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试题5

语言学概要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  )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2. 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  )、(  )和复综语。
3. 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
4. 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
5. 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  )提出来的。
6. 音位的演变以(  )为单位。
7.“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  )。
、单项选择 (每空2分,共14分)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 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  )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3. 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4. 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地震逃生记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教室、(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5.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语素
6. 葛洲坝水电站以下哪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
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7. 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   )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语音四要素
2.
3. 多义词
运动知觉4. 语气
5. 地域方言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
2. 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
3. 结合具体语言事实说说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4.文字和图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成为文字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5.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2.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语言2. 黏着语、曲折语3.语素4. 社会接触5. 柴门霍夫6. 区别特征7. 词语替换
、单项选择
1.C  2.C  3.B  4.B  5.D  6.D  7.A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长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则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
2. 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它词的关系。
3. 多义词与单义词相对,多义词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4.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传达说话者的主观交际互动要求,几乎所有语言的句子都可以区分为“陈述、疑问、祈使、虚拟”等不同语气。
药事管理
5.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
同下,就叫做“地域方言”,也简称作“方言”。
四、问答题
1.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2. 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划分归纳音位的原则主要有对立和互补两条原则。对立原则,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三项制度改革如果两个音素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区别意义,且又是最小的,符合音位的定义特征,那么它们都是音位。也就是说,具有对立关系,处于对立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就是不同的音位。虽然它们都是以具体的音素形式出现的,但它们具有区别作用,所以是音位,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音位和音素的差别。
划分音位的对立原则告诉我们,几个音素,即使发音差别很少,只要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是不同的音位;相反,几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即使差别很大,但是只要没有区别词形的作用,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就只能是属于一个音位。
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立原则划分音位,确立音位,只能在同一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不能跨语言进行,那样是永远也确定不了音位的,因为音位只能是属于一定语言的。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两个音素p和p‘,在汉语中是两个音位,而在英语中只是一个音位,因为在英语中它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能构成对立。
互补原则,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有,比如p和p‘在汉语中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互换了意义就发生了变化,而在英语中它们就不是对立的,p‘一般出现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如plan、plane、paper,等,p只出现在s后面,如spell、speak、spring等,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二者完全是互补的。如果我们互换位置,把p‘lan念成plan,把speak念成sp‘eak,并不影响英国人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因为英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关系。
3. 判定一个成分是否是词,取决于它是否是造句时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而不在于它含有
几个语素。造句时可自由运用的诸单位中只有“最小”者才是词,这一点可以把词和词以上更大的语法单位区别开来。通常用扩展的方法来测试造句的自由单位是否“最小”。通俗的说,就是词的内部不能插入别的成分,而比词大的单位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大衣”和“新大衣”,“大衣”是词,中间不能再插入其他成分,而“新大衣”是短语。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新的大衣”。
4. 图画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成为文字的必要条件是:(1)文字文本可以分解为一个个离散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表达的音义不变。(3)小图形做线性排列,图形排列的次序表达语流中语言符号的出现次序。
5. 语言的渐变性根源于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交际工具,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因此,就语言整体而言,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突然之间变得面目全非,否则,人们就不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了。渐变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语言是由各语言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不能“要变一起变”,只能少部分的逐渐变化,大部分保持稳定,才能
保证语言交际的舒畅进行;其次,语言被不同的人使用,因此语言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所有的人,语言体越大,变化扩散到整个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
五、论述题
1.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方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2.罗伯斯庇尔 不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语音的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演变的规律性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都变,没有例外,语法语义条件不起作用。比如,在尖团合流的变化中,只要符合声母是精组和见组、韵母是细音的语音条件,都合流为舌面前声母,不论含有这些声母的字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也不管它们表达了什么语义。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
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变化。第三,地区性。语音的演变是像一个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
从演变结果看,语法演变可以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便现为词序的改变。比如,汉语的词序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有:代词宾语从动词前到动词后,大名冠小名的消失,介词结构从动词后到动词前,补语从可以与动词分离到补语必须与动词紧邻等。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印欧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形态简化的变化,如现代英语与古代英语相比,形态变化大大减少。汉语缺少形态,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一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专用语素。
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与语法化等。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这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作用。它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
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很多语法演变的事实可以从类推中得到解释。类推作用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语法演变中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结构的重新分析,它往往造成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虚词、新的结构的出现。比如上古的一些连动结构到中古变成了述补结构。语法化现象也反映了语义演变的规律性。哪些实义词容易发生语法化,语法化后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常常具有普遍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9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语法   方言   演变   变化   作用   地域   出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