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老师学习《伤寒论》40年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备受启发

肖相如⽼师学习《伤寒论》40年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备受启发
我是肖相如,今天要跟⼤家分享的是,怎么才能学好《伤寒论》,我先跟⼤家分享我学《伤寒论》的经历。
备考伤寒专业研究
我是1984年考到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的研究⽣,我的导师是湖北中医学院的李培⽣先⽣和梅国强先⽣。
我们湖北中医学院最早是1978年开始招中医研究⽣,那时候主要的专业就是伤寒和内经。因为刚开始招研究⽣,⼀是专业很少,⼆是招的名额也很少。
84年,我考研究⽣的那⼀年,湖北中医学院的伤寒专业招2名研究⽣,那⼀年有两百多⼈报考。⽽且那⼀年湖北中医学院78级的还有⼀位学⽣,他是在中南五省的联考中,伤寒论得了满分。湖北中医学院给他的承诺是,如果你报考湖北中医学院的伤寒论专业的研究⽣,你的专业是免试的。
⼤家想⼀想,如果他要是报考的话,我们就只有1个名额了,后来,这个同学就真的是报考了,我们那个时候这种形势是多么的严峻。
那我准备考《伤寒论》的研究⽣,我怎么准备的呢?在这之前,也就是有三年的时间,我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背伤寒论。每天早上⼀般都是五点多钟起床,先去跑步,跑完步以后,就是背伤寒论,早上必须要背,然后有时间那就背。
背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这个伤寒论,你随便说哪⼀条那就可以背出来,也可以倒着背,也可以横着背。总之,就是你要把它背的很熟,⼤家以后可以去试啊。
如果你的原⽂没有背熟之前,你是很难⼊门的。因为说原⽂你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这条原⽂是什么。⼀旦你的伤寒论的原⽂背熟了以后,你就会觉得你已经产⽣了⼀次飞越了。
就是我们在讲伤寒论的时候,第⼀,你知道这条原⽂是什么,你知道这条原⽂在说什么。这个时候,你的理解就会要容易的多,所以背伤寒论是必须的啊。
因此,我在上研究⽣之前,就是⾃⼰背伤寒论,背了三年的时间。除了背伤寒论,我们还要去理解,背是基本功。
理解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将伤寒论⾥⾯的主要的⽅、证、药进⾏归纳整理。⽐如说,伤寒论⾥⾯的⼩便不利有多少?⼤家想⼀想,有五苓散、有猪苓汤、有这个柴胡桂枝⼲姜汤、有真武汤等等。就是说要把这些有⼩便不利的⽅证进⾏归纳。
因为考试的时候很可能就要考到⽅证的,就要考到归纳,就要考到⽐较的。
所以就是将伤寒论⾥⾯的这些⽅、这些药⼀个⼀个的进⾏归纳,那时做的笔记有好多本。
⽐如说伤寒论⾥⾯的咳嗽,伤寒论⾥⾯的发烧,伤寒论⾥⾯的下利,伤寒论⾥⾯的⼩便不利,伤寒论⾥⾯的头痛等等。
⽐如说伤寒论⾥⾯的咳嗽,伤寒论⾥⾯的发烧,伤寒论⾥⾯的下利,伤寒论⾥⾯的⼩便不利,伤寒论⾥⾯的头痛等等。⼀个⼀个的进⾏归纳。
再就是将这个⽅、证的条⽂进⾏归纳。⽐如说,伤寒论⾥⾯有多少条⽂是⽤⼩柴胡汤的,这些⼩柴胡汤的⽤法上⾯,它们有什么区分。伤寒论⾥⾯有多少条⽂是⽤桂枝汤的,有多少条⽂是⽤⿇黄汤的,就是要将这些进⾏⼀个⼀个的归纳。
你只有把这些东西掌握清楚以后,你考试的时候你才能够很清楚了。我们先要背,然后就是对它进⾏归纳、整理。
那⼀年我们湖北中医学院招2个研究⽣,我们有两百多⼈报考。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有3个⼈,⽼师觉得他应该要。第⼀个,是他的总分是第⼀名的。第⼆个,就是我的总分是第⼆的,但是呢专业分是第⼀的。还有⼀个呢,就是我说的我们还有⼀个专业免试的⼀个同学。
那就是说我们伤寒这次招⽣,有3个⼈考试很好的,是⽼师希望要的。但是呢,我们只有2个名额。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导师梅国强教授和李培⽣教授就去我们的研究⽣科去商量。
那⼀年,正好我们有⼀个专业的没有招到⼈,另外⼀个专业的有⼀个指标可以空出来,但是我们这个专业呢,我们导师原来只有两个名额,现在说想招3个。为什么呢?因为3个学⽣都不错啊,所以就跟我们的研究⽣科去商量。研究⽣科也觉得这3个同学是不错的,很不容易。然后研究⽣科说呢,还要去跟省教育厅,⾼教司的⾼教处去报告,然后他们批准了,才能够多招⼀个学⽣。
