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中出现的物理学史、化学史、生物学史

马未都说玉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前384-前322
1.认为自然界中一切对象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空间和位置是一切种类运动的普遍条件,首先给出了时间的定义
2.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质量决定
3.认为天然运动无须外力的帮助,它自身就能实现,受迫运动必须依靠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维持
4.古希腊最认真、最系统地研究运动空间和时间的人
伽利略
意大利
1564-1642
1.建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2.发明望远镜,第一个观察太空的人,看到月球环形山、太阳黑子、金星盈亏、土星光环等
3.做钢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并设想斜面的倾斜角越接近90度,小球延斜面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4.首位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的人,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5.提出相对性原理,即经典的伽利略变换,认为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笛卡尔 法国
1596-1650
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他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后来牛顿把这句话归纳为第一定律
悦动召回
胡克 英国1635-1703f展认识的心--
1.发现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成正比:F=kx
2.首先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提供基础
牛顿  英国
1643-1727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牛顿的三大定律均必须在惯性系、宏观低速才成立
4.运用三大定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即F=GM1M2/R2
动力学↑  天体运动↓
托勒密
古希腊
90-168
提出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同时本轮的圆心环绕着地球,沿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
哥白尼 波兰
1473-1543
否认托勒密的地心说,提出日心说,认为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只有月球绕地球运动
1600年布鲁诺因宣扬日心说被教会烧死在罗马广场,1632年伽利略亦因此而被判终身监禁(1642年去世)
第谷 丹麦
1546-1601
非常富有,买下一座海岛,余生致力于天文观测,是位天才的测量家,进行行星位置的测量,并且非常精确,他的测量结果为其学生开普勒提供了关键性支持。
开普勒 德国
1571-1630
研究了老师第谷的行星的观测记录,发现如果依托勒密的理论行星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他坚信老师的测量无误,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哈雷 英国
1656-1742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该星1531、1607年出现过,哈雷在1682年观察到它,并预言1758年会再次出现,经过克雷洛计算后发现受木星影响,将会于1759年4月出现,结果得到证实。该星1986年来过,下一次是2062年
卡文迪许
英国
1731-1810
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钢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的得出了G的数值,并计算出地球质量
赫歇尔 英国
1738-1822
1781年,赫歇尔通过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除金木水火土星外 近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天王星
伽勒 德国
1812-1910
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法国年轻的天文爱好者勒维耶同时独立地预言了在天王星轨道之外有一颗当时还未知的行星,并计算了该行星的质量、轨道、位置,勒维耶将他的计算结果写信告诉了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伽勒于1846年9月23日夜晚在预定的区域发现了海王星。
汤姆博夫
1930年,他根据海王星自身运动不规则性的记载发现了冥王星
齐奥尔科夫斯基 俄国
1857-1935
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最有效的工具。
泰勒斯 古希腊
前624-前547
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
富兰克林 美国
1706-1790
1.命名正电荷、负电荷。2.用风筝做导电实验
3.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库伦 法国
1736-1806
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验(库伦扭秤),提出库伦定律,并测出静电场量k
托马斯杨、安培
早期认为电与磁是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林县五人照片安培 法国
1775-1836
发现磁体对通电导线也有作用力。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
奥斯特 丹麦
1777-1851
1.否认安培,认为像电和热、电和光之间一样,电和磁之间也应该存在联系。
2. 后来偶然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法拉第 英国
1791-1867
1.认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由它产生的电场。采用了一个简洁的方法描述电场——电场线。
2.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 俄国
1804-1865
发现楞次定律
霍尔 美国
1811-1898
发明霍尔元件
焦耳 英国
1818-1889
用实验得到焦耳定律
麦克斯韦 英国
1831-1879
1.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如果此刻空间存在闭合电路,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会在这种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或者说导体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2.由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和谐性,大胆地假设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并由此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1888年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该假说。
3.认为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指出了光的电磁本质,揭示了电磁光三者在本质上的统一性。
4. 创立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提出麦克斯韦方程组,作为电磁理论的基本原理。此理论启发了爱因斯坦发现光速不变原理
洛伦兹 荷兰
1853-1928
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F=qvB。    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赫兹 德国
1857-1894
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密立根 美国
1868-1953
用油滴实验测得电荷量e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斯顿 英国
1877-1945
阿斯顿的老师汤姆生是电子的发现者并测出比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斯顿设计质谱仪,用质谱仪发现了氖20和氖22,证实了同位素的存在。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电磁学↑  光学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振动可以看作其叠加;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
傅科 法国
1819-1868
在巴黎万神殿用长67米的单摆演示了地球自转的效应,摆的周期超过16s。
斯涅尔 荷兰
1580-1626
