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情况分析

一、渔业产业情况
2019年潜江市渔业养殖总面积95.8万亩,其中精养鱼池面积15.8万亩(含池塘养虾5万亩)、虾稻共作面积80万亩(含秋冬新开挖面积5万亩),虾稻共作面积对比上年增长5万亩,增幅6.7%。2019年水产品总产量20.51万吨,增产1.08万吨,增幅5.6%,其中小龙虾养殖产量14.38万吨,增产0.88万吨,增幅6.52%。2019年渔业产值62.61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产值54.64亿元。建成了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潜江小龙虾养殖新格局。
蓝鲸紧急出动二、小龙虾在渔业产业中的情况1.水产养殖面积与小龙虾养殖面积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潜江市水产养殖和小龙虾养殖面积详见图1。从图1中发现潜江市小龙虾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水产养殖面积从2012年的34.9万亩到2019年的95.8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从2012年的18.9万亩到2019年的8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在潜江市水产养殖的占比越来越大,说明小龙虾养殖在潜江市的养殖面积占据主要地位。
2.渔业产量与小龙虾产量
潜江市渔业与小龙虾产量详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潜江市的渔业产量从2012年的10.8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20.51万吨,潜江市小龙虾产量从2012年的2.38万吨到2019年的14.38万吨,2012-2019年小龙虾产量在潜江市的渔业总产量中占据重要地位。
信息共享
3.渔业总产值与小龙虾产值
潜江市渔业总产值与小龙虾产值详见图3。从图3中可以得出潜江市渔业产值从2012年18.2亿元到2019年的62.1亿元,小龙虾产值从2012年6.81亿元到2019年的54.64亿元,说明小龙虾产值不断增加,而且小龙虾产值占比大,在潜江市的渔业产值中占据主导地位。潜江市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渔业的产量不断增加,小龙虾的产值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潜江市水产品养殖的主要经济来源。
张羽穆1,2蓝昭军2罗培骁3王登峰3叶敬松3
(1.东莞市寮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东莞523430;2.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市水产研究所,
广东韶关521000;3.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湖北潜江433100)图1潜江市水产品养殖面积与小龙虾养殖面积统计
图2潜江市渔业产量与小龙虾产量统计
图3
潜江市渔业产值与小龙虾产值统计
2020.11
三、小龙虾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1.养殖技术人才的缺乏
潜江市小龙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模式不断更新,但是养殖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人才。对于不同养殖规模下,小龙虾的养殖管理存在明显差别,由于养殖技术人才的缺失,小龙虾会面临养
殖的病害等问题,导致养殖户的小龙虾存在一定的损失。虽然有高校水产相关专业毕业生到潜江就业,但是基础经验需要积累,实践的机遇少,会造成指导性技术型人才缺少,缺少养殖经验。小龙虾所面临养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技术人才进行指导,然而书本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小龙虾养殖环境的发展变化步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潜江市小龙虾从业人员的能力跟不上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状况,养殖管理经验不够,严重妨碍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2.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
第二条线索潜江市小龙虾养殖有虾稻共作、虾莲共作、池塘专养小龙虾等养殖模式,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小龙虾的养殖效益经过系统分析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虾稻共作模式为潜江市主推种养模式,部分养殖户多年在同一模式自繁自养小龙虾,也会导致小龙虾的规格下降,造成小龙虾品质的下降。同时单一的养殖模式下,潜江市的不同地段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建立标准统一的多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系统的小龙虾产量链条,部分养殖户盲目确定养殖模式,导致养殖资源的浪费。不同养殖地段的环境不同,没有形成明确的小龙虾养殖体系,也会造成小龙虾的损失。
3.小龙虾防病害能力弱
潜江市小龙虾的质量安全也受到需求者的重视,潜江市一直注重小龙虾的品质。虽然小龙虾产业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小龙虾的病害问题确实是最大的问题。之前湖北、江苏、安徽等地都暴发了大规模
的疾病,导致小龙虾的产量不断下降。而且潜江市的小龙虾在稻田养殖模式下,泼洒石灰水消毒与虾苗的管理不够,目前潜江市在虾苗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养殖户没有明确的概念,如今没有明确的消毒药物与饲料标准,没有系统的防病方案,养殖系统管理层次混乱。农民对小龙虾养殖产业概念认识不足,没有提出明确的综合方案来预防小龙虾疾病,只是依据养殖户积累的养殖经验来预防疾病,前期对于疾病的预防投入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认知,导致养殖环境的疾病频发,也会造成小龙虾产业的巨大损失。
四、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建议
