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责任解读(1)

一、何为大国?
(一)文化标准
“大国”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也是每一个有潜力的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是,怎样的国家可以称为大国?
何谓大国?按照什么来衡量?GDP总量?世界工厂?安理会中有否决权?——假如按照这些标准衡量,中国应该可以算大国。不过,在我看来,是否称得上大国,要放在人类文明的长时段中来衡量,也就是说,是否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谓“大国”,一般要具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所谓“硬实力”,就是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国力。所谓“软实力”,就是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在内的制度文明和文化辐射能力。
真正的大国,不仅是GDP总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不仅是能够在国际政治中左右局势,更重要的,它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世界的典范,符合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准;是它的文化具有巨大的魅力,影响全球主流价值观。
大国大国,不是地理上、经济上、甚至军事上的大国,最根本的是文化上的大国。一个拥有强大文化自信因而拥有强大文化力量、所谓“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中国理所当然是大国,一个占据世界中心的文明大国,中国的技术、文化和思想都曾经对世界包括欧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当代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喜欢中国的,还是讨厌中国的,都无法无视中国的存在。在全球的经济和政治秩序中,中国开始渐渐地从边缘走向中心。不过,要断言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大国,尚为时过早。
据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好像是撒切尔)曾轻蔑地说:“中国不是一个大国,因为它不输出价值观。”说得多好!今天的中国不是不输出价值观,而是没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只认
瞿独伊个人简历人家的文化价值为“普世价值”,自己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价值被认作“落后”“愚昧”。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价值观的国家,怎么配称大国?铁娘子一点都没有说错:今天的中国还不能算大国。(为什么中国会落到这个地步?那是因为中国有太多的“精英”迷信西方文化价值,迷信美国“民主”。1949年中国人在国家主权意义上是站起来了独立了,但在文化上依然跪着,依然没有独立。因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一直信奉西方文化的三个核心概念“人权、自由、民主”,将其奉为“普世价值”什么是麻醉药品)
一个文化自卑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国的。
(二)经济标准
引子  8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一个数字或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水岭。
该数字显示,虽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上半年总体仍高于中国,但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按美元计算为1.28万亿美元,中国此前公布的二季度GDP为1.38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
上述结论一出,引起各方争议。甚至有海外报道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北大投毒GDP总量超过日本,但是日本人口总量仅中国的1/10,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人均GDP才刚刚赶上日本的1/10。大家知道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位在105位左右。中国还有1.5亿人还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即使按照中国人均收入1300元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吸引外资与官方外汇储备等方面成绩斐然,但人均国民收入排世界第110位,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的4%,日本的5%,韩国的10%。依据每天收入不超过1美元的国际贫困人口标准,目前中国还有1.3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4%,占世界绝对贫困人口7.5亿中的18%。这还是中国的现实。
在这些现实面前,你还敢说中国已经是大国了么?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是大国的经济标准是: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成为国际市场中价格的一个制定者,而不是价格的一个被动接受者,则这个国家可以被称为大国。一个“大国”参与“国际市场”交易或活动时 ,它将影响“国际市场”的交易“价格”或“规则”,而非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环境。然而,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制定,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中国制定国际议题和国际规则的能力比较有限,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西方话语做出反
应,处于结构性弱势当中。
因此,中国目前只能是文化制造业大国,却非“文化大国”;中国只能是经济制造业大国,却非经济大国。以目前的现代化标准衡量,中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只能说是一个具有了大国基础的国家,或者说是正在崛起的大国。因此严格来讲,我们下面关于“大国责任”的谈论是不科学的,但是尝试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解读又何尝不可呢?
