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农业组织化架构-文档资料

大中农场农业组织化架构
多年来,大中农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具有集约性、效能性和可持续性特点的农业组织化管理模式,使经济结构更优化、核心竞争力更强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连续7年在全省系统内名列前茅。2009年,该场在遭受冻害、低温、寡照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含奖利润3450万元。
一、存量资源优势夯实了农业组织化基础
大中农场历来人杰地灵。特定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大中人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丰厚的资源优势,为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优势:大中农场占地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万亩、林地10000亩,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该场下辖9个农业分场及农业科技中心、绿洲米业公司、江淮种子公司等,以麦稻生产为主,年粮食生产能力达6万余吨,成为远近闻名的“米粮仓”。
生态优势:大中农场位于黄海之滨的国家生态示范市大丰境内,南北毗邻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和生态优势凸现。1996 年,该场通过了国家绿食品发展中心对大气、土壤、水源等项目的检测,获得了大米、小麦、啤酒大麦等绿食品使用证书,成为国家绿食品生产基地,并连续通过复审。2009年9月,又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严格
2013全运会女子体操>重庆张君审核,获得水稻及大米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借助这些金字招牌,该场注册的“碧绿”牌大米畅销省内外。
农机优势:农场建有6个机耕队,拥有一批技术熟练、年富力强、各有所长的机驾人员队伍。1995年成为国家二级农机标准化企业。在此基础上,该场加大了农机投入力度,每年投资500万元以上,先后引进大批新型农机具,使总量达到620多台套,总动力达12000千瓦,成新率达35%,在全国农场单位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优势:农场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农业科研人员,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5人。同时,建有农业科技中心,配备了气象数据观察自动化站、电子天平秤、土壤化肥分析仪等先进设施。此外,该场还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农科院、里下河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这些年,农场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2009年,该场承担的省“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顺利通过了省农委组织的考核验收。同年,还被确定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
农田基本建设优势: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建设,该场水利设施配套,沟、渠、桥、涵、闸、站形成体系,能排能灌,具有较强的抗旱排涝能力。土地连片、条田成方、四面平整,不仅便于机械化作业,而且有利于发展粮食产业化和种子产业化。
二、宏观调控是提升农业组织化的关键中国听书网
为充分发挥体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农场加强了农业生
产经营管理的计划性、协调性和制约性,坚持“六个统一”,全面实施农业组织化运作。
一是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全场所有生产资料均由供应部扎口管理,统一采购,对内零利润供应,对外市场化经营。该场成立了招标采购领导小组,所需物资特别是油料、农药、化肥等大宗物资,由各单位提前上报,由供应部汇总编制采购计划、采购价格、供货单位等,提交招标办审查,再按照采购量的大小,分别采取招标采购、议价采购和比价采购等形式,将采购成本降到最低限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避免各自为阵而形成的管理漏洞,而且通过
批量采购节约了巨额采购成本。城市生活e站
二是统一生产计划和作物布局。每年三夏、三秋前,农场都要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结合各单位土质状况、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生产设施等实际情况,提出严格的生产计划、作物布局和品种区域等,不仅落实到分场、管理区,甚至落实到每一个条田,不仅提高了各项管理措施的到位率,而且为品种保纯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是统一栽培技术。农业管理部根据叶龄栽培模式,定期下发阶段性生产技术要点;农业科技中心按
照气象、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每旬编发一期《气象旬报》,随时编发《病虫草情报》,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四是统一机械作业。在行政上,各机耕队由所属分场管辖,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业务上,归农业管理部统揽。农场统一采
购农机及配件,统一制定作业标准,统一作业价格,统一参加上级组织的标准化验收。
五是统一劳动定额。除机械作业外,辅助性劳动由少量的分场职工和大量的季节性临时工来完成。为了堵塞基层单位工资结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农场统一核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日工资和结算办法,严禁违规操作,甚至变相乱支。
六是统一产品销售。农场设有销售部,专职管理和销售粮食,作为连接市场和分场的桥梁和纽带。销售淡季,他们以市场调研为主;销售旺季,他们不仅要出售粮食,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负责各场头管理和监督,防止到手的粮食霉烂变质。为更好地把握商机,确保高价位销售原粮,该场成立了粮食价格委员会,根据市场行情,随时研究调整粮食价格,避免决策失误。这些年,农场每年销售粮食40000吨左右,不仅没有一分钱外欠款,而且销售价始终高于兄弟单位及周边农场。
三、新型管理模式成为农业组织化的主体框架
农场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上大胆创新,全面实施麦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产业化、种子产业化和机农一体化,构建了农业经济新格局,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的根本性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
让少数人种多数田,大力实施全程机械化。农场以推行机插秧为突破口,按照兼容、配套、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了麦稻生产
农机耕作体系,于2004年基本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大中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对各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目标责任制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论证,牢固确立了“农机+农工+季节性临时工”这一经营模式在农业
分场的主导地位。每个分场及管理区只有少量的管理者,耕作任务基本上由农业机械来完成。这种管理体制不仅实现了高度组织化,而且大幅度提升了粮食产量和效益。2007年,该场实现粮食总产6.4万吨,其中大小麦亩产482公斤,水稻亩产520公斤,首次实现全场“吨粮田”。应该说,大中农场农业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得益于没有沿袭农垦化整为零的经营思路,也没有走
农村分田到户的道路。
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化。以往,农场生产的粮食只加工少量口粮,其余均以原粮销售,产后效益付之宏观经济调控
东流。为提升成品粮在粮食销售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化经营,该场加大了对绿州米业公司的技改力度,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置
了大米选机(120通道)、稻米分级机、白米机和自动打包机、抛光机,以及国际先进的日本产“佐竹”大米加工机械,有效地
提高了大米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放大了绿食品优势,先后创建了“碧绿”和“龙寿”2个品牌10多个品种。2004年,“碧绿牌”大米荣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颁发的质量安全认证标
工装管理系统
志(QS)使用证书,2005年又分别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省消协授予的“放心米”、“信得过产品”和“推荐产品”称号。公司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8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农场   粮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