贺州水污染1.打造虾稻共作示范区,树立产业发展样板以秋冬虾稻共作开发为契机,新建连片基地,提档升级连片基地。着力推进连片基地无缝连接,形成连片虾稻共作基地,按照“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排灌分开、出入畅通”的标准对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成多个万亩虾稻共作示范区,并逐步将之打造成首个虾稻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模式,普遍推广生态环境下的小龙虾养殖模式。生态环境下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为稻田养殖模式,而且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模式。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模式,在源头控制污染源,定期清理污泥,进行全池消毒、池底改良,加强生态养虾,减少饲料投喂的次数与饲料的添加剂,尽量全面来控制污染源,定期清理饲料中的残渣。工农业废水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大量排放,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排污标准,扶持生态园的养殖模式,维护水环境的稳定。
2.优化产业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开展渔业春季大培训活动,组建小龙虾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各村组开展技术培训,对养殖户进行跟踪指导。小龙虾养殖户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专业的小龙虾养殖技术管理人才传授经验,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全面授课,全面普及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要点。搭建小龙虾养殖技术分享平台,及时构建小龙虾信息交流,进行小龙虾的养殖技术要点共享。学校应该培养相关水产养殖技术人才,进行基础知识教育,打造优秀养殖经验管理者,利用相关人才进行养殖技术推广,同时发展地方水产养殖推广站,将专门的技术推广到养殖户中。不断鼓励小龙虾人才进行创新养殖,创新管理要点,不断优化小龙虾产业,持续的创新技术也为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奠定基础。企业面对不同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政府合作,将专业创新的技术进行及时分享,指导养殖户养殖经验,避免养殖风险,保持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
3.探索高效养殖模式,保持产业发展活力
2
一是着力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基地作用,提档升级虾、莲藕共作示范基地、小龙
虾池塘专养示范基地、虾鳝综合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温棚养虾等模式试验。二是对已形成的湖北省地方标准《虾莲藕共作技术规程》和《虾蟹鳜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进行推广。三是不断创新虾稻共作种养技术,积极推动养殖户养大虾、养规格虾,创新养殖模式。
武当一阳指4.及时预防小龙虾疾病与创建信息共享机制养殖户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养殖经验交流会,进行一些小龙虾疾病预防管理要点的交流。养殖户之间需要学习小龙虾的疾病预防,做到定期清理池塘的淤泥、小龙虾的残留粪便与食物残渣,避免水体发生污染,及时学习小龙虾常见疾病的措施,在虾苗时期进行疾病预防,同时避免天气的影响,将对小龙虾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夏季时,及时预防小龙虾的疾病。不同地区养
殖户之间应该进行交流,不断交流养殖管理经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行之间建立,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反馈小龙虾的发病状态,避免养殖户的损失,及时反馈小龙虾的养殖状况,以便于疾病的预防。
卤虫也称丰年虫、盐虫子或丰年虾,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卤虫是繁生于高盐度水域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其成虫产下的休眠卵可以长期保存,随时投入孵化,孵化出的无节幼体是水产幼苗重要的鲜活开口饵料。卤虫作为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实验动物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它的广泛应用,彻底解决了水产育苗成活率低的难题,对促进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卤虫资源分布
世界上卤虫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以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湾、大盐湖出产的卤虫卵品质最优。在20世纪80-90年代初,美国大盐湖卤虫卵产量占到国际市场商品量的80%以上,但近20多年来,受厄尔尼诺自然气象及人为因素(人工提水、生态保护)的影响,美国大盐湖的卤虫卵产量极不稳定,年产量最高时达2000余吨,最低时不足100吨,还有绝产的年份。由于美国大盐湖卤虫卵的质量较好,尽管其价格较为昂贵,但在国际上还是占有较大的市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卤虫卵产地主要是里海、咸海及其附近盐湖,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卤虫卵资源,其具有与我国接壤的地理优势,每年流入中国口岸的原料量达到2000余吨,基本进入我国山东省的滨州市无棣县加工。
我国沿海盐田面积达30余万公顷,内陆大、中型盐湖有近千个,蕴藏着丰富的卤虫资源,是世界上三大卤虫卵产地国之一,同时随着水产养
殖业的高速发展,我国也成了卤虫卵消费大国。
据资料显示我国沿海盐田卤虫卵主要在环渤海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66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养殖   潜江市   进行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