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议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辖17个县(市),总人口达530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6%,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土地总面积604.56万hm 2,
其中耕地面积约58万hm 2,适宜生产马铃薯的土地在26.67万hm 2以上。凉山州属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光
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是四川省马铃薯主产区[1]。马铃薯是凉山州种植面积最大的粮经作物,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其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稳居四川省第一[2],是二半山(海拔1800m )以上地区最重要的粮经作物,占山区粮食种植面积的40%左右,产量、产值均占50%以上。2019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15.95万hm 2,占全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19%;鲜薯产量达363.8t ,占全州粮食产量的29.69%;产值达39.08亿元,薯农现金收入24.095亿元。马铃薯产业是高二半山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稳定全州粮食生产中地位明显,是贫困地区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3]。
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
基地于2009年10月通过农业部验收,2010年3月获得农业部绿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2015年续报通过认证,2016年1月又获得基地证书,2016—2019年每年均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绿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食品发展中心年度检查验收;2020年续报通过评估验收。12年来,凉山州全国
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全国绿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要求,
加强管理、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产业化经营等七大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电脑知识与技术
1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
产基地建设的现状
1.1主要成绩
2009年凉山州建成10.13万hm 2绿食品原料马
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以来,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打造“中国绿食品马铃薯之都”为目标,以“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为原则,加强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基础设施等六大体系建设,推进基地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繁育推广良种、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助农增收效果明显,为强力推进凉山州马铃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基地鲜薯总产236.36万t ,比2015年增加5.17万t ;平均产量23325kg/hm 2,比2015年增产
510kg/hm 2;商品薯产量152.22万t ,商品率达64.4%,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总产值25.72亿
元,基地农民总增收0.56亿元,户均增收159元。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能带动农村发展、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1.2主要做法
1.2.1突出组织领导,狠抓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机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产品品牌化、加强基地监督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生产现状;主要做法;问题;建议;四川凉山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1-0110-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1.04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现状及建议
徐成勇1陈学才2王宗洪2曹晋福2马阿乾静坤1
(1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四川昭觉616150;
2
凉山州产业发展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作者简介徐成勇(1965—),男,四川西昌人,二级推广研究
员,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收稿日期
2020-08-01
110
(1)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强凉山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凉山州政府调整充实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农村的副州长任组长,凉山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凉山州发改委、凉山州财政局、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凉山州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17个县(市)的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基地建设工作的协调和日常事务。每年年初,凉山州委、州政府均召开全州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并出台抓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县(市)党委、政府和州级相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要责任,构建完善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
书,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方案,加强督促检查,强化目标考核,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上新台阶。
(2)强化监督管理队伍建设。各县(市)按照《全国绿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和《四川省全国绿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要求,强化基地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了凉山州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农村的副州长和17个县(市)党委或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基地单元负责人,州、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绿食品办公室工作人员56人为基地单元工作人员,414个基地乡镇、2196个基地村、9633个基地社的干部为基地主要负责人或工作人员。
(3)加大资金投入。2016—2020年,各级部门积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先后争取到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和原原种生产补贴、粮棉油高产创建、民族地区增粮增收、产业化扶贫、企业技改等项目资金共计12374万元,其中中央、省级项目投入资金达10600万元,州级、县(市)级财政投入资金达1774万元。各项资金主要用于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高产创建,扶持加工企业、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以及农机、农资、技术培训、资料印刷补贴等。
