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习字蒙书_以敦煌写本_上大夫_等蒙书为中心(精品PDF)

 社会科学研究 2007121 
论中国古代的习字蒙书
dm500s①
———以敦煌写本《上大夫》等蒙书为中心
刘长东
  〔摘要〕 习字蒙书是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教材。先秦至六朝,字书因书体演变较快而频
短信息服务中心繁出现,唐代后,基本书体的稳定使新字书的出现减少。近代流行的《上大人》蒙书始见于中国兰寿网
敦煌写本《上大夫》,且见引于晚唐文献,可知其起源于唐。其内容在宋元又小有改、补。宋明人解其文字为言儒门之事,附于其后而并行的《上士游山水》、《王子去求仙》诗,则言道门之事;蒙书的思想是儒道结合的。而且,为勉励学童,蒙书中还有“立行方回也,文才比仲壬”的励志性诗句。明清人对此蒙书的文字之意多不能解,但此蒙书又从唐到清末,一直盛行于民间;它在意义失落的情况下而能流行久远广泛,正体现其作为小传统的“长时段史”或“无意识史”的事物,有变化极慢的特点。  〔关键词〕 敦煌写本《上大夫》;习字蒙书;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2-0188-06
①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规划2005年度项目成果,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
地项目成果。
②《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3期。《文献》1987年第4期所刊其《跋敦煌写本〈上大夫〉残卷》,内容大同。
〔作者简介〕刘长东,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四川成都 610064。
  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包括识字、知识、德行三方面〔1〕。其中识字是基础,而习字是与之密切相关的环节。关于习字蒙书,王利器《敦煌写本〈上大夫〉残卷跋
尾》②,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2〕,曾论及敦
煌写本《上大夫》的内容与性质、时代与流传、对后世俗文学的影响等。本文以三位先生所论为基础,并藉新的材料,拟在习字蒙书的源流演变、文字意义、流传等问题上,佐助和补充三位先生之说。
一、习字蒙书的源流演变
先秦发蒙教育的内容,见《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于外,学书记(计)。”据郑注“方名”为“东西”,
注“数日”为“朔望与六甲也”〔3〕
,知其发蒙有数字、方
位、干支名等内容。又《汉书·食货志上》云:“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颜注引臣瓒曰:“辨五方
之名及书艺也。”〔4〕顾炎武《日知录》卷27云:“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书者,六书;计者,九数。”〔5〕所
谓“六书”、“九数”,乃《周礼·地官·保氏》载国子所学六艺之二,即汉郑众所说“象形、会意”等六种造字
可吸入颗粒物
和用字法,以及计算“方田、粟米”〔6〕等九种算术法。
wald《隋书·经籍志一》亦云:“古者童子……六年教之数与
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7〕《礼记》、《汉书》、《隋
·
881·
·
981·
·康复舞春满人间
091·
·
191·
·
29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78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夫   习字   内容   敦煌   意义   演变   写本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