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涵体的形成以及处理方法

包涵体的形成以及处理方法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1 包涵体形成的原因
(1)表达量过高,研究发现在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涵体,表达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L2]。原因可能是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配对,过多蛋白间的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2)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真核糖蛋白无法糖基化使中问体溶解度下降,导致不溶解包涵体形成 ](3)重组蛋白分泌序列的存在阻碍折叠,导致错误折叠分子的产生。(4)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来说含硫氨基酸越多越容易形成包涵体。(5)包涵体形成动力学研究表明,包涵体是由部分变性的中阃体聚合而成。因此,任何影响中间体稳定的因素,如pH(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容易形成包涵体)离子强度和温度都可以引起蛋白聚合反应。(6)在细菌分泌的某个阶段,蛋白质分子间的离子键、疏水键或共价键等化学作用导致了包涵体的形成。(7)有报道认为,丰富的培养基有利于活性蛋白质的表达,当培养条件不佳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包涵体的处理
包涵体的形成具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包涵体的形成去除了几乎全部的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同时,因包涵体形成避免了蛋白水解酶对表达产物的降解而大大提高产率,通常其表达量可占菌体总蛋白的10%~ 30 ,甚至高达50%。不利的一面是溶解包涵体进行复性折叠的过程中需要加变性剂和去垢剂,而引起蛋白质的不可逆修饰以及性质改变,这些试剂价格昂贵,且复性的操作过程不好控制;另一方面复性过程常伴有蛋白质水解和沉淀,有些还形成异构体【s] 5。因此复性是蛋白质工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问题。包涵体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个步聚。
破碎细菌细胞
提取包涵体时,首先要裂解细菌,为了防止在裂解细菌的过程中目的蛋白质变性,常常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合适的缓冲体系,如磷酸盐缓冲液、Tris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加
入保护剂,如还原剂DTT(2一巯基苏糖醇)2一巯基乙醇;加防止水解酶作用的试剂,如酶的抑制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破菌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张德英渗透破碎法:
这种方法是在低渗条件使细胞溶胀而破碎。(2)冷热交替法:把待碎样品投人90 左右水中维持数分钟后取出投入冰浴内,可使大部分细胞破碎。可用于提取蛋白质和核酸。rtsp
(3)反复冻融法:把待碎样品冷却到一2O ,冻固后取出,缓慢解冻,如此反复操作,细胞内液结冰膨胀而使细胞胀破导致部分细胞及胞内的颗粒破碎,但也可使生物活性物质失活。这种方法虽简单方便,但对温度变化敏感的蛋白质却不宜采用。(4)超声波法:使用超声波仪使细胞膜上所受张力不均而使细胞破碎。根据不同待碎样品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时间;另外,超声波处理时溶液温度升高会使不耐热的物质失活,因此使用时为防止温度升高,除间歇开机外,还需人工降温。避免溶液内存在气泡,这样会使蛋白质变性【6】。(5)溶菌酶处理法:多用于破坏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在每毫升含2亿个细胞的悬液中加100 g1 mg溶菌酶,37 保温10 min,或者室温作用30 min,细胞就破坏了。
洗涤包涵体
洗涤包涵体前先8 000 rrain412离心15 rain,可使大多数包涵体沉淀,与可溶性蛋白分离。为了除去包涵体上粘附的杂质,如膜蛋白或核酸,利用洗涤液洗涤包涵体沉淀,常用去污剂Triton x100或脱氧胆酸钠和低浓度变性剂(2 molL尿素或盐酸胍等)洗涤以除
去脂类,但过高浓度的尿素或盐酸胍会使包涵体溶解【
溶解包涵体
包涵体一般只溶于强的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它是通过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断包涵体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各种化学键,使多肽伸展,SDS、正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氯化物等去垢剂,可以破坏蛋白内的疏水键,溶解一些包涵体蛋白质【板式蒸发器8]。另外,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分离的包涵体中通常含有一些链间形成的二硫键和链内的非活性二硫键。还需加入还原剂,如琉基乙醇、二硫基苏糖醇(DTT),常用浓度210 mM
另外,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68 M ,盐酸胍57 M。一般来讲,盐酸胍溶解力强于尿素,它能使尿素不能溶解的包涵体溶解,但缺点是容易使SDS—PAGE电泳条带变形【9]。尿素的溶解度为7O 气体常数90 ,其分解的异氰酸盐能导致多肽链的自由氨基甲酰化,特别是在碱性pH值下长期保温时,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尿素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复性包涵体蛋白
由于包涵体中的重组蛋白缺乏生物学活性,加上剧烈的处理条件,使蛋白的高级结构破坏,因此重组蛋白的复性特别必要。通过缓慢去除变性剂使目标蛋白从变性的完全伸展状态恢复到正常的折叠结构,同时去除还原剂使二硫键正常形成~1 。一般在尿素浓度4 M 左右时复性开始,到2 M左右时结束。对于盐酸胍而言,从4 M 开始,到15 M 时复性过程结束 。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与控制蛋白质复性的过程相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蛋白质本身的性质有关,有些蛋白非常容易复性,在较宽松的条件下复性效率可以达到案例分析法95%以上,而有一些蛋白至今没有发现能够对其进行复性的方法,很多蛋白的复性效率只有百分之几,一般说来,蛋白质的复性效率在2O%左右【l 2]
复性中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稀释复性法,直接加入水或缓冲液,放置过夜,缺点是体积增加较大,变性剂稀释速度太快,不易控制【13)(2)透析复性法,好处是不增加体积,通过逐渐降低外透液浓度来控制变性剂去除速度,有人称易形成沉淀,且不适合大规模操作,无法应用到生产规模【1 (3)超滤复性,在生产中较多使用,规模较大,易于对透析速度进行控制,缺点是不适合样品量较少的情况,且有些蛋白可能在超滤过程中不
可逆地变性。(4)柱上复性,是最近研究较多并成功地在生产中应用的一种复性方法,常用于复性的层析方法有疏水层析(HIC)法、亲和层析(AFC)法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81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包涵   蛋白质   蛋白   复性   形成   细胞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