1.2.2突出标准化生产,狠抓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种植规模化。一是突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操作性,优化区域布局,编制实施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12个马铃薯生产重点县和146个重点乡镇,推进了马铃薯产业向
优势区域集中。二是紧紧依托企业、市场和大户,建成千亩专业村500多个、万亩基地33个,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了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基地集中。三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1.33hm2以上种植大户达1400多户。
(2)大力推进生产标准化。一是强化质量意识,推进标准化管理。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等标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了《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凉山州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狠抓标准化技术培训,每年培训72万人次以上;印发《凉山州大春马铃薯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图》,照图种薯,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水平。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六良”(良壤、良种、良法、良制、良机、良灌),全面落实“脱毒良种、适时早播,增施磷钾、平衡施肥,深松整地、双行垄作,合理密植、垄土三次,综防病虫、科学管理”40字种植技术要领,发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集成、新农民培训等高效农业新模式,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产量不断提高,各地涌现出一批高产创建典型。布拖县高产创建万亩片平均产量40.05t/hm2;昭觉县挖方测产最高产量约73t/hm2,实收全田673.3m2,折合产量约66.34t/hm2;会东县马铃薯高产攻关产量达到79.52t/hm2左右,创凉山州马铃薯实收高产纪录。
(3)大力推进管理规范化。一是加强基地标识牌管理。凉山州基地办公室和17个县(市)基地办公室加强
基地标识牌管护,根据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完善地块统一编号、建档。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基地农户根据《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凉山州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标准化种薯。三是完善生产管理档案。完善了州、县(市)、乡(镇)、村、社、户“六级”生产管理体系,基地办公室档案齐全、规范。
1.2.3突出监督检查,狠抓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实施凉山州创建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其内容包括投入品的公告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专供点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原农业部颁布的《绿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建立外来有机肥质量检测制度,施肥以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三是严格遵守《绿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禁止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大
111
力推广生物农药,使用的农药做到购买有记录、使用有记载,对药剂种类、施药剂量和方法、安全间隔期等进行有效监控。
1.2.4突出科技支撑,狠抓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狠抓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基地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州基地办公室负责培训县(市)基地办公室负
责人和技术人员,各县(市)基地办公室负责基地管理人员培训,进行绿食品知识、马铃薯生产技术培训。二是建立基地农户培训制度。开展基地农户培训,达到平均每户有1人基本掌握绿食品原料马铃薯生产标准、相关政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相关岗位知识、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6—2020年全州共培训375万人次。
(2)狠抓科技攻关工作。一是抓品种选育。近年来,凉山州共育成专用马铃薯新品种21个,其中自主育成18个,占四川省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的1/2以上[4]。二是抓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全州组培室面积2113m2,试管苗生产能力达到2100万苗以上;原原种生产网室面积8.9万m2,年可生产原原种4500万粒以上。2019年实际生产原原种2522万粒,种薯生产面积1.47万hm2,种薯低温贮藏库2900m2、常温贮藏库5000m2[5]。引进实施原原种雾培生产技术,雾培室面积6800m2。目前,有9家企业在凉山州从事马铃薯种薯生产、销售工作,推进了种薯生产经营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转变[6]。凉山州昭觉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县,建有国内最先进的种薯质量检测服务站,凉山州已成为四川省最大的种薯生产供应基地。
1.2.5突出措施落实,狠抓基地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凉山州建设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州级、17个县(市)均成立由农业农村局绿食品办公室、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马铃薯产业办公室)、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农牧渔综合执法支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及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凉山州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基地环境、生产过
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每年监督检查或抽查2次以上,记录齐全。二是乡镇、村建立监管队伍,每年监督检查或抽查3次以上,记录齐全。三是基地单元内部落实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品牌管理制度,杜绝未经认证的基地原料产品包装上标注“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字样。1.2.6夯实发展基础,狠抓基地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一是基地5km内和上风向20km内没有污染企业,基地内畜禽养殖场粪水经过了无害化处理,基地环境质量符合《绿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监测布点覆盖整个基地。二是田间路面整洁平坦,基地配套设施齐全,路、桥、涵、站、闸等设置合理,生态环境优良。三是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三化(平坝区格田化、丘陵区梯格化、山区梯田化)布局、三网(田网、渠网、路网)配套、三力(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提升”的标准农田,完善配套设施。四是建立凉山州农业信息平台,实现与中国绿食品网链接,做到网上能查询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信息。
1.2.7突出产业化经营,狠抓基地加工营销体系建设。
(1)狠抓加工营销工作。一是强化带动,抓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引进了豪吉集团、科兴薯业、世富农业等13家龙头企业,建成中小型加工企业119个、大型加工企业16家,年鲜薯加工能力达130万t以上。二是规范引导,抓营销主体。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积极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以经营马铃薯为主的营销大户发展逾65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壮大到1000多人,马铃薯专业协会达到86个,有力地开拓了营销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凉山州马铃薯已远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三是创新
