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微生物的危害评估

实验室微生物的危害评估
第一章  结核杆菌的危害评估
流行分析
1.1  结核杆菌包括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二者有共同抗原存在,有交叉免疫力。人感染人型结核杆菌后可引起严重,的发病率、病死率高,至今仍是世界上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点传染病。据WHO报道,每年全球大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死于该病。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因艾滋病、、贫困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酗酒等原因,发病率以有上升趋势。
1.2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感染者的飞沫、气溶胶、唾液均可传染。传染源是人或牛等动物。
1.3  热点文学结核杆菌对干燥抵抗力特别强,粘附在尘埃上结核杆菌可保持传染性8-10天,在干燥的痰内可存活6-8个月。
1.4  5%石炭酸、70%乙醇、来苏儿等化学消毒剂可杀灭结核菌,物理消毒方法主要是紫外线照射,日光下50分钟或6010-30分钟即可杀灭。
实验室危害
2.1  实验室人员结核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9倍。
2.2  通常含有1-10个结核杆菌的1-3um的气溶胶即可致病。
2.3  在实验室的标本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溶胶。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的吸入是结核杆菌感染实验室人员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当实验操作不当时更易发生感染。
防治措施
3.1  结核杆菌对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酸胺等抗结核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应给予标准化疗方案进行规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3.2  处理已知或疑有结核杆菌的样本需要在ps1II级生物安全实验内操作。
3.3  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3.4  须接种卡介苗预防。
第二章  淋病双球菌的危害评估
流行分析
1.1  淋病双球菌引起人的泌尿生殖系统的粘膜感染和播散性感染。男性感染后可引起淋菌性尿道炎,继之可引发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女性可引起宫颈炎、尿道炎,继之引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炎等。此外,淋球菌可通过血行或淋巴以不同的方式向全身各处播散,可引起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关节炎、腱鞘炎、心内膜炎、胸膜炎、肺炎、腹膜炎、淋菌性败血症等。
1.2  淋病病人、慢性无症状带菌者(多为女性)是传染源。以性接触传播为主,非性接触(如新生儿通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可引起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也可传播。人普遍易感。
1.3  淋球菌对外界抵抗力较低,营养条件要求较高,在外界不易存活。淋球菌离体后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1-2小时,在潮湿衣裤、毛巾、被褥中能存活10-74小时,在脓痂和分泌物
中可存活6-8天。对物理和化学灭菌方法抵抗力较差,39下能存活13小时,40℃存活3-5小时,50兰兰过桥教案仅能存活5分钟;1%酚液、0.1%硝酸银及1%蛋白银均具杀菌作用,菌体在10分钟内即死亡。
实验室危害
2.1  具有感染性的物质主要是患者的分泌物(阴道和尿道分泌物等)。
2.2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避免实验室工作环境的污染。
防治措施
3.1  头孢菌素类、壮观霉素和阿奇霉素淋病效果良好。
3.2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同伴教育;避免婚外性行为;推荐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一旦受感染,及早就诊;早诊断,早,防止传播。
3.3  实验操作应BSL-2级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
分泌物。
第三章  弧菌的危害评估
流行分析
1.1  是由弧菌引起的烈性消化道传染病。弧菌主要来自病人或带菌者,可经消化道引起急性腹泻。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喷射状呕吐、腓肠肌痉挛、严重脱水,常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弧菌是造成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1.2  人对弧菌普遍易感,重症病情严重,不及时病情迅速恶化,易导致死亡。
1.3  弧菌经口传播,健康人通过饮用了弧菌污染的水源水、使用了污染食物而发病,因此常常引起水型和食源型暴发流行。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可感染发病。
1.4  弧菌对热、日光和常用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但在未经处理的河水、塘水、井水、海水中能存活1-3周甚至更长,在有藻类或甲壳类等生物的淡盐
水可存活时间延长,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繁殖,甚至越冬。干热100即可死亡,湿热100 1-2分钟可灭活;含碘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对弧菌杀灭效果都比较好。
实验室危害
具传染性物质主要是患者的粪便及污染的水、食物等。
防治措施
3.1  首选补液,还可选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3.2  接种菌苗预防接种欠佳。
3.3  实验操作应BSL-2级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标本。
3.4  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灭蝇。迷失东京影评
第四章  副溶血弧菌的危害评估
kh560流行分析
1.1  副溶血性弧菌是分布极广的海洋细菌,夏季海水及海产食品常带有此菌,海产品的平均带菌率高达94.8%。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可因体质、免疫力不同而呈多型性。山区、内陆居民去沿海地区而感染者病情较重,临床表现典型;沿海地区发病者的病情一般较轻。该病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病程自1-6日不等,大多2-3天,少数病人由于失水过多造成休克,不及时危及生命;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恢复较快。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日本、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及中国台北地区多见,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占首位。1990-1996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位居第三。
1.2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具有嗜盐性(halophilic)的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类和贝类等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革兰氏阴性,所需氯化钠最适浓度为3.5%,在无盐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盐浓度达11%以上时不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
1.3  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80 1分钟,56 5分钟即可杀灭,或1%醋酸处理1分钟即可杀灭。
实验室危害
2.1  实验室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污染:由于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如具有感染性的菌株及菌液和阳性样品的泄露,造成实验室环境污染及实验人员感染;在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危险的微生物气溶胶,例如在涂片、接种以及烧灼接种环时均易造成空气污染。如防护不当,极易发生实验室感染。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64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引起   实验室   感染   霍乱弧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