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康视角下美国社区绿道发展研究

博尔赫斯南方南方建筑,2021(3):08-14.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
图1  1868年里弗赛德新城及其社区绿道
深化阶段[3],社区绿道公共健康研究对于提高公共健康水平、完善绿道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主题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深入和发展[4],《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将健康概念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基本或虚弱”[5],破解了“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将健康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个维度[6]。大野秀敏[7]、赖寿华[2]和王婕[8]等人进行了社区绿道空间形态和设计要素分析,随着健康概念的普及,国内已有学者展开了社区绿道与公共健康的相关研究,茌文秀[9]基于绿道使用后评价(POE)指出广州市社区绿道对社会交往活动的支持作用,刘堃[10]阐释了深圳市社区绿道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绩效的影响机理,郝丽君[11]探讨了降低PM2.5的社区绿道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主要集中于特定时间段内单一健康内涵的横断面研究。
  美国作为绿道的起源地,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百余年的发展始终与社区个体生理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生态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公共健康视角,系统梳理了美国绿道在社区的发展脉络,归纳了其不同阶段在空间选线、结构形态、健康诉求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总结了美国社区绿道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又是一年开学时2公共健康视角下美国社区绿道发展历程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面临的健康问题因社会背景下的主要问题而异。按照时间脉络可将其分为5
合[19](图2a),公共设施集布局模式有效的减少了社区绿道连接成本并增加了吸引力。随后公共设施集逐渐外移布置以服务多个邻里组织,更大程度的增加邻里交往氛围,1936年的马里兰绿带小镇(Maryland,Greenbelt)形成单环闭合的绿道连接模式,将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及运动场等体育设施作为社区触媒点布置于绿道向心处,形成活力设施集并连接至五个居住街区[22](图2b)。1956年建造的鹿园村(The deer park village,Illinois)的林荫步行道不仅将六组居住组团连接至社区中心的设施集,亦通过网状分布模式将居住组团与分散的公共绿地及环绕的森林保护区等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充分鼓励邻里之间的漫步、锻炼和交往联系[23](图2c)。虽然这种远离街道的规划模式后来受到了雅各布斯等人的批判[21],但社区绿道融合社会设施及开放空间的措施对于营造社区活力、提高社会健康具有积极意义,绿道所提供的交往环境可以通过支持社会参与进而提升居民自我认同和幸福感,从而对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起到改善作用[6,24]。
2.3提升既有街道品质,保障安全舒适 (1970s-2000s)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交通干道的日益繁忙,城市自行车道上的碰撞事故大幅增加[25],社区里惧怕自行车道、缺乏
经验的车手们提出对低速安全、绿舒适通勤空间的迫切需求。早在率和设施成本;绿道内部设计通过交通控制与交通平静两方面减少人车碰撞,前者通过街道分流器或障碍设置以控制进入绿道的车辆数量,后者结合视觉提示和沿街的物理变化以减缓车辆速度,诸如利用凸出路缘降低路口车辆速度并减少行人过街距离,利用减速弯道和小型交通圈分别减缓绿道路径和交叉口车速,以及采用行人避难岛为居民提供安全过街保障等[28],在道路交叉口处利用图案对司机进行提醒也是一个便宜有效的办法,并通常通过居民参与绘制的方式实现(图4)。在环境品质方面,明尼阿波利斯第22大道社区绿道项目(The 22nd AvenueNeighborhood Greenway, Minneapolis)将5个邻里公园与社区设施组织穿插在一起以提供足够的绿空间,林登绿道(Lydon greenway,Detroit)在连接公园绿地基础上沿街角空地建设袖珍公园,波特兰社区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绿道树木种植活动从而提升街道绿化水平,绿化覆盖面积的增大可以有效降低街道空气污染诱发疾病的发病率,并通过提供非正式交往场所提升居民心理和社会健康[29,30]。
2.4社区绿道网络化,促进绿出行(2000s 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久坐的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31],人们日益认识到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2008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颁布《体力活动导则建议委员会报告》[32],主图2 社区绿道融合开放空间及公共设施集