机制,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引导农户采取出租、转让、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2)狠抓产品品牌化。以品牌建设为手段,突出“中国绿食品马铃薯之都”“大凉山马铃薯”品牌亮点,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绿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使用,推进加工产品申报绿、有机食品认证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大力发展节会经济,积极参加农博会、西博会、中国马铃薯大会等大型节会,学习外地发展经验,宣传推介凉山州马铃薯。加大品牌外宣推介力度,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进一步扩大“大凉山马铃薯”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2存在的问题
凉山州建设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凉山州是全国深度“三区三州”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不高,2014年全州有深度贫困县11个,贫困村2072个(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共1350个,其
112
中50%~80%的383个、80%以上的7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5万人,贫困发生率19.8%。经过5年
脱贫攻坚奋斗,到2020年初,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17.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贫困县减少至7个,贫困村减少至300个。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二半山以上的贫困地区,在基地建设中逐渐暴露出基础脆弱等不足,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2.1基地生产基础条件较差
凉山州属于季节性干旱、工程性缺水地区,年均降水量776~1176mm,但降水季节过于集中,一般5—10月降水占全年的80%~90%,春旱严重,导致马铃薯出苗推迟,后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地表切割强烈,坡陡土薄,土壤以黄壤为主,水热垂直呈带状分布,类型多样;坡耕地多,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蓄水能力差,径流量大、夏季蒸发量高;工程性缺水与水土流失严重,开发条件差,极易形成季节性干旱和洪灾,大部分旱作耕地只能望天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2基地农民接受新科技缓慢
由于马铃薯价格偏低,比较效益不高,绝大多数年轻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马铃薯种植区留守人员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与应用较慢,基地创建个别地方的技术措施落实与预期有一定差距。
2.3基地生产投入不足
受经济水平、传统观念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户种植马铃薯时底肥只施用农家肥、尿素和磷肥,不施钾肥,不根据目标产量施肥,无病虫害防治意识,基地生产投入不足,不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4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在凉山州,长期形成的粗放式种植方式难以改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目前,在一些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和示范基地,小型机械化播种、收获已经运用成熟,并逐步辐射。
2.5薯农与企业间的对接有待加强
虽然企业与乡镇政府签订了购销协议或订单合同,但是受淀粉价格较低的影响,2017年,凉山州14个马铃薯大型加工厂开工量不足,只有3个加工厂加工(环保督促后部分环评未达标的企业没有开工生产),年加工鲜薯41700t,只占商品薯产量的1.7%,仅占总产量的1.09%。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生产销售订单合同变成一纸空文,基地综合效益受到一定影响。2.6储藏设施缺乏dmso
目前,凉山州马铃薯贮藏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
存放在农户家中;二是在海拔2500m以上的地区,部
分农户采取就地挖坑贮藏;三是部分农户专门修建1~ 2间库房贮藏。种薯除原原种、原种和极少数一级种薯集中贮藏(部分放入低温气调贮藏库贮藏)、专人保管
外,其余种薯由农户分散贮藏(散堆或袋装),现有的
低温贮藏库2900m2、常温贮藏库5000m2,远远不能满足种薯贮藏需求。加工企业没有修建专门的鲜薯贮藏库,无贮藏保鲜能力,鲜薯敞放,日晒雨淋,薯块腐烂较重,造成原料不足,加工期短,经济效益不高。种薯、商品薯因贮藏不当造成的损失在10%~25%[7]。
博乐封城2.7市场体系建设薄弱袁产业链不长
目前,凉山州尚无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没有稳
定的交易集散中心,给外地客商购买和本地营销大户
销售马铃薯带来极大的不便。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
推进缓慢,马铃薯加工制品主要是粗淀粉、精淀粉和
粉条等低端产品,以精淀粉为原料加工生产下游产品运动能力开发
的开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
场风险能力弱,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3建议
3.1加强领导机构建设
续报全国绿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
合格后,州、县(市)应继续落实专门机构强化基地监管。
3.2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增加资金投入,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
地质量;拓宽通乡、通村道路,解决限高、载重30t以
上车辆的通行制约因素,降低薯农卖薯成本。
3.3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农民学习
和掌握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和科学种植技术,充分掌握
绿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生产
管理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3.4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
为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建
立健全马铃薯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马铃薯
交易市场培育,加强销售流通。
3.5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开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拓展服务区域,延长服务时间,开展代耕、代种、代收
服务,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证农机作业收入,化解农
户小规模与马铃薯产业化之间的矛盾,促进马铃薯机
械化生产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转型
升级[8]。
113
(上接第105页)
前蓝靛果人工采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改革,积极开展适合机械采收品种的选育和适合机械采收农艺栽培技术的研究,使蓝靛果机械采收配套农艺技术成熟并应用推广。
3.2设备价格昂贵袁工艺需要改进
蓝靛果采收设备价格比较昂贵,每台采收设备价格在120万~150万元之间,购置采收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较长的投资回收期降低了果农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机械化采收的积极性;再加上采收设备要求的工作条件与我国蓝靛果栽培品种、栽培模式存在差异,使蓝靛果采收机械的应用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小浆果采收机械的生产技术和经验,通过技术熟化、改进完善、技术创新、降低造价,制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价、低耗、采收效率高的蓝靛果采收机械设备,进行普及推广[4]。
4参考文献
[1]李伟,黄兵军,肖泽君,等.蓝靛果忍冬培育技术研究进
展[J].北方园艺,2019(12):146-151.
