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
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 治之。“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
经纬线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 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 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厥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
叶念琛三部曲
1.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故外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致头痛。又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气而发病。若夹寒邪,寒凝血滞,络道被阻,而为头痛;若夹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而为头痛;若夹湿邪,湿蒙清空,清阳不展,而导致头痛。《医谝·头痛》说:“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火、暑、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患也。然热甚亦气壅脉满,而为痛矣。”
2. 内伤头痛:"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内伤头痛的发病原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因于肾者, 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亦可阴损及阳,肾 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因于脾者,多系饥饱劳倦,或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或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遏清阳而致头痛。至于外伤跌仆,久患者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每易致头痛。
阈值分割
二、论治要点
1. 诊断依据
(1) 外感头痛:每因外邪致病;头痛部位多在头部前额、巅顶、枕部,或左或右疼痛,或呈全头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往往伴有恶寒发热、口干、流涕、脘痞纳差等风寒、风热、风湿症状;血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或正常,其他理化检查可正常。
(2) 内伤头痛: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头痛部位多 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病变。
2. 辨证要点:
诊治头痛,除详问病史,根据各种症状表现的不同,辨别致病之因以外,尤应注意头痛之
久暂,疼痛之性质、特点及部位不同,辨别外感和内伤,以便进行辨证论治。
(1) 辨久暂:暂病之头痛,多因外邪所致,大多痛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久病之头痛,多因内伤所致,大多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若瘀血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yc8卡充值中心
(2) 辨虚实:大抵外感头痛如风寒头痛、风湿头痛、风热头痛 及内伤头痛之肝郁化火头痛多属实证;内伤头痛之肝肾阴虚头痛、阴血亏虚头痛多属于虚证,往往平素体虚。至于痰浊、瘀血所致者,则又虚中有实,自当分别施治。
(3) 辨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于巅顶,故头痛可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则有利于审因施治。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至于瘀血头痛,则头痛多见于刺痛、钝痛、固定痛,或有头部外伤及久痛不愈史;痰浊头痛,常见恶心、呕吐。临床辨证既应注意头痛的不同特点,同时还应结合整体情况及其有关兼证全面分析,以便处方用药。
三、辨证论治
原则,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治宜祛邪,以祛风散邪为主,但又要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法,如风寒头痛,则治以疏风散寒;风热头痛则治以疏风清热;风湿头痛则以祛风胜湿。久病多虚,治宜固元气,以补虚为主,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如瘀血、痰浊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肝阳头痛有虚有实,实者宜平肝潜阳,虚者滋补肝肾,本虚标实者宜标本兼顾。
创业王论坛1.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剧烈,发病急,痛连项背,偏头或满头紧痛、掣痛,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触冒风寒后,恶寒、发热 均止,头痛独重,遇风痛剧,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浮缓,或弦。
南京禽流感最新消息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方中川芎、羌活、白芷、细辛发散风寒通络止痛;薄荷、荆并、防风上行外散,助川芎、羌活、白芷、细辛疏风止痛,并能解表;甘草性缓,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茶水调服,取其苦寒之性,协调诸风药温燥之性,共成疏解风寒,通络止痛
之剂。若寒邪侵犯厥阴肝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延沫,用吴茱萸汤去党参、大枣,加半夏、藁本、川芎等。
2. 风热头痛
症状:头热胀痛如裂,起病急,发热重、恶寒轻,面赤,口渴,咽痛咳嗽,鼻流浊涕,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蔓荆子。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宜透风热;连翘、芦根清热、生津;杏仁、桔梗、甘草轻宣肺气而利咽喉;方中再加蔓荆子味辛、性寒,凉散风热,清头目,通窍止痛之功益增;且蔓荆子与菊花相配,风热上攻之头痛,其效卓著。本方原为温病初期,所谓“辛凉轻剂”,用于风热头痛轻症,每能取效。
3. 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沉重如裹,天阴转甚,身热不扬,胸闷纳差,泛恶欲呕,口黏乏味,四肢酸困,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浮滑或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利窍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苍耳子。方中羌、独活祛全身风湿而通络;防风藁本疏风、解表、止痛,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合蔓荆子祛头风疗痛;甘草调和诸药;方中再加苍耳子祛风湿、利窍止痛。共成风湿在表,头痛身重的效方。
4. 肝阳头痛
症状:头痛多在偏侧,或巅顶,胀痛而晕,郁怒则加重。头重脚轻,性急心烦,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耳中蝉鸣,咽干目赤,或有筋惕肉,舌质红,苔少,脉多弦细或弦劲而数。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方药: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生石决明镇肝潜阳;杜仲、桑寄生、夜交藤、牛膝滋养肝肾;枙子、黄芩清热;茯神安神;益母草通络。全方适用肝肾阴亏,风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5. 肾阴虚头痛
症状:头痛发空,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女子梦交,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苔薄少,脉弦细无力或虚而细数。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37: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4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头痛   内伤   止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