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呼吸道传染健康

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
研究
娄方丽,温丹果,简 俭,姚 弛,李国静,田 辉党员二楞妈
摘要 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但由于病原体不断变异使病情更复杂,呼吸道传染已逐渐呈现出慢性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社区老年人,危害更严重,已经成为其慢性危险因素㊂本研究基于风险评估模型,从致灾因子危险性㊁承灾体暴露性和承灾体脆弱性3个方面对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风险的监测预警㊁分析和上报4个环节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㊂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预防;控制
漫友商城K e y
w o r d s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c o n t r o l d o i :10.12104/j
.i s s n .1674-4748.2023.03.019  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㊁
传播范围广,具有突发性㊁长期性㊁复杂性㊁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容易大规模暴发流行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㊂病原体不断变异使病情更复杂,如已经在全球肆虐的未被完全控制的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C O V I D -19
)
,对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危害更严重㊂各国疾控部门已开始加强对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的关注力度,不断开展风险管理相关工作㊂本文将基于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并对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分析㊂1 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辽宁工业大学探索网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指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㊁
导致病原体由呼吸道侵入引起人际传播疾病,造成人员死亡㊁城市或区域系统功能紊乱㊁财产损失等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㊂健康风险大小由致灾因子危险性㊁承灾体暴露性和承灾体脆弱性3个方面共同决定㊂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为:R i =E i W e ˑV i W v ˑH i W h ,其中R i 为
i 区域面向呼吸道传染病的居民健康综合风险值,
其值越大说明该区域居民健康风险越大;E i ㊁V i ㊁H i 分别为
i 区域居民健康风险的暴露性㊁
脆弱性和危险性的数值;W e ㊁W v ㊁W h 分别为3个指标的权重[1]
2 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分析2.1 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2.1.1 近距离飞沫 与病源近距离接触的飞沫传播具有较大危害性,与病源越接近,传染风险较高,与病源距离增大则传染风险逐渐减小㊂近距离传播包括
基金项目 贵州省中医药㊁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编号:
Q Z Y Y -2021-068;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编号:g z w j k j 2020-1-217;贵中医博士启动项目,编号: 2020 34号;贵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校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编号:贵中医教学工程合字 2020 38号㊂
作者简介 娄方丽,副教授,博士,单位:550025,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温丹果㊁简俭㊁姚弛㊁李国静㊁田辉(通讯作者)单位:550025,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㊂
引用信息 娄方丽,温丹果,简俭,等.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研究[J ].全科护理,2023,21(3):370-372.
1~2m 的飞沫传播以及1.5m 的空气传播㊂呼吸㊁
谈话㊁咳嗽和打喷嚏等呼吸活动产生的飞沫会在扩散过程中持续蒸发,直到与周围环境达到热湿平衡,内部留下不溶性的飞沫核㊂飞沫接近蒸发结束的时段是传播
关键阶段[
2
]㊂2.1.2 封闭环境气溶胶 室内㊁
交通工具等相对封闭环境中,说话㊁大笑㊁咳嗽㊁打喷嚏等排出的液滴即气溶胶,在呼出人体后1s 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促进病毒传播,对周围人员健康造成威胁㊂此外,气溶胶携带的病毒可以短时间存活于环境及物品表面,易感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后触碰眼睛㊁鼻腔㊁
口腔等部位的黏膜而感染[
3]
㊂应适当控制公共交通工具上座率,分散㊁隔位就座,并在交通工具后部设立暂时隔离区㊂加强对发热人员的监测和医学观察,加强流出㊁流入人员监管措施,严格对陆路㊁民航㊁水运等交
通设施的人员防控[4]
㊂2.1.3 室内流场和呼吸状态 室内流场和呼吸状态有助于预测易感人在室内环境的感染风险,可通过评估暴露剂量㊁暴露时间㊁肺活量等因素制定防控策略㊂病源正常呼气㊁与病源相距1.0m 时,无论置换通风或混合通风,病源对易感者的干扰很小;而当病源咳嗽㊁置换通风或混合通风情况下,气流可以直接冲击易感者的呼吸区,使易感者头顶的热羽流发生偏移,易感者吸入污染物浓度量级明显升高㊂此外,在相同室内环境和呼吸流量下,鼻部吸入飞沫数量明显少于口部吸入飞沫数量,因此在密闭室内与病源距离较近时,用
