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精选推荐

实现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最高道德目的。
——安·兰德:
《自私的德性》
(1961)
5.1 是否有责任帮助饥饿中的人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和相关的健康问题。贫困国家儿童死亡的原因通常是脱水,而这种脱水是营养不良带来的腹泻所导致的。研究者估计每天有5 000 名儿童因此而死亡,一年则有180 万名。如果加上因其他可阻止的原因而死亡的儿童,这个数字会超过1 000 万。即便这个数字估计过高,死亡的人数也是非常惊人的。
克劳塞维茨
对我们这些富裕国家的人来说,这一状况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不仅花在生活必需品上,也花在无数的奢侈品上——豪华的小汽车、贵重的服装、CD 机、电影票等。在美国,甚至中等收入的人们也在享受着这些。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放弃我们的奢华,而是将钱用在救济饥馑上呢?我们不认为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将我们的奢华看得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
当我们能够救助他们的时候,为什么让他们忍饥挨饿?很少有人会相信我们的奢华真有那么重要。如果被直接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会觉得有些尴尬,并且会说我们可能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如何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伦理利己主义一定要谨慎地与另一种被称为"心理利己主义"的不同理论区分开来。伦理利己主义宣称每个人都应该(ought)仅仅追求自己的利益,相反,
心理利己主义确信人们事实上(in fact )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这两种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一个是说,人们是自利的,因此我们的邻人将不会有任何仁爱之举;另一个是说,人们应该自利,所以我们的邻人不应该有仁爱之举。这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利己主义作出对人性的断定,或者是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断定;伦理利己主义作出对道德的断定,或者是对事物应该的存在方式的断定。
心理利己主义并不是一种伦理学理论,而是一种关于人类心理的理论。如果心理利己主义是真的,它将会在道德上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如果人们仅仅围绕着自己的福利而行动,那么谈论什么是我们应当做的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只是利己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无论我们的善意(而不是幼稚的道德理论)告诉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只会利己地行动?在我们转回伦理利己主义的话题之前,让我们评价一下心理利己主义,看一看道德是否无虞。
利他主义是否可能
丁香小慧雷奥尔·沃伦伯格(Raoul Wallenberg),一个瑞典商人,本来可以安全地待在家里,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度过了最后的数月。在沃伦伯格听到关于希特勒《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的报告之后,自愿承担瑞典的外交使命,被派到那里。在那里,他一度成功地迫使匈牙利政府停止将犹太人驱逐到集中营。当匈牙利政府被纳粹傀儡取代以后,驱逐行动又恢复了,沃伦伯格为数千犹太人签发《瑞典保护护照》(Swedish Protective Passes),坚持他们全部与瑞典有关,并且处于瑞典政府的保护之下。他帮助很多人地方藏起来。当他们被包围的时候,沃伦伯格站在他们和纳粹之间,告诉德国人,他们得先杀了他。直到战争快要结束,所有的事都很混乱,并且其他外交官都已经逃走之时,沃伦伯格还留在那里。人们认为他救了10 万人之多。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失踪了,并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他发生了什么。现在人们认为,他已经被杀害了,不是被德国人,而是被苏联占领军。腾讯网迷你首页
这是不同寻常的行为。根据心理利己主义,我们可以相信自己是高尚的和自我牺牲的,但那只是一种幻相。实际上,我们仍然只关心自己。
根据19 世纪的报纸,这个论证是亚伯拉罕·林肯提出来的。伊利诺伊州春田的《督导者》(Moniter)报道:
林肯先生曾经在一辆旧式马车上对与他同行的人说,所有的人都被自私激励去做好事。与他同车的人反对这种观点,当时他们正路过沼泽地上跨越沼泽的木桥。当他们过桥时,看见一只脊背很尖的老母猪在岸边发出可怕的声音,因为它的小猪陷到沼泽里了,有被淹没的危险。当这辆旧马车开始爬山的时候,林肯先生喊:"司机,能不能停下来一会儿?"然后林肯先生跳了出来,跑回去,把小猪拉出泥和水,把它们放到岸边,当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同伴说:"亚伯,在这个小插曲中,自私在哪里?""天哪!爱德,这正是自私的本质啊!如果我走了,让那只痛苦的母猪担忧它的那些小猪,我的心灵一整天都会不得安宁。你难道没有看到,我做这件事是为了心灵的安宁?"
