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1-18章)【圣才出品】

第1章文学的“转折”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吉林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大会把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花儿为什么这样香
2.“新民歌”运动
答:“新民歌”运动是指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为背景,在的倡导下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接着,周扬作了《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的报告,“新民歌”创作由此推展开来。这是与五四新诗传统对立的诗歌发展的新道路,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众战天
斗地的精神风貌,赛诗成为当时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新民歌的问题实质是政治对于诗歌的要求,背离生活、“浪漫”浮夸、粉饰生活的作品较多。代表诗人及作品有郭小川“新辞赋体”的《青纱帐一甘蔗林》和“新散曲体”的《祝酒歌》,贺敬之借用信天游形式创作的《桂林山水歌》。
3.两结合创作方法
答:两结合创作方法是指1958年3月,在一次会议上谈到诗歌创作时,指出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统一。据此,周扬《新诗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并于1960年的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正式确认了这一创作方法。当时不少人认为两结合是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提出的一项十分正确的主张,一是从理论上阐明它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特征,二是从文学史角度证明它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两结合旋即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
4.大连会议
答:大连会议是指1962年8月2日一l6日,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简称“大连会议”。会议由邵荃麟主持,茅盾、周扬、赵树理等人参加。邵荃麟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等有见地的理论思想,但后来这些理论都被戴上了“黑八论”的帽子受到了粗暴的
批判。这次会议着重解决文艺创作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其影响是积极的。
5.中间人物论
答:中间人物论是1962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邵荃麟提出的主张和见解。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两头小,中间大。先进的、落后的众数量始终是少数,中间众占大多数,而反映中间状态人物的作品比较少,故创作文艺作品时要更多地反映大多数中间人物。受到赞赏的有西戎的《赖大嫂》、赵树理的《“锻炼锻炼”》、张庆田的《老坚决外传》等。这些看法自然是正确的,但在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该见解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以“中间人物”反对“英雄人物”,被江青等人列入“黑八论”并遭到严重批判。
二、论述题
1.概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新方向”的确定。(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①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创作方向
fdi
度坐标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南,联系中国社会及解放区文艺界的实际情况,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②提出并解决了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
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文艺工作者要求“思想改造”并与工农众密切结合,确立无产阶级思想情感。在为工农兵服务的普及与提高问题上,明确要沿着工农兵自己的方向去提高,用工农兵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去普及。并指出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
③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阐释
认为在一切阶级社会中,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由此他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应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在文艺批评上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一个是艺术标准,处于第二位。同时,要求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政治形式和艺术形式要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
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认为,作为观念形式的文学产品都是一定社会关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
张瑛辞去成都市副市长职务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原料,它是自然的、粗糙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生活是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他进一步推论,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到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
⑤文艺与传统的关系
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进而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论原则。
(2)“文学新方向”的确定
①“文学新方向”确定的过程
a.1948年邵荃麟、冯乃超等在香港创立《大众文艺丛刊》,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初步对文学进行了等级划分;
b.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成立了文联和机关刊物《人民文学》、《文艺报》,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文学的生产、评价机制;
c.1950年,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确立了对历史的正确叙述;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d.1951年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又确立对工农兵的正确叙述。
伴随着一系列的文学运动,政治不断地规训着文学,不断塑造文学新的品格,“文学新方向”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然而,通过政治不断规训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必然具有强烈的排斥性,必然使得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单一化,最终随着的结束与八十年代的到来,社会主义文学最终崩溃。
②“文学新方向”的性质及内涵
a.“文学新方向”的性质:文艺大众化
自五四以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是建立在西方的启蒙视野之上的,因而,民众在五四文学那里是蒙昧的,如鲁迅笔下的农民。因而,“文艺大众化”,其实一直都是“化大众”,
《讲话》试图在根本上扭转这一方向,真正使得文艺从工农兵的土生土长的根基中生发而出,真正实现了“文艺大众化”。
b.“文学新方向”的内涵:文学表现并服务政治
对于来说,社会主义的建立不仅意味着制度建设,而且更意味着文化建设。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意味着将文学组织到社会主义的结构中去。文学,就其必须承担的使命而言,乃是政治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文学是政治的表达,另一方面,文学需要为工农兵服务。这种观念是支撑整个社会主义文学的根本观念,纵观1950~1970年代的社会主义文学,政治始终贯穿在文学之中,至始至终未曾改变,并一步一步通过文学的生产机制得到强化。
总之,的《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比五四以来新文学所一再提倡的平民化、大众化要具体得多,政治内涵非常突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老舍剧作的艺术特。
答:老舍在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全面地总结一下他的戏剧艺术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认识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展戏剧事业,是十分必要的。其剧作的主要艺术特有:
(1)写北京,写北京的变化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重要内容
老舍生在北京,熟悉北京,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他从事写作生涯以来,写过不少以北京为背景的作品,而
解放了的北京日新月异,老舍自然要写出这些变化。《方珍珠》《全家福》《茶馆》等这些剧作忠实而多方面的记录下北京社会的历史变迁和革命性变化,抒发了“我爱新北京”的
真挚情怀,歌颂了党和人民政府。
(2)辩证法的巧妙运用
他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那种脸谱式的好的一切都好,坏的一切都坏,而是活生生的真人。《龙须沟》里的刘巡长,《茶馆》里的秦仲义、松二爷等都不是戏里的主角,但老舍写出了他们的个性,写出了他们好与坏两方面的思想,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所以令人难忘,并且置信不疑。再如老舍刻画了不少妇女形象,但都以不同的出身、经历、性格活跃在舞台上,互不雷同,不会为人们所混淆。《女店员》里的齐母和《龙须沟》里的王大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受习惯势力影响很深的家庭妇女,在对待女儿的问题上,想法和做法都截然不同。
长江三角洲经济
(3)老舍写了不少民族风味的戏剧,成功塑造出人物的民族性格
老舍早年研究过“国民性”的问题,对中国人民的性格,它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有着清楚的了解。如从《方珍珠》里的破风筝、白花蛇、方珍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赵老头、程娘子,《全家福》里的李珍桂,《茶馆》里的常四爷、王利发、康顺子,《神拳》里的高永义、冯铁匠、高大嫂
、高秀才等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所特有的那种吃苦耐劳、忠厚善良、不畏暴强、乐于助人、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品德。
(4)戏剧靠人物取胜而不是靠情节取胜
在《龙须沟》《茶馆》等剧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改有贯串到底的事件和戏剧冲突,人物也不是一两个,而是十几个,几十个,特别是《茶馆》,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十多个,很难说谁是主角。这个人物有戏,出场表演一番,那个人物有戏,出场表演一番,戏演完了,便退居幕后或隐蔽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
(5)老舍是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
老舍的写作语言幽默、讽刺、诙谐,善于极精练的笔墨,运用经过提炼了的北京话赋予人物以生命。他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4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2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政治   文艺   人物   中国   工农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