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指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于正常范围,但细胞外液(包括循环血量)迅速减少,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缺水类型。
2.代谢性酸中毒:是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类型。
3.外科手消毒:是指手术人员通过机械刷洗和化学消毒方法清除并杀灭双手和前臂的暂驻菌和部分常驻菌,达到消毒皮肤的目的。
4.乱流式气流:气流不平行、方向不单一、流速不均匀,且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此方法除尘率较低,适用于万级以下的手术室,如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5.火过冰壶化全身麻醉: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等。
6.局部麻醉:指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病人局部无痛而意识清醒。
7.硬脊膜外隙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8.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9.☆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10.感染性休克:是指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向血液内释放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良而引起的休克。
11.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12.择期手术:手术时间没有期限的限制,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
13.乳糖操纵子外科手术热: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术后1~2日逐渐恢复正常。
14.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的感染,包括组织损伤、手术、空腔器官梗阻、器械检查、留置导管等并发的感染。
15.疖:是指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好发于毛囊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部、颈部、背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
16.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17.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
18.肠内营养EN:是指经消化道提供全面的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凡具有肠道功能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19.肠外营养TPN:是经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
20.任继愈损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及其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1.数据采集装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22.☆烧伤: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热力烧伤是指由火焰、热液、蒸汽、热固体等引起的组织损伤,热力损伤最为常见。
23.☆手掌法:用病人自己的手掌测量其烧伤面积。不论年龄或性别,将五指并拢、单掌的掌面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以掌横纹为界。
24.开放性腹部损伤:多由锐器、弹导致,常见受损腹腔脏器依次为肝、小肠、胃、结肠、大血管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投射物有入口和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余华
25.闭合性腹部损伤:常由高处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击、踢伤等钝性暴力或化学性、放射性损伤所致,常见受损腹腔脏器依次为、肾、小肠、肝、肠系膜等。体表无伤口,损伤可仅局限于腹壁,也可伴有内脏损伤。
26.☆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异常过多而出现以全身代
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7.双氧水碘化钾☆甲状腺危象:表现为术后12~36小时内出现高热(>39℃)、心率增快(>120次/分),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昏迷,也可表现为神志淡漠、嗜睡、呕吐、腹泻,以及全身红斑和低血压。多与术前准备不足、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
28.☆基础代谢率BMR:反映甲亢的严重程度,须在清晨、空腹和静卧时测定。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正常值为±10%,+20% ~ +30%为轻度甲亢,+30% ~ +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29.☆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
30.☆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1.☆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32.☆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回缩而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33.☆绞窄性疝:肠管嵌顿如不能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34.腹膜炎peritonitis:是由细菌感染、化学性刺激或物理性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腹膜和腹膜腔炎症。
3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acute pyogenic peritonitis: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及腹膜腔急性炎症。
36.☆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又称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没有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37.☆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炎症、破裂、穿孔、腹部创伤或手术等引起的大量消化液及细菌进入腹膜腔所导致的急性炎症。
38.☆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39.☆闭袢性肠梗阻:当发生肠扭转、结肠肿瘤等时,病变肠袢两端完全阻塞。
40.☆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41.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幽门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快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42.肛裂“三联征”:肛裂、肛乳头肥大(裂口上端齿线处息肉样增生)和前哨痔(裂口下端肛缘皮赘)这三种病症同时出现被称为“肛裂三联症”。
43.细菌性肝脓肿: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属等。
44.☆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或黑素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
45.☆Mirizzi综合征:较大的结石长时间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尤其在解剖学变异
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者,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肝总管瘘,临床上出现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
46.☆Chracot三联征: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47.☆Reynolds五联征:是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除了具有急性胆管炎的Chra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有休克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
48.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是一种常见急腹症。
49.☆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胆道梗阻及细菌感染。
50.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放于病人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则称为Murphy征阳性。
51.☆门静脉高压症:指当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瘀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出现
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症状的疾病。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3~24cmH2O,门静脉高压症时为30~50cmH2O
52.栓塞后综合征: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下降等。
53.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内血液倒流,远端静脉淤滞,继而病变静脉壁伸长、迂曲,呈曲张表现的一种状态。
54.☆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管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常见的血栓类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近期可形成肺栓塞,远期可形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
5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是一种累及动脉和静脉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多侵袭四肢中小静脉,以下肢静脉多见,病变常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呈节段性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2:3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1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引起   手术   静脉   感染   病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