最后呢,我们的报告送上去,省教育厅的⾼教处的批准了。所以那⼀年,我们是扩招了⼀名。就是从两百多⼈⾥⾯,我们招了3个学⽣。要是不扩招呢,很可能我就上不了这个研究⽣了,这就是我考研究⽣的时候这个过程。
研究⽣伤寒专业3年学习
我们考上研究⽣以后,⼜跟李培⽣教授,跟梅国强教授,认认真真地在他们门下,⼜学了三年的伤寒。
那个时候李培⽣教授和梅国强教授,他们每个星期会给我们进⾏⼀次答疑。就是我们在读伤寒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提出来,李⽼师和梅⽼师他们给我们解答。这个我们叫答疑,就是研究⽣的答疑,我们平时主要的时间就是在读经典,然后上研究⽣的专业课程。
在这个答疑的过程中,是督促我们去读书,督促我们去发现问题,督促我们去提出问题。否则,你不读书,其实你是很难真正地提出问题来的,所以这就是我学伤寒的这个时间,整整的就是六年的时间。
84年之前,我为了考伤寒论的研究⽣,就⾃⼰学伤寒论,学了三年。考上湖北中医学院的研究⽣以后,⼜跟随李培⽣先⽣,梅国强先⽣,在他们的指导之下,⼜学了三年的伤寒,专门的学了六年的伤寒。
跟随时振声教授攻读肾病博⼠
那你的伤寒学好了吗?当然没有学好啊。事实上,从这之后,我的主要的时间精⼒,其实都是跟伤寒论在打交道。为什么呢?我是84年考到湖北中医学院,读的伤寒论专业的研究⽣。我86年⼜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跟时振声教授学肾病,攻读肾病的博⼠学位。
那时振声教授是著名的肾病学家,⼤家都知道他是研究肾病,治肾病的,但是呢,时振声教授还是著名的临床伤寒学家。他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研究⽣部是给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上伤寒论课的。他对伤寒论的理解研究,绝⼤多数都来源于临床实践。
所以⼤家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时振声教授关于伤寒论的论述,那都是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具有⾮
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常⾮常的宝贵,在临床实践的伤寒学派⾥⾯应该是⾸屈⼀指的。⼤家只要有机会去读了时先⽣的著作,你们就能发现时先⽣对伤寒论,那⽔平是相当相当之⾼,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因此,我跟着时振声先⽣的三年,虽然我也学肾病,但是呢,因为时⽼师他看病⼤多数的时候⽤伤寒⽅、⽤⾦匮⽅、⽤温病的⽅。很多时候,他会跟我们讲伤寒、⾦匮、温病,这些⽅怎么⽤。
所以肾病的⽅⾥⾯,⼤部分就是我说的这三类⽅,⾦匮、伤寒的⽅,温病的⽅,还有⼀部分是他⾃⼰的⽅。因此,我读博⼠的时候学的虽然是肾病,但是没有离开过伤寒论。
教伤寒⽤伤寒
uu定制网我博⼠毕业以后,我留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在研究⽣部,也是西苑医院的肾病科。⼀⽅⾯是看肾病、研究肾病、学习肾病,⼀⽅⾯我也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研究⽣部,给他们教伤寒,给研究⽣教伤寒。
所以,我⼯作以后的主要⼯作其实是教伤寒论。⼤家想,教研究⽣的伤寒论,那我们就得要学习,否则这个课你怎么上。学⽣能不能爱听你的课,这必须要你的课能够给学⽣带来新的感受,否则这个课你也没法上。
再后来,我就调到北京中医药⼤学,也是在伤寒论教研室的教伤寒论,⼀直到现在。那我学习伤寒论
、教伤寒论、⽤伤寒论,也有⼏⼗年了。那现在是不是说⽔平就很⾼了呢?不是。还有很多问题,我们也还不明⽩。所以,即使是现在,我每⼀次上课之前,我也得要备课。我也要讲伤寒论的这些发现的问题,进⾏思考,进⾏研究。
所以,⼤家事实上现在也能经常看到在我的⾥⾯,还有关于伤寒论的这些认识。以前可能有的认识是不对的,现在可能我们会慢慢的去进步、去发展,去进⾏新的思考。
这就是我和伤寒论,可能这⼀辈⼦就要跟伤寒论打交道了,主要跟伤寒论打交道了。所以我现在的⼯作也还是如此,在北京中医药⼤学教伤寒论,然后临床看肾病。那看肾病也主要⽤的是伤寒、⾦匮、温病的⽅。
成名医必须学好伤寒论
事实上,我们古今中外⽐较成名的医⽣,他们都不能离开伤寒论,他们也都必须学伤寒论。我已经反复地不知说过多少次,告诉⼤家,不学好伤寒论,你将不可能成为⼀个合格的医⽣。那还不要说你是名医了,你根本不可能是⼀个合格的医⽣。
所以中医必须读经典,经典⾥⾯的重中之重的就是伤寒和内经。内经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思维⽅式,伤寒开启了中医临床医学的模式和⽅式。
