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总结例题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知识总结例题
单选题
1、若某生物体内嘌呤碱基占40%,嘧啶碱基占60%,则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
答案:C
tpy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
日本女性的生活地位(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若某生物体内嘌呤碱基占40%,嘧啶碱基占60%,则该生物可能是细胞类生物,也可能是RNA病毒,若为细胞类生物,则其遗传物质是DNA,若为RNA病毒,则其遗传物质是RNA。
东乡论坛
故选C。
2、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同时,也可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
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中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
C.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C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
A、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很低,A正确;
B、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证明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需要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在培养液中观察到光滑型菌落,
C错误;杨政宁
D、转化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因此转化形成的S型菌和
野生型S型菌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
故选C。
3、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
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
A.甲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B.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乙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可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
D.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牛顿死亡原因是什么
答案:C
分析: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培养大肠杆菌,用32P、35S分别标记大肠杆菌→用32P、35S标记的
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
放射性。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
A、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说明这一部分DNA没有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在一起,不会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A正确;
B、甲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P存在于DNA中,在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
由于噬菌体繁殖所需原料来自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且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可产生含32P的子代噬菌体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B正确;
C、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乙组的悬浮液含较多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不会产
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
D、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大肠杆菌,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
生含35S的子代噬菌体,D正确。
故选C。
4、端粒是存在于染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端粒学说认为随细胞不断分裂,线性染体的末端不断缩短,当缩短至染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DNA复制方式有关,不易分裂的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很低,而分裂旺盛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较高。如图为人体细胞内DNA复制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A物质是DNA聚合酶,该过程可体现出DNA分子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引物是具有3′端和5′端的单链结构且被切除时并不影响DNA分子的结构
C.最后一个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无法修复,可能是由于缺少引物,也可能是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
D.可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等方法延缓细胞衰老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DNA的复制需要引物。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可把DNA复制损失的填补起来,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A、由图可知A物质是解旋酶,A错误;
B、由图可知引物是具有3′端和5′端的单链结构,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逐个加到引物的3’端延伸DNA子链。引物被切除后的“空白”区域可通过新链合成修复,不影响DNA分子的结构,B正确;
C、DNA分子的复制是从5’端到3’端复制,因而一条DNA分子的子链在复制时是不连续的。必须借助引物的参与,并且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要连接在DNA片段的3’端,所以最后冈崎片段的引物切除后无法修复,可能是由于缺少引物,也可能是缺少5’端上游的序列。C正确;
D、端粒酶可以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空白”区域,理论上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或数量来增加DNA复制的
次数,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
故选A。
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答案:D
分析:活体转化实验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将活的、无毒的R型(无荚膜,
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
的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
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生S型菌。离体转化实验是艾弗里等人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
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混合培养的培养基中既有R型菌,也有S型菌,这就是是一部分R型菌转化茶余饭后杂志
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A、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 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A错误;
B、活体转化实验中,无法说明是哪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B错误;
C、离体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C错误;
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其DNA被水解,故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 S型菌,D正确。故选D。
6、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实验,要求对四个实验或事例的完成者很清楚。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小提示:本题要学生注意历史上经典的科学实验的完成者。
7、下图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②③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
B.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
C.取两位同学制作的单链即可连接成DNA双链
D.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特点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即图甲中②磷酸、③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A正确;
B、DNA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若一条链的下端是磷酸基团,则另一条链的上端也是磷酸基团,B正确;
C、DNA的两条链之间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取两位同学制作的单链不一定能连接成DNA双链,C错误;
D、由图可知,丙到丁过程体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的特点,D正确。
故选C。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2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型菌   转化   复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