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安全[2]
㊂2.2 承灾体暴露性分析2.2.1 直接接触者和隐性感染者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禽类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㊁污染饲料㊁蛋托㊁垫草㊁种蛋㊁鸡胚和精液等,以及呼吸
道或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
5]
㊂C O V I D -19病人的潜伏期㊁
病原携带期和恢复期均能监测到病毒,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或粪-口传播及母婴传播㊂确诊C O V I D -19的新生儿出生30h 后咽拭子
07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 2
023V o l .21N o .3
病毒核酸阳性,但需要进一步证实[4]㊂
乙二醇二甲醚2.2.2密切接触者数据显示,呼吸道传染病风险主要来自亲属(49.26%)㊁交通工具(25.76%)㊁医护人员(0.7%)等,其他因素占24.28%[6]㊂数据显示,来自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99例C O V I D-19确诊病人中医护人员占2.09%㊂确诊病人与密切接触者㊁疑似病人㊁无法明确排除C O V I D-19感染的发热病人被统称为疫情重点监控对象 四类人员 [6]㊂对密切接触者应立即采样检测,并在医学观察解除时进行病原筛查确定是否处于排毒期[4]㊂
2.2.3人口流动性流动人口聚集地㊁城郊接合部㊁偏远少数民族山寨㊁外出打工回乡儿童等,常会因时间差出现免疫空白,最先暴露的可能是麻疹,其次是流感㊁流脑等[7]㊂人口流动性反映一个地区外来人口流动的强度,流动性越强,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越高[1]㊂
2.2.4易发时段数据显示,H5N1型与H7N9型禽流感病毒1月累计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分别为25.78%㊁27.48%;H7N9发病高峰为1~3月,夏季仅有零星散发病例;H5N1发病高峰为11月至次年3月[5]㊂
2.3承灾体脆弱性分析在所有承灾体体中,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病人的脆弱性程度最高,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㊂资料显示,C O V I D-19病人中30~ 65岁占71.45%,10岁以下占0.35%;至少合并1种基础疾病者占25.2%,如高血压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哮喘㊁糖尿病㊁高血压㊁冠心病等[4]㊂此外,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㊁极度肥胖者感染C O V I D-19后易发展为重症,一部分因病毒性肺炎加重导致继发器官功能受损,另一部分由于病毒性肺炎引起基础疾病加重而导致器官功能衰竭㊂因此,老年人㊁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以及呼吸频率增快㊁C D4+T淋巴细胞数下降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㊁存在器官功能损害等人均被认为是C O V I D-19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4,8]㊂
3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管理策略
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 S/N Z S4360: 1999)指出,风险管理指对机构的活动㊁功能和过程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监测㊁预警㊁分析㊁上报4种策略[1]㊂3.1风险监测
3.1.1症状监测症状监测指不依赖于特定诊断,而对特定人中特定临床症候的发生频率进行监测㊂症状监测将监测及报告的起点前移,在临床和实验室确诊前提示疾病暴发的非特异性信息㊁发现疾病
在时间或者空间上的异常聚集㊁早期探查并预警疫情,提升防控行动的及时性㊂健康监测通常由病例发现和报告㊁调查和证实㊁分析和解释㊁响应和行动几部分构成㊂有研究通过研发症状监测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软件,采用 分散采集㊁两级存储㊁中心处理㊁层次分析 的应用模式,构建了军队症状监测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㊁数据分析预警㊁异常事件响应3部分,并对监测系统在全军的适用性及公共卫生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4]㊂
研究显示,C O V I D-19病人的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监测指标为发热㊁咳痰㊁气短㊁呼吸困难等;流感样综合征监测指标为发热㊁四肢酸痛㊁咽痛㊁鼻塞㊁流涕等;新型冠状病毒综合征监测指标为发热㊁合并轻度干咳㊁乏力㊁呼吸不畅㊁腹泻等[5],部分儿童及新生儿表现为呕吐㊁腹泻或精神弱㊁呼吸急促等不典型症状[9]㊂人感染禽流感最初表现为体温升高㊁咳嗽㊁精神不振等,后逐渐表现为呼吸道感染㊁黏膜充血㊁和多器官损害[5]㊂
3.1.2基于指标监测和基于事件监测‘国际卫生条例“明确提出,为了全面达到国际卫生条例关于早期预警的要求,有必要加强和发展常规或基于指标监测(i n d i c a t o r-b a s e d s u r v e i l l a n c e,I B S)以及基于事件监测(e v e n t-b a s e d s u r v e i l l a n c e,E B S)[10]㊂I B S通过生物学信息和症候获取信息,进行趋势监测㊁项目监测㊁慢性病原学监测㊁疾病负担监测等;E B S指有组织地收集㊁监测㊁评估和解读与威胁人类健康的健康事件或风险有关的非结构化随意信息[11]㊂通过人类健康监测(如媒体报道㊁缺勤缺课㊁药房销售㊁人迁移㊁社会骚乱等)㊁兽医监测(自然疫源性疾病)㊁环境/生
