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的精髓,就这7点

辨证论治的精髓,就这7点
小 编 导 读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其方法和效果与医者立足于不同认知视角或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由此,古今名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辨证切入点,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并相互补充。这些辨证方法怎么理解?有哪些特和优势?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1.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指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对纲领性的证候性质进行辨别的一种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和基础,其他辨证方法都或显或隐地包含了八纲辨证内容,是对疾病病性、病位从宏观视角层次上的整体把握
枕部八纲辨证之意最早隐含于仲景以降的古代许多名医著作之中,其说则由张景岳、程钟龄等人
明示,其中张景岳认为八纲之中的阴阳为纲中之纲,更多的名医尤以重视对虚、实、寒、热四纲之辨。
八纲辨证的视角是从整体上把握病证的基本属性,因而具有普适性——其他辨证方法皆含有此意。但对于八纲辨证的切入点,见仁见智,如有人喜欢首先把握阴阳,有人喜欢首先把握虚实,也有人喜欢首先把握寒热或表里,其实都不矛盾,难点在于从某个切入点入手之后能否进一步从不同层次全面而系统地把握病性。
2.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多用于外感伤寒的辨治过程中,也可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
六经的概念源于《黄帝内经》,但“六经辨证”则由张仲景所创,是历来中医学诸多辨证方法中最具争议的一种,尤其对六经辨证的六经所指为何分歧多多,如有人认为六经为《黄帝内经》中的经络之经,也有人认为六经系指病类或系指病证之分野及部位或系指六经气化等。且不谈古代百余名医家对六经内涵之争,现代伤寒名医诸如刘渡舟、陈亦人、裘沛然、姚荷生、万友生、熊曼琪、李培生、胡希恕、李克绍、郝万山等之间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但这些争议,并未影响其临床疗效,可见不同辨证方法不过是辨证过程中切入点的视角不同而已,所谓“医者意也”,无需对其过分强调统一,也永远无法统一。sack
无疑,以六经为切入点把握病证是医圣张仲景给于后人一种崭新而完整的“治病求本”视角及其运用方法的示范。pgm_430mei无论外感内伤,在把握六经不仅不能离开经络学说,还必须认识到六经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将六经中的任何一经割裂开来单独对待抑或陷入六经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还必须着眼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之八纲,还必须兼顾于脏腑
至卫气营血或三焦,多层次进行辨析病机之演变,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3.脏腑辨证荧光发射光谱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别证候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变性质,理论基础是藏象学说,属病位辨证,尤其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都已有脏腑辨证之意,华佗《中藏经》首次从脏腑虚实寒热进行辨证,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分列方药,张元素《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用药式》以及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则对脏腑辨证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这一辨证方法之所以仍为目前《中医内科学》所沿用,在于《黄帝内经》中的四时五脏阴阳作为理论核心,以五脏统领辨证思路有其理论基础。
近几十年来,一方面,中医内科领域对于脏腑病证的分类方法见仁见智,最代表的当属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至于诸如痹证、汗证、痰饮、癌病等难以归属于某一脏腑范围,其不足似也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对于五脏是否各有气血阴阳也是学术争议的重点之一。对此,在笔者看来,如能回到气为一元,五脏是由人体一气所分,而有五脏之气这一基本原理,那么,每一脏气必各有其特点,是否一定将每一脏气都分为气血阴阳,则没有再强调统一认识的必要了。利维爱
高斯分布
无疑,脏腑辨证的前提是立足于藏象学说,而后者是基于解剖脏器概念基础上的人体整体功能分类。一方面,五脏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黄帝内经》还另将人体分为十二脏腑,所谓“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所以以五脏为切入点旁及六腑、肢体经络、五官七窍的辨证视角,必须进而深入到脏腑的阴阳气血津液及其虚实,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病证的真正本质。另一方面,尽管有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脾胃、君主之官为心、疏泄之官为肝、华盖之官为肺之别,但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的而不是孤立的,如以某一脏腑作为切入点的一种视角,仍然需要在此基础上旁及他脏,否则背离了五脏一体藏象学说的基本原理。如不少学者倡导“从某脏论治某病”的思路无疑容易陷入孤立地看待一脏一腑与某病的线性思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5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70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辨证   脏腑   方法   把握   视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