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研究方法与重大发现》案例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以《生物学研究方法与重大发现》一节为例
北方交大附中生物组  王雷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的一节高三生物复习课,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在高考二模考试之后。通常情况下,二模考试以后,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不断做各个地方的模拟题,以达到查漏补缺、适应考试等目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让学生能够保持住一种应考的状态,同时也能弥补一些知识上的漏洞。但是,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一些时间上的浪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各个地方的模拟题确实有各自的特,但是共性的东西恐怕更多。作为高考的重点知识,每个区县出的模拟题几乎都会涉及。学生重复的去练习相同的东西,效率就很低了。在二模之后高考之前的这段冲刺的最后阶段里,如何保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影响高考成败的关键。我决定抛开题海战术,从《高考说明》入手,抓住最核心、最可能考的知识点,经过整合让学生再提高一个层次。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高考的一模、二模考试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焦虑的心态,因为高考已经近在咫尺。焦虑会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会明显下降。在这段特殊时期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做题讲题,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点重新整合,并结合《高考说明》的要求,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看待知识点,就可能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难点分析
    生物学研究方法和重大发现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自成体系,而是分散在了各个章节当中。因此在复习课中进行相关知识整合,就很有必要。在《高考说明》中,对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要求放在了实验和探究能力当中,这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无疑是重中之重。而《高考说明》所列举的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最为重要。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许多生物学实验的整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争吵教学设计2010年《考试说明》对生物学科考试能力的一条要求: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试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考试说明中对具体知识点的一条要求: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
对于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启迪不是得出了什么生物学的结论,而是获得这些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分析这些重大发现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家们的科研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1. 列举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
要求学生阅读关于“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的资料,进行投影总结。让学生说出以下重大发现或研究用到了什么方法:细胞学说的建立;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种密度的调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理性认识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要能够知道各种方法的
适用范围,尝试将所学过的有关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方法对上号。
五硫化二磷2. 列举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生物学的重大发现,阅读教材或资料并逐一分析。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这是应用观察法的经典案例)
学生思考并回答:
A.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B.在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中,人们得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依据是什么?
C.细胞学说的创立说明科学和技术有怎样的关系?
2)酶的发现史
学生阅读并思考斯帕兰扎尼的实验
A.小金属笼有什么用?
B.肉块哪里去了?
C.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D.到底是什么物质消化了肉块呢?
3)光合作用发现史
普里斯特利、萨克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以及卡尔文实验的特点、过程、结果及结论。
4)生长素的发现史
达尔文夫子实验与温特实验的特点、过程、结果及结论等。
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回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体会各种研究方法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细胞学说的建立阐释了观察法的真谛,学生感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使人获得了不起的成就。酶的发现史、光合作用发现史、生长素发现史精彩的体现了实验法的严谨、科学。
五、特分析
    本节课最大的特就是摒弃了常规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在二模之后高考之前的这段特殊时期,采取了专题复习的模式。而专题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科中的核心知识、《考试说明》以及学生程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学说的建立、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内容,这些内容无一不是日常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门内容。而《考试说明》中的这样一条要求: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正好可以与上面提到的内容相结合。学生现在的程度,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所欠缺的应该是对知识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对知识的整合。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从生物学重大发现的启迪入手,把许多相关的知识都整合在了一起,非常适合现在学生的能力提升。
六、反思提升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总体上学生跟得不错,没有出现事先预想的学生不大愿意听的情况。因为是二模后的复习课,知识点本身都是之前复习过很多遍的内容,所以非常担心学生会不注意听讲。而事实证明,同样的知识点,换一个角度去说,也许就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温故知新吧。当然,本节课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还不够紧凑,设计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留待以后改进。武术对练
1
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
一、 观察法
按生物的本来面貌反映、描述生物的状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二、 实验法
人为改变某些条件来考察生命现象的变化,以探究生命现象内在的因果关系,认识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方法。
三、 调查法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四、 模拟法
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
五、 逻辑思维
假说演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六、 数学方法
孟德尔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杂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七、 模型法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八、 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是明确系统的边界后,在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
2
生物学发现的重大启迪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序号
科学家、题目
实验内容(目的、现象、结果等)
实验结论
1
细胞学说的建立
施莱登、施旺
显微镜观察
2
意大利斯帕兰扎尼实验
将肉块放入金属笼,让鹰将小笼吞下。
胃具有            作用
3
1771年普利斯特里实验
将点燃的蜡烛与绿植物一起放入密闭玻璃罩内,现象            ;将小鼠与绿植物一起放入密闭玻璃罩内,现象           
爱去情来
提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4
1864年萨克斯实验
1、 为什么实验前把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
2、 本实验是否存在对照?
3、 实验结果?
这一实验证明了:
5
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1、 为什么将实验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
2、 为什么用极细的光照射水绵?
3、 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细菌怎样分布?
4、 实验设计有何巧妙?
实验证明了:
6
20世纪30年代鲁宾卡门实验
方法:         
实验证明了:
7
卡尔文实验
方法:         
实验证明了:
8
1880年,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假设: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设计:
预期:
现象:
实验二:假设: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实验设计:
预期:
现象:
实验一的结论:
实验二的结论:
典型调查
9
1928年温特实验
假设: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了影响细胞生长的物质
实验设计:
预期: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学生们经历了一模和二模考试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试后的心理特点,设计的一节复习课。王雷老师能够针对学生在二模之后高考之前这段既紧张又容易倦怠的时间段特点,依据《高考说明》,抓住生物学最核心的概念、最可能考的知识点和学生最容易出错或模糊的问题入手,合理整合复习资源,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再现有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
  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和“生物学发现的重大启迪”是《考试说明》新增添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很不重视、容易出错的地方。王雷老师把教材中有关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并配有一些思考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实践证明,这样的梳理和说明,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这样的复习课也是比较有效的。
  上述设计的不足之处:“反思提升”中提到的“不够紧凑”指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具体(最好举例)的收获?或还有那些不懂之处(最好举例)?如果再能举例说明,就会更好的为今后的复习起到借鉴作用。
进修学校  周然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1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5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研究   实验   方法   生物学   发现   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