分析了大量数据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发现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惠更斯 荷兰
1629-1698
1.曾详细研究过单摆的震动,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场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而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惠更斯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
2.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首先提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托马斯预应力压浆杨
英国 1773-1829
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证明光的确是一种波
泊松 法国
1781-1840
波动说的反对者,反对菲涅耳的理论,按照其理论计算光在圆盘后影的问题,发现影的中心会出现亮斑,结果反而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多普勒 奥地利
1803-1853
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发现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并作出解释----多普勒效应
伦琴 德国
1845-1923
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逊 美国
1852-1931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9世纪科学家普遍认为存在绝对静止的以太,迈克尔逊把光从不同方向射出,精确测量它们速度一样,证明不存在以太。为爱因斯坦提出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实验基础  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马可尼 意大利
1874-1937
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人,收音机的发明者,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 德国
1858-1947
1900年提出量子论,认为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相邻两分立值之差称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并认为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 美国
1879-1955
1.提出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并解释了光电效应。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主张彻底摆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只适用于某一特殊惯性系。
3.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①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等价的,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参考系都可以表述为相同的形式。
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相对于任何惯性系沿任一方向恒为c,并与光源运动无关。
南通东方中学4.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应用等效原理使一切物理规律对于非惯性系同样适用
贝尔德 英国
1888-1946
在伦敦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人类第一次用电来传递图像,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罗西和霍尔
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μ子的数量结果与相对论的预言完全一致。
劳伦斯 美国
1901-1958
发明回旋加速器,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
无机1.1771 瑞典 舍勒(1742—1786) 、普利斯特里(1733—1804)发现氧
2.1774 瑞典 舍勒 发现
3.1777年 法国 拉瓦锡(1743—1794)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4.1778年 法国 拉瓦锡 建立燃烧的新理论
5.1800年 意大利 伏特(1745-1827) 发明电池
6.1803年 英国 道尔顿(1766-1844)提出原子学说
7.1807年 英国 戴维(1778-1829)用电解法首次制得金属钾和钠
8.1836年 俄国 盖斯(1802-1850)总结出盖斯定律
9.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1834--1907)发现元素周期律
10.1887年 瑞典 阿仑尼乌斯(1859--1927)提出电离学说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11.1888年 法国 勒夏特列(1850-1936) 发现体系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提出了关于平衡移动的勒沙特列原理
12.1914年 德国 哈伯(1868-1934) 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来合成氨气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13.1919年 国际化学会联盟改组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
14.1938年 中国 侯德榜(1890-1974)根据比利时索尔维制碱法改进发明“侯氏制碱”法
结构15.1897年 英国 汤姆生(1856-1940)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6.1911年 英国 卢瑟福(1871-1937)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17.1913年 丹麦 波尔(1885-1962)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量子论观点    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8、1925年 奥地利 泡利(1900-1958)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939年 美国化学家 鲍林(1901-1994)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  因1955年反对核弹测试 获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964年 美国 盖尔曼设计了夸克模型  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机21.瑞典 贝采里乌斯(1779--1848)现代化学命名体系的建立者、硅、硒、钍和铈元素的发现者,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
22.1824年 德国 李比希和维勒发现不同物质却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23.1828年 德国 维勒(1800--1882)合成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生命力学说
24.1832年 德国 李比希和维勒提出“基”的概念
25.1838年 德国 李比希建立有机物中碳氢定量分析法并提出取代学说
26.1863年 瑞典 诺贝尔(1833-1896)发明了,创立诺贝尔奖,1901年开始颁奖
27.1865年 中拍网德国 凯库勒(1829-1896)提出苯的结构式
28.1939年 瑞士 米勒(1899-1965)发现DDT的杀虫功效  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9、1960年 美国 科里(1928)创立了有机化学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
必修一1、邹承鲁(1923~2006):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58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路线,为人工合成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2、威尔逊(E.B.Wilson,1856~1939):美国人,细胞生物学家。1905年他和斯特蒂文特确定了染体同性别的关系,并提出XX为雌性,XY为雄性。
一、细胞学说3、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人,人体解剖学创始人。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6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现   运动   提出   认为   行星   理论   实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