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永磁同步电机论文的阅后感

研究永磁同步电机论文的阅后感
09021003-李国豪-2010302261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首先,我上网查了一些有关同步电机的基本资料。发现对同步电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其研究历史如下:
早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主要为固定频率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特性的研究,特别是稳态特性和直接起动性能的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是依靠阻尼绕组提供的异步转矩将电机加速到接近同步转速,然后由磁阻转矩和同步转矩将电机牵入同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开始对逆变器供电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深入的研究。逆变器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与直接起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无阻尼绕组。
随着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设计出高效率、高力矩惯量比、高能量密度的永磁同步电机,G.R.Slemon等人针对调速系统快速动态性能和高效率的要求,提出了现代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全数字控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D.Naunin等研制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 机矢量控制系统,采用了十六位单片机一氧化氮合成酶8097作为控制计算机,实现了高精度、高动态响应的全数字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转速控制器大多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1991年,R.B.Sepe首次在转速控制器中采用自校正控制。早期自适应控制主要应用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国立台湾大学刘天华等首次将鲁棒控制理论应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驱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各种鲁棒控制技术能够使控制系统在模型和参数变化时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将各种鲁棒控制技术运用于电机调速领域,可以大大提高调速系统的性能。在这方面,运用的较为成功的控制技术主要有: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参数辨识技术等。
通过对电机参数变化进行在线辨识,并运用辨识的参数对调速系统进行控制,也能够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己成为现代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运用智能控制技术也已成为目前电气传动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将带来电气传动技术的新纪元。目前,实现智能控制的有效途径有三条:基于人
工智能的专家系统(ExpertSystem);基于模糊集合理论(FuzzyLogic)的模糊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1NeuralNetwork)的神经控制。
从上述研究历史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机的研究已经从过去研究其运行特性从而设计制造电机发展到现在研究电机的控制技术。因此,我去学校图书馆的网上数据库的相关期刊去查永磁同步电机以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的相关论文。
从《High Starting Performance Synchronous Motor》等论文可以得知,同步电机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质量轻。2、功率因数高、效率高,节约能源。3、不需要励磁电流,可以显著提高功率因数,减小定子铜耗。4、磁通密度高、动态响应快。5巴克尔、可靠性高。6、有严格的转速同步性和比较宽的调速范围。同时,同步电机具有非常优良的启动特性,这是其它电机无法比拟的。芳纶头盔
同时,从《Real-time gain turning of PI controllers for high performance 等论文中我发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为:1、集成化。2、高性能化。3、通用化。4、数字化。5、智能化。于是,我进一步去查阅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具体研究。我查阅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独立控制研究》、《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
研究》、《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模糊PI智能控制新方法
等,我发现,控制系统在电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电机的性能好坏及其使用领域,甚至使用该电机的汽车的性能及其竞争力。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控制将是未来的主流,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是研究的热点。
这就是我对永磁同步电机论文的一些阅后感,说的不是很多而且都是一些概括的、肤浅的东西,因为那些专业论文实在是看不明白,很多东西都是似懂非懂,发现自己确实不是研究电机的这块料,也对它不是很感兴趣。不过,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去研究电机,能够设计出高性能的发动机,来填补国家的空白,因为这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诟病。我非常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更加强大,直至站在世界之巅。而要想设计出高性能的发动机,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是关键。希望我们国家在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方面,完善这一方面,甚至在这一方面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Marco TursiniReal-time gain turning of PI controllers for high performance PMSM drive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VOL38NO4JULY科学与文学的对话AUGUST 2002
[2]Moussa, M.F. Dessouky, Y.G. Power Electronics Electrical Drives Automation and Motion (SPEEDAM), 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SPEEDAM.2010.5545097 Publication Year: 2010 , Page(s): 293 - 297
[3]仇志坚,邓智泉,王晓琳,QIU Zhi-jianDENG Zhi-quanWANG Xiao-lin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独立控制研究 南极条约《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2006年第1期
[4]余佩琼 陆亿红 王涌 杨伟民 陈子辰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24期
[5]许家 朱建光 邢伟 唐任远 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研究 《电工技术学报》 EI matlab带通滤波器CSCD 2004年第7期
[6]纪志成 薛花 沈艳霞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模糊PI智能控制新方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6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4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5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控制   研究   同步电机   电动机   电机   系统   性能   调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