拉德博恩社区马里兰绿带小镇鹿园村
贵州开磷设计研究院
与众不同的麻雀2b 2a 2c
从而帮助设计团队科学有效地完成绿道连接锚点确定与最终线路选择的规划工作。在多方共同参与、有机协作的选线机制下,波特兰社区绿道从最初的寥寥线性逐渐发展为网络化体系,自2006年至2015年的绿道覆盖居民范围已从29%增至80%[34](图5)。除了自身系统网络化,社区绿道在规划发展中也始终注意与城市绿道、自行车道及公交系统的连接,共同构建城市的绿运动网络结构支持居民绿出行。
  绿道网络路径设置不同类型的运动空间,鼓励各个年龄段及各种运动方式的体力活动。西雅图的社区绿道以全民运动的自行车道作为绿道骨架,其两侧步行路径的宽度、坡度及交叉口路缘坡道的处理标准多依照残疾人法案(ADA)考虑轮式使用者的特定需要[35],学校附近设置“安全上学路线”帮助儿童从小形成健康出行的生活方式,部分绿道路线连接至运动场等体育运动场地,部分与绿地空间相融合形成家庭友好路线从而为轮滑学习等活动提供更为安全的绿道环境(图6)。此外,为鼓
路亚中国励居民进入绿道进行体育运动,西雅图自2012年起定期开展社区绿道公众日活动,并与相关自行车组织合作进行老人、女士的自行车技能教学。
2.5提高生态服务绩效,促进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2010s 以来)
  针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水质污染、雨涝灾害等城市环境问题,构建完整生态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社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细胞部分可以有效开展基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生态建设实践,美国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作为美国环境保护的十大重要指标之一3图片红叉
4b
4a
56
筑巢模式信息,帮助设计师、园丁和居民建造支持物种的生态街道空间;花园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贡献者,可以减少城市生境碎片化并增加栖息地的连续性[40],Visitacion社区绿道(Visitacion Valley Greenway,San Francisco)沿途设置一系列社区花园,并在其中专门设有蝴蝶花园帮助形成传粉媒介走廊;Whau社区绿道(Whau neighborhood greenway,Auckland)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河边的鸟类食源植物种植项目,利用公众力量进行生态物种保护。研究证明鸟类多样性及蝴蝶、蜜蜂等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对人体心理恢复均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41,42]。
3启示
  本文基于公共健康视角对美国社区绿道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见绿道始终在社会需求及规划思想影
响下发展(图7),其发展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空间选线由完全依托自然资源到人工再造自然;空间形态由内部单一线性到社区网络化覆盖;健康诉求由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建设管理模式由设计师意识主导到公众参与。我国绿道建设正处于由省际绿道、市域绿道向社区绿道的深化阶段,在此结合美国的社区绿道建设经验,从规划选线、多维设计、建设管理三方面进行我国国情下的社区绿道适应性探讨,旨在促进“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
3.1完善社区绿道的规划选线机制  绿道发展;在较高密度建设区则可结合现有道路进行社区绿道规划,完善连接锚点选择-路径分析-最终路线确定的绿道选线流程,利用GIS工具对备选道路的机动车流量、碰撞率等外部条件因子及人行道设施、绿化情况等内部条件因子进行叠加分析,综合选取最小阻力路径以保证绿道健康效益并减少设施改造成本,合理推动社区绿道网络化进程。此外应加强社区绿道与公交地铁、立体交通和城市绿道的接驳联系,共同构成健康出行的城市绿网络系统。
3.2注重社区绿道多维度健康设计
  美国社区绿道是从关注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生态健康效益复合发展的过程。我国社区绿道更加侧重于通勤及休闲功能,促进多维度健康的绿道设计手法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生理健康方面,目前以深圳市为首的社区绿道多将绿道直接加建于人行道上,但在部分人行道较窄或运动方式冲突严重路段仍需将自行车道依托马路设置,在此可利用凸出路缘、减速弯道及行人
避难岛等交通维稳设施创造安全骑行场所,此外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弱势体需求,通过安全上学路线和交叉口路缘坡度设计等鼓励儿童和轮式使用者的体力活动行为。在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社区绿道可充分结合基地自然资源和本土植物种植以缓解精神压力,融合活力集设施并沿途设置开放交往空间以增进社会交往支持。生态健康方面,应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和经验支持实现社会绿道的生态调节和支持服务,诸
图7 公共健康视角下美国社区绿道发展历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2:3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1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绿道   社区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