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疲劳综合征、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有关

肠道微生物与疲劳综合征、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有关
一、肠道微生物与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一组以不能通过休息得到缓解的疲劳为主要特点,并伴有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常规检查没有异常发现,无法归入已知任何疾病的综合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临床上以精神紧张、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呈日益增高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此病危及世界人口的20%—25%。因此,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CFS患者胃肠道功能失调,,黏膜免疫异常, 循环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与健康被试者相比,CFS患者肠道菌发生了改变,包括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粪链球菌则大量增加。另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的改变还可能与CFS患者的认知及情绪状态,特别是焦虑有一定的关系。
二、用益生菌抑郁症(文章来自《中国科学报》)
早在20世纪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尔松教授就提出由肠管、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目前,逐渐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会通过肠—脑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近年来,抑郁症在各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到2020 年抑郁症可能上升到第二位。新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平衡肠道菌可能是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体育课件
益生菌左右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还包括有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障碍等症状。抑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暗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表现,生理生化异常例如脑5-HT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增加、慢性炎症,以及菌改变,益生菌都可以产生影响。
ap1000核电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鼠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新近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了大鼠肠道菌的改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记忆受损,同时伴随有类似于抑郁症的生理生化异常表现。
而当研究人员为这些大鼠补充瑞士乳杆菌NS8,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改善焦虑、抑郁和记忆,还能调节生理生化指标,整体效果优于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这个结果也暗示着,补充益生菌可能是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事实上,关于益生菌可以作用于情绪的研究并不在少数。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就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
他们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结果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前者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也比较小。
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伽马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
发生了改变,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
肠道菌如何影响大脑
早在20 世纪人们还很难想象肠道菌与大脑之间的联系,然而随着对肠道菌调控功能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认为,肠道菌不仅调节肠道,还能影响脑的活动甚至行为。对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金锋而言,这个偶然的发现最早是在2003年。此后,研究小组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寻答案——肠道菌和大脑究竟是如何互相作用的。
金锋介绍说,肠道的神经元一直被误以为仅仅是控制消化和蠕动,实际上肠道通过迷走神经直连头脑,可以将信息从肠道传播到头脑。肠道拥有独立于大脑的复杂神经系统,其神经元数量远远超过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肠脑负责向头脑递送所需的95%的五羟胺和50%的多巴胺。如果肠道传递的这些物质减少,会使信息传递减少。如果将迷走神经切断,动物的很多本能行为会消失。“因此,肠道菌正是通过由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的肠—脑轴影响脑和行为的。”读书莫放拦路虎
不过金锋也指出,肠—脑轴的3 条途径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肠道菌可能通过其中一条或多条途径影响脑功能和行为,不同的肠道菌也可能对肠—脑轴产生不同的影响。
与抑郁症的相互作用
如果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未来一种新的或者辅助心理疾病的方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微生物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恐怕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肠病、过敏等并发症,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对这些疾病的可以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分数。金锋表示,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益生菌可以胃肠病、过敏,且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能够纠正免疫失衡。
