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诺贝尔获奖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
卡萝尔·格雷德(美国)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
诺贝尔奖项:
2009 10 5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 宠物小精灵bw粤语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运动粘度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 卡萝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Blackburn Szostak 发现端粒的一段特殊DNA 序列能使染体不被降解,而Greider Blackburn 则到了帮助端粒合成的分子——端粒酶。最初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只是为了解决染体复制的难题,但随着研究
的深入人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其他作用——细胞随着端粒的变短而衰老,而当端粒酶的活性足以维护端粒的长度时,细胞将会延迟衰老;在癌细胞得到永生性这一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
最早观察染体末端的科学家始于19世纪末期,Rabl1885年注意到染体上所有的末端都处于细胞核的一侧。20世纪30年代,两个著名的遗传学家McClintock B Muller HJ 发现了染体的末端可维持染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Muller将它定义为“telomere” James Watson最早就明确指出了这个末端隐缩问题,并猜想染体也许可以通过在复制前联体(染体末端跟末端连起来)的方式来解决末端复制的问题。 30多年前,董时进Hayflick首次提出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有限复制力作为细胞衰老的表征。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大部分细胞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分裂后便停止了,但它们并没有死亡,仍保持着代谢活性,只是在基因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改变。于是Hayflick猜测细胞内有一个限制细胞分裂次数的钟”,后来通过细胞核移植实验发现,这种在细胞核的染体末端——端粒。BlackburnGall 1978年首次阐明了四膜虫rDNA分子的末端结构,他们发现这种rDNA
每条链的末端均含有大量的重复片段,并且这些大量重复的片段多是由富含G上汽双龙C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的简单序列串联而成。在1985年,CW.GreiderEH.Blackburn发现将一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加至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后,端粒的长度延长了,这就说明了确实有这样的一种酶存在,并将它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之后,耶鲁大学Morin1989年在人宫颈癌细胞中也发现了人端粒酶。
2 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体末端,由串联重复的短的dsDNA 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所组成的DNA 蛋白复合体。dsDNA中的一条为富G 链,以5'→3' 指向染体末端,比另一条互补链长812个碱基。端粒既有高度的保守性,又有种属特异性。如四膜虫重复序列为GGGGTT,草履虫为TTGGGG,人为TTAGGG。端粒具有两种相关蛋白,一为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binding proteins黑龙江文艺频道乡亲乡爱TBP)是一类特异结合在端粒DNA 上的蛋白质,如发酵母中的蛋白质RAPI,哺乳类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质TRFI。二为端粒相关蛋白(telomere associated proteins TAP),是一类与TBP 结合的蛋白质,如酿酒酵母中的SIR3/SIR4 RIFI。它们与端粒结合蛋白质结合,分别发挥建立端粒静止效应和调节端粒长度的作用。
端粒DNA 主要功能有:第一,保护染体末端免于被化学修饰或被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体相互融合;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体的完全复制。众所周知,真核DNA是线性DNA,复制时由于模板DNA 起始端为RNA 引物先占据,新生链随之延伸;引物RNA 脱落后,其空缺处的模板DNA 无法再度复制成双链。因此,每复制一次,末端DNA 缩短若干个端粒重复序列,即出现真核细胞分裂中的末端复制问题。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细胞衰老,故端粒又称细胞分裂计时器。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
端粒酶又称端粒末端转移酶(Telomerase),是一种逆转录酶,相对分子质量在200500 ku,是由蛋白质和RNA 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端粒酶由端粒酶成份(hTR),催化亚单位(hTRT/hEST2)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TEP1)3个亚单位组成,可调控端粒的复制,其中hTR充当模板,hTRT/hEST2是决定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决定子。TEP1可能是介导端粒酶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的调节亚单位。
端粒酶具有对端粒的延伸作用,在没有端粒酶的细胞中,端粒会逐渐缩短直至损害基因;