二、大国责任
(一) 大国责任理论解读
什么是“大国责任”?国际政治学家赫德利·布尔( Hedley Bull)曾经指出,“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中国家拥有权力就要负相应的责任。”布尔认为,由于国际社会中的各国在权力上不平等,所以大国在享有特权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国际秩序的管理性责任和义务。然而,世界各国对大国责任并没有明确而一致的规定,维持现有国际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关于大国责任的最低限度共识。
换个角度看,大国责任还是一种权力,它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履行更大的责任,是
为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长久化。满足了国家利益,又会更主动去承担更多的重任。
在理论层面上,权力和责任视角一直是透视国家外交行为的重要视角之一。尤其是对于正在经历国家实力崛起并宣布做负责任大国的中国来讲,考察其对于权力和责任的认知尤显必要。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将对未来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国际秩序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是因为包括责任观在内的道德价值因素从来都是洞察中国外交的重要维度之一。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关于大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还是对负责任国际行为的评判标准,国际社会都未达成一致,各国学术界也尚未进行适切的理论准备,甚至中国自身也尚处于对该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之中。这就给中国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带来了重大考验。如何理解和界定与中国崛起的权力相称的责任,怎样做才是自身与国际社会共同认同的负责任国际行为,以及如何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国家角身份的重构并有效地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角冲突,就成为决定中国是否能够实现崛起、成为负责任大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大国责任现实解读
对内责任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首先应该是对本国民众负责,让本国民众生活得体面,基本权利得到保障,这样自然而然国家形象就会得到提高。无论是软实力还是国家形象都是一个从内向外自己散发的过程。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国家是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形态的国家。但国家之所以存在,它是一个责任共同体,近代以来,这种国家共同体,是其国民,并让国民去追随。那这个国家必须要能够履行对国民的某种责任,国民才能去追随。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社会有自己的合法性,首要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国民。所以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首先是为自己的国民、选民。政府定位是服务于民众,他们是这样看自己的,当然也这样看其他国家。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它讲的这个负责任,主要是指中国要对本国的国民负责任,我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中国必须要对自己的国民负责,必须要推进民主,改善人权,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这是当时是西方政客对中国的一个判断。
对自己国内负责任,给民众幸福了,让民众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生活得有尊严,自然而然,国家形象就起来了。天眼第三卷
投机倒把罪我们有时候过多在意外界的眼光,甚至追求面子,而忽视最根本的问题--对本国国民负责。
战争之后,我们有一种历史悲情主义,总想我们这个国家赢得别人的尊重,总想在奥运会上拿到更多的金牌,这种想法不是说不好。在特定阶段是可以的,但当你的经济已经成长,你的国家已经引起世界的重视了,这个时候,应该要意识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
当然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也有中国民众的责任,中国民众也在用这种目光去看待政府,所以使政府无可选择,只能选择按照民众的意思去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为什么美国网络舆论对政策影响力并不大,但在中国,网上的舆论对中国的政策影响力非常大,这就是我们中国在近代以来受难的心理状态有关,我们也想告别这种心理状态,恐怕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
我们在搞外宣也好,开展公共外交也好,这个是我们绕不开的国情。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知识分子不愿意看新闻联播,不愿意看央视所提供的节目,但央视还要做,因为他面对的至少有八亿农民,这个稳定对中国非常重要,这就是中国。
当你自己做出了非常伟大的事业,全世界都会看着你,特别是在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像在奥运赛场上一样,能够有更多让世界感到令人崇敬的事情,我们的形象就能够更好地改善,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无论软势力也罢,形象也罢,都是一个从内向外自己散发的过程,外面再涂脂抹粉、大红大紫也是没有用的,这个理念我想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高通滤波
对外责任
在积极主动承担与中国国力相适应的责任方面,要看到不公正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的调整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必须适应、利用现有的秩序与规则。实践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因此尊重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与规则、参与解决日趋严重的全球失衡问题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应当有信心、有能力,在尊重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道德标准,积极主动承担与国力相适应的责任,以不断壮大的“硬力量”(经济实力)来发展我们的“软力量”(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发展模式等),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所凝聚的“北京共识”就是“软力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与生态环境、增加国际援助等方面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国际社会的期待还相去甚远。从长远来看,这些于人于己都有
利的事情要积极主动去做。加强与西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的对话与合作,了解他们对中国的全方位感受,澄清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理念。在增进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应考虑到“赤道原则”和“资源行业透明度行动计划”等国际规则。
2009年,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2009年,中国也是世界目光聚焦的中心。
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到G20会议、金砖四国会议,中国穿梭在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中,发出大国声音,承担起大国的责任。2009年,中国顶着金融危机的严寒派出庞大采购团到欧洲采购,中国全部落实和兑现了支持非洲发展的八项举措……
G20:中国成为负责任大国的预科班
从2008年11月15日中国参与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 20)第一次峰会,过去两年多里,中国和G 20一起成长。对于G 20来说,该组织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一举成为讨论国际经济问题的主要平台;对于中国而言,则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参与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G 20这一国际多边框架,已是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世界大国的“预科班”。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55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大国   国际   国家   责任   世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