[2]魏殿文,周琳,朱良玉.蓝靛果忍冬栽培塑形技术[J].国土
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1):83-84.
[3]王春英,韦庆和,李云哲.蓝靛果机械采收配套栽培农艺
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11):56-58.
[4]鲍玉冬,郭艳玲,郭帅.蓝莓采摘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节能技术,2014(3):228-230.
(上接第107页)
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我的音乐库[5]王晶,刘蓬蓬,何立华,等.朝鲜淫羊藿种子萌发的影响因
子[J].沈阳医科大学学报,2013,30(10):807-811. [6]田向荣,张明月,龙华,等.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Maxim)种子后熟作用的形态解剖研究[J].种子,2015,
34(3):36-38.
[7]张著林,储蓉,孙超.粗毛淫羊藿种子繁殖试验初报[J].种
子,2007,26(3):102-103.
[8]冉悉雄,魏德生,邹剑灵,等.淫羊藿规范化种植与保护抚
育标准操作规程(SOP)[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9): 17-20.
(上接第109页)
产业链。
叶小纲大地之歌
4参考文献
[1]尹自友,杨琼芬,卢丽丽,等.对德宏州冬季马铃薯产业化
开发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09(9):19-21. [2]德宏州农学会.德宏州冬种马铃薯生产的优势和前景[J].
云南农业科技,2003(增刊1):67-70.[3]曹岩过.一种能防止植物茎秆堵塞马铃薯收获机入口的
装置:中国专利.ZL201720989132.0[P].2018-03-02. [4]徐成勇,杨绍江.盐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4):80-81.
[5]张绍勋.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
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5(4):28-29.
[6]柯剑鸿,杨波华,焦大春,等.我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
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7,11(19):71-72.
3.6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强化科技增产意识,以马铃薯高产创建和绿高效增产模式攻关为载体,广泛开展“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强化技术集成推广。
3.7推进产品品牌化
积极参加或举办有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大型节会,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充分发挥国家、省、州各级帮扶力量,加大宣传销售凉山马铃薯,进一步提高凉山马铃薯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大凉山马铃薯”“中国绿食品马铃薯之都”品牌。
3.8加强基地监督管理
各部门通力合作,策力,加强对全国绿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监管和对绿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推进加工产品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绿、有机食品认证。4参考文献
[1]李军.促进凉山州马铃薯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对
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7,21(2):15-16.
[2]陈学才,王宗洪.绿创建夯实基础着力推进马铃薯产
业发展再上新台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3(3):41-43.
[3]曹晋福,苏曼琳,姜凌燕,等.凉山州创建全国绿食品原
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实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32-34.
[4]黄钢,沈学善,王平,等.供给侧改革与现代绿薯业技术
创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77-179. [5]徐成勇,陈学才,王宗洪.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回
顾、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20(4):39-43. [6]陈学才,崔阔澍,卢学兰,等.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与对策[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8(5):10-12. [7]刘绍文,董红平,夏江文.凉山州马铃薯贮藏现状分析及
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3(8):4-5.
[8]徐成勇,杨绍江.盐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4):80-83.
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8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