态学监测(如气象㊁虫媒生物密度㊁作为中间宿主动物和储存宿主动物的变化㊁水和空气质量)等途径获取信息㊂I B S 与E B S系统互为补充,共同发挥全威胁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响应功能[12]㊂有研究采用医院信息多维度监测系统对医院诊疗㊁药品零售㊁拨打健康热线㊁学校缺课㊁工厂缺勤以及病人日常生活㊁口服非处方药㊁发热咽痛症状等进行监测,某区域段某类症状超出额定数值便会自动预警[12],与采用I B S与E B S共同进行公共卫生监测的功能类似㊂
3.1.3智能模拟监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热线咨询非结构化文本内容进行精准智能归类㊁提取㊁自动推送并设计智能疫情研判系统,以涉疫防控地图形式展现,可快速查询疫情防控点情况㊂采用传染病模型(S I R模型)模拟C O V I D-19发展曲线㊁推导发展趋势,并进行监测和预警[13]㊂近年来国外运用文本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如全球疫情监控网(H e a l t h M a p)㊁全球公共卫生情报监测系统(G P H I N)㊁社区疾病流行早期报告电子监测系统(E S S E N C E)㊁风险追踪工具(T T T)等进行疾病暴发监测[14]㊂应用呼吸道传染健康风险评估预警指标体系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预警监测,可统筹同步疫情信息,加强区域间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跨区域协作格局㊂美国建成以 3S 为核心的从海底到太空的信息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公共卫生部门伙伴关系网以及全球移动检疫网络等危机预警网络,并建有疾病分子数据库,有利于传染病监测㊁及时
㊃173㊃
方差分析法全科护理2023年1月第21卷第3期
掌握病毒信息,研制方案[1]㊂
3.2风险预警构建区域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集散中心,将监测信息汇总到E B S系统,经过数据清洗㊁情况核实成为事件预警信号,提交给E B S监测评估专家组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12]㊂将传染病自动预警㊁网络直报㊁公共卫生数据交换㊁医院信息管理等整合成预警协同链,将疾控中心㊁医院㊁药店㊁社区等整合成医疗信息安全共享数据链,将传染病报告卡㊁传染病风险特征标签㊁电子健康档案等整合成疫情暴发证据链,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加密存储㊁数字身份认证㊁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和数据防篡改㊁数据安全共享等建立传染病早期联合预警监测平台[15]㊂选择呼吸道传染病代表病种研究预测模型,初步构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警平台,利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 R I MA模型)及A R I MA与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进行疾病预测㊂如医院开通C O V I D-19出院后健康管理平台,病人端收集健康信息㊁建档;医护端医生监测㊁预警㊁在线接诊㊁会诊等,护士实施健康评估㊁健康宣教㊁康复指导㊁隔离管理㊁心理疏导等;后台管理端设计健康管理模块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随访㊁制订康复锻炼方案等,并进行大数据分析[16]㊂人口流动大数据具有比城市联系度㊁铁路客运密度更高的疫情空间扩散趋势推测准确度,有利于推动多源数据融合㊁细化预警空间范围及开展数字化社区治理等[4]㊂
3.3风险分析传染病疫情扩散仿真系统能够从疫情的地理位置分布入手,模拟病毒携带者的活动路线,再现病毒传播过程,并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对疫情暴发的应急指挥过程进行模拟和评估㊂利用S Q
L S e r v e r2005平台,结合人口数据㊁自然环境数据和气象数据设计了传染病数据仓库,实现了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㊂数据仓库技术对传染病数据及其环境危险因素㊁媒介生物数据㊁人口与社会经济数据㊁基础地理环境数据等进行了综合集成,并应用决策树㊁聚类㊁神经网络等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初步筛选出不同类型传染病的环境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重点传染病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㊂基于2009年北京甲型H1N1流感和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 A R S)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㊁S A R S的传播特点等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与场馆内的人口密度㊁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㊁防御措施等有密切关系,机场检疫和隔离措施直接关系到S A R S的传播速度和范围[17]㊂美国建立了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组织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 D C)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系统,负责疫病监测并定期发布;地区/州医院应急准备系统(H R S A),将具体疾病信息通过网络与C D C实时联系;地方城市医疗应急系统(MM R S)与地方医院和地方机构等协调互动[1]㊂
3.4风险上报采用云计算㊁区块链㊁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集成人口规模㊁空气㊁污染物㊁水电使用㊁交通运输客流等平台,兼顾动物
园㊁养殖场㊁自然保护区㊁兽医等动物生存和健康信息,
进行未知疾病症状数据上传㊁横向信息共享㊁同类症状
数据对比㊁同行审核确认等,允许疑问病例首发上
报[18]㊂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进行单人间隔离,在2h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