学不好伤寒论不可能成为⼀个合格的医⽣,更不要说是名医了。凡是⽐较有名的医⽣,他们⾸要的任务就是学伤寒论,⼀辈⼦地学伤寒论,没有⽌境。
如果你没有伤寒论的基础,你不可能真正的有疗效,所以伤寒论对中医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将近两千年的时间⾥⾯,伤寒论最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
所以我现在再告诉⼤家这么⼀个概念,我们中医的书可以叫做汗⽜充栋,也就是说多如⽜⽑。在这汗⽜充栋的著作⾥⾯,被所有的⼈认可的,我们必须要读的书,那就是四⼤经典。四⼤经典⾥⾯,重中之重的就是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从它们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只有黄帝内经可以和伤寒相提并论。但是⼤家现在想,黄帝内经它不是同⼀个时代的产物,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就是说它是⼀个集体的著作。
⽽伤寒杂病论是明确的,是张仲景写的,⽽张仲景的这个书,给我们奠定了中医的临床的基础。到现在为⽌,还没有发现有哪⼀本书能够替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就是它的重要性。
所以说,从个⼈的学术成就⽽⾔,⽆论是谁,古今中外的医⽣,没有⼈能够跟张仲景同⽇⽽语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张仲景称为医圣,我们必须要学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原因所在。
学好伤寒的基本⽅法
游白水书付过
那我们现在再跟⼤家简单的介绍,学习伤寒论的基本的⽅法。这是我摸索出来,也基本上得到⼤家公认的⽅法。
1
背原⽂
⾸先第⼀个,那你就是必须背伤寒论的原⽂,不背原⽂是不可能的,仅仅背原⽂是不够的。
重庆pm2.5
⾸先要告诉⼤家的是,不背原⽂你就不要说你想学中医。不背原⽂你就不要跟我说,你把伤寒论学成怎么样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背原⽂是基本的功夫。
对于伤寒论,你⾸先得记住了,有⼀些条⽂你记住了,你基本上就可以⽤了。⽐如说379条“呕⽽发热者,⼩柴胡汤主之”,你记住了这条原⽂,其实你就学会了⼩柴胡汤的⼀个⽤法。
什么意思?就是发烧、呕吐并见的时候,⽤⼩柴胡汤它就好了。因此,背会了原⽂,很多⽅你就已经会⽤⼀部分了,基本的⽤法你就会了。你会⽤了,你⽤的有效了,你学习中医就有了信⼼,就有了基础。
我们很多医⽣,他们都是从背原⽂开始,⽤原⽂提⽰的⽅治好了病,开始建⽴信⼼的。
核酸分子杂交⼭东中医学院的李克绍先⽣,那也是⽐较著名的临床家。他说他学中医,其实最开始就是因为背了⾦匮要略的痰饮病篇的第⼀条,“夫短⽓有微饮,当从⼩便去之,苓桂术⽢汤主之,肾⽓丸亦主之”。
他就是碰到⼀个短⽓的病⼈,他记住了这条原⽂,然后他就试⽤苓桂术⽢汤,这个短⽓的病⼈真就被他给治好了。因此,他就确信伤寒⾦匮那就是⾏,那就是要学这个。所以李克绍先⽣在伤寒界是很著名的,以临床疗效好⽽著名,他学医就是这么开始的。
所以,你不记住原⽂,也就很难说你把伤寒论学好了。记住了原⽂,你就有了基础、奠基。所以凡是说要考我的研究⽣,要跟我当徒弟,或者说我教的学⽣。我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你必须要先背会伤寒论,背会⾦匮要略,背会温病条辨。否则,你就别说想来跟我学习。
我的意思很明确,如果你将伤寒论,将⾦匮要略,将温病条辨,你真正的背会了,其实,你这个医⽣就不会差的。如果你⾦匮、伤寒、温病都不会,你说你是⼀个好的医⽣,没有谁相信你。
到现在为⽌,我所教过的很多学⽣,他们有的已经⼯作了⼗⼏年、⼏⼗年后,现在⼜重新想回来再我学伤寒。跟我说,我们⾮常⾮常地后悔,当时没有听您的话,伤寒论没有背会,现在在临床上才知道这个重要性,所以现在有很多学⽣就重新再开始,再来背伤寒论。就在我们线上书院⾥⾯,也有很多学⽣,就是为了这个⽬的⽽来的。
所以我告诉⼤家,你不背伤寒论,那是不可能的,不背会,你将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但是,只要你记住了。你是可以理解的,你最终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没有记住,你说我能理解,那是不可能的,你说我把书⼀打开,看到这条原⽂我就会了,我就知道了,那书⼀合上,那我⼜忘记了,我⼜记不住了,那有什么⽤呢?
