但这一时间国际范围内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节目中也不乏与国际疫情相关的内容,故综合这一现状与各期节目中疫情相关议题数量的变化,本研究最终选取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10月25日期间39期节目中共计190个疫情相关议题及139个观众提问进行分析。
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爬取与整理后,本研究对其进分类整理,并进行类目表建构。针对节目中疫情相关议题,类目表首先从地区对议题进行分类,分为中国内地、国际以及港澳台3种类型,随后根据议题不同内容继续进行细分(见表1)。
表1  疫情相关议题类目表
而针对公众提问话题,类目表同样首先从地区
对议题进行分类,由于公众提问话题中并无港澳台地区相关问题,故仅分为国内、国际两类,并同样根据提问内容进行进一步划分。(见表2)
2021·4(上)《科技传播》64
表2  公众相关提问话题类目表
合成氨变换工段2  研究发现与讨论
mibk1)公众注意力反向设置媒体议程,影响节目相关议题数量、议题内容选择。《中国舆论场》节目通过对全网热点问题舆情进行分析形成“中国舆论场指数”,并基于此设置节目议题,使公众注意力参与到节目议程设置中来。而通过对所选取190个议题及其中国舆论场指数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公众注意力对节目中疫情相关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数量及内容选择两个方面。
首先在议题数量方面,节目中疫情相关议题数量与相关议题舆情指数总和变化趋势一致(如图1)。在疫情扩散时期,公众对于疫情相关信息关注度较高,单期节目中疫情相关议题舆情指数总和可达到6万至7万之间,而此时单期节目中的疫情相关议题也可达到8~9个之多;而当我国疫情防控成效逐渐显露,公众对于疫情相关信息的注意力也随之降低,此时单期节目中相关议题舆情指数总和也大幅下降至5 000~10 000,而此时,单期节目中的相关议题个数则也只有1~2个。
而在议题内容方面。笔者发现,在3月1日
前(包括3月1日)的6期节目中,国内疫情相关议题的舆论场指数总和始终高于国际相关议题舆论场指数总和,而此时节目国内疫情相关议题也多于国外相关议题,占比63.2%;而在3月1日后,国际疫
情相关议题舆论场指数和则开始高于国内相关议题,此时国际相关议题数量也随之开始增多,并开始超过国内相关议题数量,占比72.8%。同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相关议题中,疫情客观数据及疫情防控措施议题舆论场指数都较高,而节目组议题设置也很好地回应了公众的这一关切,共设置相关议题151个,占39期节目疫情相关议题总数79.5%。
2)媒体议程引导公众注意力内容选择,但二者并不完全统一。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高度关注的议题,往往也可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即使客体显著性实现由媒体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1]。中国舆论场作为一档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解释与评论的功能,其有义务对根据公众注意力设置的议题作出解释说明,对公众注意力进行引导。而通过对所选取139个节目中观众提问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这种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公众注意力内容的影响。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公众提问问题内容与节目中议题设置具有一致性(如图2),以节目中数量最多的议题类型我国疫情防控对策类型议题为例,当单期节目中相关类型议题较多时,相应的针对国家疫情防控措施的观众提问也会增多。例如对于“防控复工两手抓中国多地开展有序复工复产”这一政策,观众会提出“各地陆续返岗复工,如何防止聚集性疫情?”“日常回到家需要对鞋底、衣服进行消毒么?”等围绕复工复产这一议题的较为具体的问题,
表现出媒体议程对于公众注意力内容的显著影
图1  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议题总数及舆情指数总和变化
《科技传播》
2021·4(上)
65
响。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注意力在媒体议程设置的长期影响下,逐渐与媒体注意力趋同的
态势。
图2  国家疫情防控对策议题数量及公众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相关问题数量变化
但与此同时,虽然节目中公众注意力受媒体议程引导,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媒体仍难将公众注意力引导至与其议程达到完全统一。如图3所示,公众对疫情的整体注意力会随着疫情的扩散规模而上升下降。媒体注意力在疫情爆发初期快速攀升达到峰值后,随后一段时间内,媒体注意力虽然有所衰减,但持续出现多个次级峰值[1],可见在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互动中,媒体议程难以对公众
注意力进行完全同步。
图3  疫情相关议题总数及公众注意力相关问题总数变化
3  启示与不足
3.1  启示
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能力和信息流的去中心化性质为公众赋予了创造内容与传递信
息的机适应当下公众和媒体在议程设置功能上的主体地位变化的现状。而《中国舆论场》节目首创的互动式的新闻评论节目样态,对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应当何去何从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1)媒体:发挥新闻评论节目优势同时,结合融媒体平台增强节目互动性。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得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关注不再单纯依赖于媒体报道,而此时传统新闻评论节目为吸引受众则势必应当在发挥自身优势同时,积极利用融媒体平台改变以往以节目组为议程设置中心的模式,贴近用户思维。
不同于互联网平台上多为碎片化的、浅显的叙述性信息,新闻评论节目具有深入解读的先天优势,可以帮助观众了解事件全貌,同时传达观点态度,为观众破除谣言,解读政策;但与此同时,当下融媒
体时代如果节目组如果仍按照以往议程设置模式,也很难满足观众需求,难以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时就需要节目组贴近用户思维,积极利用融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互动,接纳公众参与议程设置,有的放矢地设置议程。
恰如《中国舆论场》节目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央视网、中舆情指数进行数据统计,收集全媒体平台上的用户阅读量、点赞量,形成中
国舆论场指数[2]
,从而形成节目议题,并在节目中邀请评论员及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如在此次疫情中节目对“此次疫情中疫苗研制有何难点?”“何为气溶胶传播?”等公众关切且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由专家进行解答,有针对性地满足公众获取信息消除自身不确定的需要,同时也使其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