有端粒酶存在的细胞,则该酶会不断补充新的端粒,使之处于一种不断伸缩的动态平衡中。正是端粒酶的存在维持了大多数组织的端粒长度,从而抵消了因细胞分裂而导致的端粒DNA 的消耗。端粒酶的另一个功能是修复断裂的染体末端。当断裂的染体末端有富GT DNA存在时,即使没有完整的端粒重复序列存在,它也能被端粒酶作为引物DNA并为之延伸端粒序列。因修复断端免遭外切酶对染体DNA的更多切割,端粒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维护了基因组的稳定性。此外,在端粒合成中端粒酶还具有去除错配碱基的纠错作用,不仅可以除去错配碱基,还可除去延伸超过模板范围的碱基。
3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衰老是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综合现象。关于衰老的学说有多种, 其中端粒学说由Olovnikov1973年提出,认为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端粒起缓冲作用,但是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缓冲作用,从而导致细胞衰老。Harley等提出了较为完备的端粒——端粒酶假说,认为正常细胞的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会启动终止细胞分裂的信号,使细胞进入第一危机期M1(crisis M1)并退出细胞周期而老化。
人体成纤维细胞染体在复制过程中的极限现象(即Hayflick细胞分裂极限,一般低于50
60次)和染体端粒不断地缩短的现象,染体DNA 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截,人体成纤维细胞端粒每年会缩短十几个碱基。说明染体末端重复序列TITFAGGG(端粒)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特异地依赖DNA 复制而丢失。当染体端粒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的繁殖就不能再继续进行,细胞分裂次数便达到了极限进而导致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死亡。
端粒及端粒酶涉及衰老最有力的证据是Bodnar等证实的。如果细胞试图要维持其正常分裂,那么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并且激活端粒酶。Davis T等研究发现, Werner 综合征患者的端粒长度与他们的衰老程度相对应,端粒越短,患者的衰老程度越严重。如果增强Werner 综合征患者成纤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就可以延长细胞寿命,控制衰老的进程。
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基因变异这两个原因将使人类的寿命更长。正常体细胞中,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染体末端的端粒序列便会不断缩短,端粒长度的缩短可以激发细胞老化。一种可能是染体末端端粒DNA序列的丢失释放了端粒结合转录因子,该因子或者激活了衰老诱导基因,或者灭活了细胞周期进行所必需的某些基因。另一种可能是端粒长度缩短诱导了DNA 损伤反应,导致细胞周期受阻,使细胞出现衰老。
4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Shay等总结了近年来各种恶性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前组织及良性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发现90%的恶性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呈阳性: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只有6 ,而且很可能是因为TRAP法很敏感从而使混入其中的极少量恶性肿瘤细胞同时也被检测出来的缘故;良性肿瘤和癌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4%,而正常组织。除少数种类外。其阳性率均为0。所以端粒酶活性显然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标志。
端粒——端粒酶假说认为:当端粒酶活性的缺乏,端粒的长度便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进入危机期M1。如果细胞此时被病毒转染,或者某些抑癌基因如:P53Rb等发生突变,则细胞越过M1期继续分裂,端粒继续缩短而到达另一个关节点M2,此时染体出现各种异常形态,大量细胞死亡。但有极少数细胞在此阶段激活端粒酶,染体形态得到稳定,从而逃避M2危机,成为无限增殖的永生化细胞(immortalized cells),即肿瘤细胞。
恶性肿瘤发生的端粒酶理论认为,端粒酶的激活是恶性肿瘤发生学上的一个共同途径,端粒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使它在肿瘤的上有望成为行之有效的新的靶目标。端粒酶主要存在于恶性肿瘤,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没有活性或活性极低,同时端粒酶在恶
性肿瘤中发生,尤其在肿瘤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各种方法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大多数肿瘤的生长,而对大多数正常细胞没有大的影响。
最近对缺失端粒酶的小鼠研究表明,端粒的缩短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可引起染体与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诱发肿瘤的形成。相反,由于端粒的缩短,又可启动DNA损伤信号,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凌阳大学计划
5 结语
不可否认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它跟衰老和癌症的潜在关系获得了更多公众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它只是衰老和癌症的相关者,勉强算得上指示者,还远不是引起者。其他问题如端粒酶是怎样激活的?同一种肿瘤为何有的表达有的则不表达端粒酶?无端粒酶表达的细胞是如何逃避衰老而成为无限增殖细胞?尽管如此,我们相信科学的足够发展终将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2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端粒   细胞   染色体   缩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