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天书?你想多了,李卫东告诉你为什么

黄帝内经是天书?你想多了,李卫东告诉你为什么
灵魂不是一个虚无的神学概念,而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黄帝内经》里有灵魂吗?这取决于你怎么看这部伟大的医学著作。首先得知道《黄帝内经》究竟在讲什么?它的阴阳究竟指的是什么?
关于人类与灵魂,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有两套生命系统”。一套肉体生命系统,一套灵魂生命系统。或者说,一套已知生命系统,一套未知生命系统。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共生体。
中医是什么
《黄帝内经》是中国中医的理论基础,今本《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篇,各九九八十一卷,合一百六十二卷。两书侧重点各有不同,《素问》侧重于讲理论,如阴阳五行、病因、藏象、气血精液等,而《灵枢》则侧重于讲经络、针灸。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班固在写《汉书》时,将图书目录类统归于《艺文志》下。医药类书目又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小类,共记录医学文献868卷,其中“医经”类七家,共216卷,名目如下: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经》二十五卷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内经”一名本不专指《黄帝内经》,但由于其它医书均以轶失,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内经》就专指《黄帝内经》而言。
但《汉书》里没有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究竟包括那些内容,到了晋朝,有一位大学者名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天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文中的亡失是指《素问》的第七卷。现代人都认为,皇甫谧学术造旨很高,而且他生活的年代去汉代不远,故本其所言,将《内经》定为《素问》、《灵枢》两部分。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认为《汉书》所载卷数18与今《内经》162篇对不上号,因为汉代没有积篇为卷的说法。据此有人推论,当时《内经》的字数很少,大约只有今本的九分之一。其次,从内容分析,《素问》侧重理论,《灵枢》侧重经络针灸,两书用语、理论取舍均有不同之处,可证这是两部不相关的独立著作。
《汉书》其它子目下的著作也大都与医学有关,“经方”包括方药、本草、内、外、妇、儿各科医书,总11家274卷;房中与神仙两类,也涉及到医学内容,如房中类的“养阳方”、“有子方”,神仙类的按摩术、引导术等。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帝内经》与神话中的黄帝本无关联,冠以“黄帝”之名,是为了追本溯源。黄帝乃传说中的古帝王,曾有许多重大发明,使后人受益非浅,故中华民族
ne公司一直以黄帝为祖先,历代后人均以黄帝子孙为荣。古人由此将一切文物制度都归于黄帝名下,《淮南子·修务训》曾总结过这种归祖情结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素问》之名,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序》:“感往昔之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阴阳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论》,合十六卷。”在我国正史中,《素问》之名见于《北齐书·马嗣明传》:“马嗣明,河内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在目录学上,《素问》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黄帝素问九卷。”
《灵枢》作为书名,始见于唐代王冰《素问》注:“《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孔络。”据学者们考证,最早时本无《灵枢》,仅有《九卷》,后改为《针经》,其后又改为《九灵》,到唐代时始称《灵枢》。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恰好说明一个问题,即古代民间相传的同一医书可能有许多不同版本,这样名称差异就较大,很可能内容多少也有区别。
就这样一本书,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之际漫长的岁月,因为今本《黄帝内经》并非原著,而是个百纳本,它是由许多人、在长时间集纳而成。
黄纪宪
天书
这样一部伟大的医书,至今为止,能完全读懂它的人几乎是凤毛~角。历史上唯一读懂《黄帝内经》的人是张仲景,他的《伤寒论》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很有见地,读着十分过瘾,而他的组方原则也堂堂正正,确实是一代大家。但张仲景的贡献也多在层面上。其后吴菊通的《温病条辩》,虽然也列为中医几大名著,但文中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远不如张仲景,绝不是一个级别。
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中医大师们,他们无需要对整部书融会贯通,仅仅是对《内经》的几句话有所感悟,就可开宗立派。比如说,金、元时期的中医四大家就是这样。
寒凉派,创始人刘完素。他多年潜心研究《内经》后,抓住《内经》中火热症这个关键,将火热症从十多种扩大到五十多种病证。最终认为,“火热”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主要原
因,主张以“寒凉”思想治之。埃尔博
大众投资指南
唐山穆斯林攻邪派,创始人张从正。他认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去而正气自复也”,不管何因致病,只要将邪气攻出体外,病自然就好了。为此,他将《内经》中汗、吐、下三法用到了极致。
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他抓住《内经》中“脾为后天之本”的关键,认为正气(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是正气产生的本源,也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一旦损伤,会导致整个机体虚衰,而百病由此产生。因而,他治病以升举中气、温补脾胃为主。
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他抓住《内经》阴阳调和的关键,认为人之病多因“阳有余阴不足”,具体地说就是“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上主张用滋阴降火之法,认为“补阴即火自降”。
这几位先生都是大医,尤其以刘完素、李东垣最为有名。他们的思想都有些道理,甚至也可以实际应用。但很显然,他们每个人的观点,仅仅是《内经》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也就是说,只要抓住《内经》中的几句经文,读懂、吃透,即可开宗立派。到今天也有人这样干,前些年不是出了个什么“桂枝派”、“附子派”吗?
这样一来,《黄帝内经》被历史上的各宗各派,分割、撕碎,但见经方流行,反而失去了《内经》整体。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医师,反反复复,在体会着、琢磨着、感悟着、诠释着,并将自己的感受一点一点记录下来。然而,最终所有的人会发现:我们一辈子都在这座大厦中转悠,可并没有为这座大厦增添一砖一瓦。
疑问
为什么大家都读不懂《内经》呢?这只能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中医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要么就是我们看问题的方法错了。中医在几千年的实践中被反复证明是有效的,看来错不在中医本身,而在于我们。
那么,我们错在那里呢?
在读中医之前,我们大家有一些不约而同的假定:第一、人类只有一条命,那就是肉体生命,肉体死了,生命也就离我们而去了。第二、解剖学告诉人们,人类与一只动物在构造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器官运行的原则大体相似。取类比象,一匹马与一个人,应
该没有本质的区别。比如说抗生素,用到人的身上,与用到马的身上并无区别。第三、医学针对的主要是人类的肉体生命……等等。这是人类可以理解的,现代医学也是这样建立的。
可问题是:万一以上我们对中医学理解的方法和角度是错误的?万一《内经》在字里行间还潜藏着其他一些命题?万一人类的生命有全新的结构……那我们可能就错得没谱了。从几千年来,我们对中医理论原地踏步的事实看,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问:创立《黄帝内经》的年代,人们怎么去讲述人类生命的故事?那还用问吗!当时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相信人有灵魂的。那么,当时人们会不会将这种思想带入到所创立的医学里呢?当然会了,这还用问吗!
好啦!关键的问题来了:今天的的人们会不会用灵魂的观点去研究《黄帝内经》?这还用问吗,当然不会了!因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那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你凭什么读懂《黄帝内经》?
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些“万一”,从整体上看看这部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医学著作。只要你曾经
细细读过这本书,立刻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这是关于人的医学吗?似乎不像!具体地说,有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
1
中国有发达的解剖学,而中医并不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之上
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而要研究人体生命现象,就离不开解剖学。心脏在什么位置,肝脏起什么作用,肺叶又有什么功能,食物是如何消化的,甚至大小便是如何出来的,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解剖学来得到。一般的规律是:解剖学越发达,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就越准确,所建立的医学也就越高明,它达到分子的水平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基因医学。因此即使在今天,我们也离不开尸体解剖,各医学院都有解剖课,修不够学分是不能毕业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4:2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1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帝内经   素问   内经   生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