沈晗耀
此外,肠道菌会影响宿主的代谢。例如,氨酸的代谢与抑郁症有关,氨酸是5-HT 的前体,氨酸耗竭能引起抑郁。抑郁症患者脑内5-HT 水平降低,在感染状态下,微生物可能影响氨酸代谢。而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5-HT 前体氨酸的可获得性来最终增加5-HT 水平从而改善情绪。
抑郁的动物实验模型还发现,补充益生菌能改善抑郁大鼠的情绪状态,影响各种生化指标包括脑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CRF 和血浆皮质酮、氨酸代谢途径中间产物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锋团队新发现NS8通过纠正环境压力和遗传缺陷两种完全不同抑郁模型的异常菌,显著减少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从菌—肠—脑轴的多种途径纠正生理异常,达到目的。
在环境压力模型中,NS8直接参与纠正大鼠的异常菌,通过神经(恢复海马5-HT和NE水平,增加海马BDNF mRNA表达)、免疫(提高血浆IL-10水平)和神经内分泌(降低血浆CORT和ACTH含量)等多条途径,减少了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焦虑样行为,缓解认知损伤。遗传缺陷模型中,NS8参与改善该品系大鼠的菌异常,通过神经(增加海马DA和BDNF含量)和神经内分泌(增加海马GR含量)途径,降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这种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抑郁。
金锋坦言,目前关于益生菌改善情绪和行为的证据还主要集中在动物研究,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还是健康人。
但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中,研究者们在实验前以及服用益生菌发酵的酸奶或是安慰剂3 周后,对健康被试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实验前高抑郁水平的被试在服用益生菌后,他们的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在一项初步临床研究中,服用干酪乳杆菌两个月相对于安慰剂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足以说明益生菌在改善人类情绪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有关
儿童自闭症(autism)也称孤独症,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出三大症状: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
自闭症一般在3岁前发病。有的患者在6—24月就表现出孤独症症状,但也有患者前期发育正常,在2—3岁时出现退行性变化,语言和社交机能丧失。在1980年以前,孤独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时间,孤独症患者发病率逐年提高,诊出率提高到原来的10倍多。
孤独症是一类多因素导致的综合征,基因等遗传因素的病因已经得到证实,同时,也有人
提出各种可能的因素,如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营养缺乏、重金属代谢异常(特别是汞异常积累)、出生时父母年龄、父母疾病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与孤独症的关系。美国芝加哥拉什医学院胃肠病营养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自闭症、老人痴呆等与肠道菌有重要关系。研究发现,当人体肠道菌里的一种芽孢杆菌数量占优势时,会分泌神经毒素,造成腹泻或对神经的侵害,儿童自闭症与此有直接关系。nc4400
美国学者博尔特(Bolte)认为,孤独症可能是由于长期亚急性破伤风梭菌(C.tetani)(致病性梭状芽孢杆菌的一种)感染所致,胃肠道感染这种病菌后,释放的神经毒素通过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水解突触囊泡的小突触泡蛋白,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引起了孤独症的各种行为表现,而抗肠道梭菌的可减轻孤独症的症状。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家 Emma Allen-Vercoe 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 10 多年研究后指出,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是人类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所在。微生物做了大量有助消化的工作,更多证据还表明,其还能帮助人体抵御
哮喘、病原体、过敏、糖尿病,甚至某种形式的自闭症和癌症。
Allen-Vercoe 目前还在和西安大略大学的同行合作研究退化性自闭症。这种自闭症通常还伴有肠炎和某些种类的细菌增生。她领导的圭尔夫大学研究小组最近还发现,结肠肿瘤中存在大量的具核棱杆菌。这是一种口腔微生物,它们在结肠肿瘤里干什么呢? Allen-Vercoe 正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一起寻答案。
最新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一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丙酸,可引起大鼠患孤独症。这些发现都提示了孤独症患者的肠道菌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梭状芽孢杆菌类。因此,通过益生菌促进肠道菌的平衡,抑制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减少有害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将是孤独症的有效替代手段之一。
四、肠道微生物与焦虑症
去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神经科学协会年会上,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神经学家约翰·克莱恩和他的同事报告,他们让22个人服用一种含有长双歧杆菌的胶囊,连续4周后询问他们的状况。志愿者们表示,觉得日常的压力感减轻了,记忆也更敏锐了。在面对压力时,
他们皮质醇(与压力相关的激素)水平更低。虽然大脑是否真能从中获益还比较微妙,但这些结果受到了广泛关注。
动物和人体实验均有结论
最近研究发现,寄居于肠道的细菌能改变脑的工作方式。通过无菌鼠(在无菌环境中出生和培养的小鼠)实验发现,这些小鼠的纹状体、海马体、杏仁核和下丘脑等关键脑区和正常小鼠有所不同,表现出各种奇怪行为,如反社会倾向、记忆问题、鲁莽轻率等。此外,果蝇体内的微生物还能影响它们选择配偶;刺蜂的微生物会影响它们繁殖,防止不同物种融合。这些实验表明,微生物可能以复杂而广泛的方式影响着动物行为。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19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肠道   研究   菌群   发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