2)公众:积极参与媒体议程设置,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互联网公众带来了海量信息,但公众信息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其难以辨别信息真伪,当这些不实信息在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并引起公众广泛讨论就易引发网络次生舆论;同时我们发现在重大事件中媒体注意力存在次级高峰,而公众注意力则没有,表明公众注意力在重大事件中存在对关键信息点的认知缺失的现象,这时也就需要公众积极参与到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中来,及时了解官方立场与相关举措,避免信息缺漏,防止网络次生舆论产生,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如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由于是一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存在着恐慌情绪与大量不实信息,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大量抹黑,污名化我国的行为,这既不利于我国国内的疫情防控,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良好形象。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此次疫情中观看《中国舆论场》节目的公众的其注意力呈现出了与媒体议程逐渐趋
(下转第106页)
2021·4(上)《科技传播》
106
同的态势,可见公众通过参与节目议程设置提供议题,而节目在评论环节通过专家评论传递针对这些议题官方立场和态度,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性,有助于公众避免自身被不实信息影响,防止网络次生舆论产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3.2  不足
1)问题讨论时间过短,媒体公众互动流于形式。作为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打破了原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僵化格局,将公众注意力引入议程设置过程中,实现媒体议程与公众注意力双向互动。但这种互动却又流于形式之嫌:节目虽设有观众提问环节,可以是公众对节目中
相关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提问,但在节目仅有一个小时的时长中,专家常常要对10余个问题进行解答,这也就使得公众与专家的交流是单向的,专家在解答公众问题后,并不能指导公众是否完全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思,而公众也难以就专家解答中自己仍然疑惑的部分进行追问。而这也就使得公众与媒体的双向互动过程中缺少了重要的反馈与接受
反馈的环节,使互动流于形式。
2)节目互动过程复杂,易造成受众体流失。观众参与《中国舆论场》互动主要通过使用“摇一摇”定位至当前节目抢到座位票后方可进行。这一过程对于年轻人而言并不繁琐,但对于中老年人体而言技术门槛较高,同时节目中也并没有针对这一环节的如何进行操作的讲解,而中老年人体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视收看节目频率较高的体,这一较高的技术门槛容易使得这一体丧失互动积极性,进而流失大部分受众,同时过高的技术门槛也会致使中老年体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的失声,难以获得他们的观点与看法。
参考文献
[1]钟智锦,周金连.新冠疫情中的媒体与公众注意力研究[J].
新闻记者,2020(10):45-56.
[2]蒋蔚然.《中国舆论场》互动传播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
大学,2018.
水、丝”等形容女性皮肤质地和容貌,无不彰显社会对女性美丽评价标准的单一,似乎外貌美成为女性社会价值的单一衡量标准。2.3.2  男性护肤观念变迁
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追求美是男女性共有的权力,化妆护肤并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一种自信与自我欣赏。虽然从男性护肤广告中对于“男性专属”的反复强调可见,男性护肤仍受“女性专属”观念的困扰,但值得肯定的是,男性护肤广告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男性不应化妆的藩篱。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始终信奉化妆护肤是女性专属,真男人就应素面朝天,这种观念束缚了男性对美的追求。近年,男士护肤广告层出不穷,人们渐意识到化妆护肤不只是女性特权,整个社会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广告中塑造的使用护肤品的男性影像。护肤化妆不仅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他人和自己的尊敬。
3  结论
瓯海实验小学
利用关联理论解读本文自建语料库可看出,广告受众对多模态隐喻的理解与受众本身特点息息相关,广告主积极采取符合消费者的语言策略, 从而使受众可用最小努力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这恰导向了性
别对多模态隐喻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生理需求、语言习惯、情感诉求和传统观念等因素造成了护肤品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背后,正是性别歧视和对男性化妆护肤观念的变迁。
参考文献富兰克林罗斯福
[1]林琳.关联理论与广告中的修辞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
月),2009(3):396-398.
兰州大学研究生被杀
[2]SK-Ⅱ活肤乳液广告[Z].(2010-06-12)v.youku.
com/v_show/id_XMTQzNTE3NzIw.html.
[3]Sperber, Wilson, D.Rel evi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5:237-248,150-162.
[4]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2.
[5]男士洗面奶广告.v.youku/v_show/id_
XMTU3MzYxNzgw.html.
[6]王伟民.关联理论与广告修辞话语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王文莲,吴建伟.化妆品广告隐喻的多模态研究[J].桂林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28(1):109-113.
[8]谢倩.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构建——以华为形
象广告《芭蕾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6-119.
[9]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 称谓• 性别篇[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尹丕安,郝璐.动态化妆品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J].牡丹江
大学学报,2014,23(6):6-9.
[11]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
[J].外语研究,2011(1):16-23.
[12]自然堂广告片[Z].(2019-01-22).v.qq/x/
page/b08308pe0jh.html.
(上接第65页)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5:3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众   节目   议题   媒体   相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