所以我反复的跟⼤家强调,医学,它确实是很⾟苦的⼀门学问。在我们所有的学科门类⾥⾯,医⽣⼤概是最⾟苦的。为什么呢?它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论是西医中医都⼀样。你想⼀想,西医的解剖你得记,药理你得记,对不对呀,这些基本的指标你得记,对不对呀,基本的疾病的诊断标准你得记,对不对呀,不记,你怎么当医⽣啊。
好,我告诉你了,你四⼤经典你得背对不对呀,中药你得背对不对呀,⽅剂你得背对不对呀,然后经络你得背对不对呀,⽳位你得背对不对呀。这些东西不背,你怎么当医⽣啊。
浙江癌症村我们现在有很多⼈看不上,说您怎么天天就搞这么笨的事情呢,就是死记硬背那⾏么?当然仅仅死记硬背不⾏,但是不死记硬背那就更加不⾏,对不对。我们现在有很多⼈,以为我们有个电脑,有个⼿机,⾥⾯什么东西能没有啊,我⽴马分分钟我都给你出来了对不对呀。但是⼤家想⼀想,您能拿着⼿机天天去翻?去看病去?您能就天天让病⼈等着您,我从电脑上给你出来看病去,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告诉⼤家,背伤寒论是第⼀步的功夫。不背伤寒论,你不可能真正学会伤寒论,你也不可能真正地去理解伤寒论。那你也不可能真正地成为⼀个合格的医⽣。这是学伤寒论的第⼀步的功夫,你必须给我背啊。
所以⼤家不要有为难的情绪。你要想学中医,连背会伤寒论的信念和决⼼都没有,那你就趁早改⾏。
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中医读经典的团队⾥⾯,有背伤寒的这个班,就是为了帮助⼤家克服这种为难情绪的。⼤家⼀起,现在我看效果是很不错的。所以⼤家⼀定要建⽴信念,如果你连背会伤寒论的信念都没有,那你要重新的再思考、再来问你⾃⼰,你是真的想学中医么?你是真的热爱中医么?