转运至定点医院㊂疑似病例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
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h)且发病7d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 g M和I g G仍为阴性可排除疑似病例诊断[9]㊂
参考文献:
[1]裴刚.面向呼吸道传染病的上海市居民健康风险评估[D].上海:华
东政法大学,2019:16-18.
[2]季已辰.室内流场和呼吸状态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过程影响的
C F D模拟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34-35.
[3]肖旺欣,何节义,严俊霞,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陆路交通传
播风险及应对策略[J].伤害医学(电子版),2020,9(2):1-8. [4]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
组.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0,10(2): 86-92.
[5]贾潇岳,杜沛玲,徐镇喜,等.人禽流感H7N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29(4):229-230. [6]田时静,周发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降低重
榆林杀人案
症发生率[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0,6(3):339-341.
[7]梁永奎,杨金芝,陆朝国,等.贵阳市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应对警示
浅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90-6294.
[8]刘婉瑜.军队传染病症状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的研究[D].北京: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中国医药, 2020,15(6):801-805.
[10] 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h e a l t hr e g u l a t i o n s[M].
G e n e v a: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2005:52-104.
[11] 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r e s p o n s et oa c u t e p u b l i ch e a l t he v e n t s: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e a r l y
w a r n i n g a n dr e s p o n s ew i t haf o c u so ne v e n t-b a s e dS u r v e i l l a n c e
[M].G e n e v a: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2014:60-63. [12]何懿,陆殷昊,何永超,等.上海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基于事件的
监测体系的构建[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11):874-880. [13]张佳琪,谭立超.基于S I R模型对新冠肺炎的预测[J].中国信息
化,2020(6):79-81.
[14] K E L L E R M,B L E N C H M,T O L E N T I N O H,e t a l.U s e o f
u n s t r u c t u r e de v e n t-b a s e d r e p o r t sf o r g l o b a l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J].E m e r g i n g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s,2009,15(5):689-
695.
[15]黄锐,陈维政,胡冬梅,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传染病监测预
警系统的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2):1848-1856. [16]邢利民,席宇,徐惠丽,等.基于 互联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
院患者健康管理平台的开发思路与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20,36(23):3743-3747.
[17]霍爱梅.区域传染病环境影响因素与输入传播模拟研究[D].北
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23.
[18]李艳杰,王超,高金金.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天津科技,2021,48(1):12-16.
(收稿日期:2022-11-12)
(本文编辑卫竹翠)
㊃27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a n u a r y2023V o l.21N o.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3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9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监测   风险   进行   传染病   预警   疾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