在这个故事中,诚实的林肯先生使用了心理利己主义由来已久的策略:重新解释动机策略。每个人都知道:有时人的行为似乎是利他的,但是如果我们看得更深一些,可能就会发现一些其他的东西,并且总是不难发现,"无私的"行为竟然与做出这一行为的人的利益有关。因此,林肯谈到他从救助小猪的行为中得到了心灵的安宁。
心理利己主义有吸引力的部分是其对待人类自负的冷静、低调的态度。心理利己主义给人类的虚荣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反例。人们被它吸引也因为它极其简单,到解释人类行为的单一模式是令人高兴的。由于自爱是动机中极端重要的因素,因此试图用它来思考人类行为是很自然的。
然而,每一个这样做的企图都是有张力的,也是难以置信的,心理利己主义不是一个可信的理论。
5.3 伦理利己主义的三个论证
伦理利己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ought)仅仅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我们谈论支持它的论证之前,我们应当准确地理解这个理论说了什么、没说什么。首先,伦理利己主义没说一个人除了(in addition to )他人利益之外也应当推进自己的利益。那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性的观点。伦理利己主义是一种激进思想,它认为人应当只(only)推进自己的利益。根据伦理利己主义,只有一个行为的终极原则,即自利,这一原则概括了人的所有义务。
然而,伦理利己主义并没有说你应当避免(avoid)帮助别人的行为。可能在很多情况下,你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和谐一致,以至于你帮自己也就会帮到他们。或者帮助别人就是创造自己的福利的有效方式,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伦理利己主义并不禁止这样的行为,事实上,它鼓励这样的行为。这个理论只是坚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惠及他人并没有使这一行为正确,使这一行为正确的是追求这个人自己的利益这一事实。
最后,伦理利己主义并不意味着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一个人总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总是以较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快乐。有些人可能想抽雪茄,或者在跑道上赌上所有的钱,或者在他的地下室建立一个兴奋剂实验室。伦理利己主义可能对所有这些都皱眉头,不管它能带来多少瞬间的快乐。伦理利己主义说,一个人应当做从长远观点看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的事。它赞同自私,而不是愚蠢。
什么样的论证能被提出来支持这个学说呢?不幸的是,这个理论更多地被确信而不是被讨论--很多它的支持者显然认为它的真理性是自明的,所以不需要论证。在讨论这个理论时,通常有三个最普通的推理线索。
时事直通车
论证一:利他主义自我拆台。……
论证二:安·兰德的论证。……
论证三:伦理利己主义与常识性道德相协调。
反对伦理利己主义的三个论证
一些哲学家试图表明伦理利己主义还有更深层次的逻辑问题。下面的论证是他们提出的对伦理利己主义的典型反驳。
后滕久美子论证一:伦理利己主义无法解决利益冲突。在《道德的观点》(The Moral Point of View ) 一书中,库特·贝尔(Kurt Baier )提出,伦理利己主义不可能正确,因为它无法提供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案。
铜绿山
贝尔要求我们假设两个人,B和K,他们竞选总统。(贝尔的著作写于20 世纪50 年代,他不可能指布什和克里!)由于赢得竞选是B 的利益,所以杀掉K 就符合B的利益。由此可以推出,B应该杀掉K,
对B来说不杀掉K是错的,并且B 也没有履行他的责任,除非他杀掉K。但是,不被杀符合K 的利益,这也是真的,由此可能推出K 应该阻止B 杀他,对K来说不阻止B 杀他是错的,并且K 也没有履行他的责任,除非他确信阻止了B。贝尔得出结论: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道德正是要应用于这样的情形--或者说,利益冲突的情形--但是,如果道德的观点是自利的,那么永远不可能有利益冲突的道德解决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7:57: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59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利己主义   伦理   行为   心理   利益   时候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