2
抓“特异性”⽅证
抓“特异性”⽅证
不背伤寒论的原⽂是不⾏的,仅仅背会原⽂是不够的。所以第⼆步,我们要抓伤寒论⾥⾯的重点的内容,就是⽅证。
伤寒论⾥⾯,我们上⼀次课讲特异性⽅证,已经跟⼤家举例了,⽐如说第12条太阳病“太阳中风,阳浮
⽽阴弱,阳浮者,热⾃发;阴弱者,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鸣⼲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疼腰痛,⾻节疼痛,恶风,⽆汗⽽喘者,⿇黄汤主之”,等等。在伤寒论⾥⾯,它主要都是由这样的⼀些条⽂构成的。
⽽这些条⽂⾥⾯绝⼤部分讨论的是⽅和证的问题。它的格式基本是相同的,就是前⾯叙述证,后⾯是⽅,只要你有前⾯的证,就是⽤后⾯的⽅。
所以,伤寒论的核⼼内容,⼤家回去看,主要讨论的是⽅证。⽅证⾥⾯有主之,有宜,有可与,有不可与。还有最后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我们上⼀次在特异性⽅证⾥⾯跟⼤家强调了这个问题,⼤家要抓住这些主之的条⽂,就是有⽅证的条⽂,弄清楚这些⽅证之间的关联程度。特别是要牢牢地掌握主之的这⼀部分条⽂,是伤寒论⾥⾯的最精华的部分,最核⼼的部分。
如果学伤寒论,你连这个主之的条⽂都没有学会,那就坏了,没有抓住重点。那伤寒论主要在讨论⽅证,但是我们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其实现在是出了⼀些问题。
本来伤寒论讨论的是⽅证,但是到成⽆⼰的时候,也就是⾦元时期的成⽆⼰,他开始对伤寒论进⾏注
释,就是成⽆⼰的《注解伤寒论》。它是对伤寒论进⾏全⽂注释,⽽且,他有⼀个很重要的特⾊,就是叫做以经解论。也就是他完全依据内经的理论对伤寒论的条⽂进⾏注释,进⾏解释。所以⼤家学伤寒论说有什么参考书要学呢,那这个成⽆⼰的《注解伤寒论》⼤家肯定是需要看的,他是第⼀个对伤寒论进⾏注释的,⽽且是⽤以经解论的⽅式,就是完全根据内经的⽅式对伤寒论进⾏注释。他注释成就了他的名声,就是他是第⼀个注解伤寒论的,也给我学时学习⽅和研究的⽅式。所以从成⽆⼰之后,注解伤寒论,就是对伤寒论进⾏注释成了⼀种热门的活动。
所以,成⽆⼰以后的很多著名的医⽣都会有伤寒论的著作,都会对伤寒论进⾏注释,这个注释是有好有坏的。好的是它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些思路,对不容易理解的可能它会给我们⼀些理解的⽅式。但是坏的是什么呢?坏的就是把这个张仲景的以⽅证为主的伤寒论变成了⼀种以内经为主的,以思辨为主的伤寒论,以注释为主的这种伤寒论。所以伤寒的整个学术⾥⾯,不同的医家对伤寒论进⾏注释,每⼀个医家提出⾃⼰的⼀套⼀套的理论,结果把伤寒论弄得⾯⽬全⾮了,已经完全背离了伤寒论基本的意思。足球怪史
现在⼤家说,那伤寒论讨论的就是辨证论治,伤寒论不是在讨论⽅证,为什么呢?因为⼤家学的伤寒论就是辨证论治的,我们早期学的时候,认为伤寒论就是辨证论治的,对不对啊。那现在⼤家再认真的回去看,伤寒论真正讨论的是⽅证。在我们中医的历史上⾯,真正理解⽅证的⼈并不多,但是这些⼈那都是⾮常⾮常著名的⼈。
在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著名的医⽣是很多的,但是真正的将伤寒论的⽅证能够理解的⼈并不多。我跟⼤家举例,⽐如说,唐代的孙思邈,他就认为伤寒论主要在讨论⽅证,他说伤寒论是⽅证同条,⽐类相附的。孙思邈很厉害了,除了张仲景以外,我看能⽐孙思邈⽔平⾼的⼈还真不多了,这是唐代的孙思邈,他认为伤寒论就是讨论的⽅证。
⽐如说徐灵胎,也叫徐⼤椿,这个徐灵胎可能是我们古今的医⽣之中,最博学的⼀位。我们原来上海的程门雪先⽣有⼀副名⾔,他写的是说“徐灵胎书续五千卷,叶天⼠凡更⼗七师”。这是程门雪先⽣⼼⽬中最崇拜的两位医家,徐灵胎他读了有五千卷的书,那⼤家想⼀想我们读了多少书,叶天⼠他拜了⼗七。所以这两位在明清时期,以及在医学界是很著名的。
这个徐灵胎他就认为,伤寒论主要是在讨论⽅证。因此他有⼀本书就是叫《伤寒论类⽅》,是根据⽅来进⾏归类的,那这个徐灵胎很厉害对不对呀。
在清代还有⼀个研究伤寒论很著名的医⽣柯韵伯,柯韵伯他的书叫《伤寒来苏集》,《伤寒来苏集》其实也是以⽅类证的。可以说,在伤寒论的注家⾥⾯,柯韵伯是独领风骚的,他受到了绝⼤多数的⼈的这种尊重和敬仰。
我们读书的时候,李培⽣教授就要求我们要学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学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学钱潢的《伤寒溯源集》,再就是学成⽆⼰的《注解伤寒论》。⾜见他们⼏位在学术上的地位
是很⾼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0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伤寒论   研究   肾病   可能   没有   教授   时候   专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