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文本资料

乌鲁⽊齐市⼟地利⽤现状评价---⽂本资料
乌鲁⽊齐市⼟地利⽤现状评价
班级:姓名:学号:
⾃然条件:乌鲁⽊齐市地处亚欧⼤陆中⼼,天上⼭脉北麓,准格尔盆地南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介于东经86°38′~88°58′,北纬42°45′~44°08′之间,平均海拔680~920m,属于半⼲旱⼤陆性⽓候,昼夜温差⼤,年平均⽓温
5.7℃,年降⽔量不⾜300毫⽶,⽓候相当⼲燥。三⾯环⼭,地势东南⾼﹑西北低,南北最宽约为153km,其中⼭区⾯积占总⾯积的58.19%,平原⾯积占总⾯积的22.92%,风沙地⾯占总⾯积的9.59%,丘陵⾯积占总⾯积的9.30%。
社会条件:乌鲁⽊齐是新疆维吾尔⾃治区⾸府,是政治﹑经济﹑⽂化中⼼,也是第⼆座亚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07年全市⽣产总值820.28亿元,⼈均⽣产总值3.1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亿元,城镇军民⼈均可⽀配收⼊11373元。2007年全市实现财政收⼊87.1亿元,增长39.27%。随着亚欧⼤陆桥的贯通,我国发展战略重点西移和向西开放的扩⼤,乌鲁⽊齐依托紧邻周边⼋个国家,建⽴了⼀个类⼝岸和六个⼆类⼝岸,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渠道贸易⽹络,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
乌鲁⽊齐城市⼟地利⽤结构分析:⼟地利⽤数量结构。乌鲁⽊齐市建成区内2004年各类建设⽤地的数量构成及与国家标准的差距。2004年,乌鲁⽊齐市建成区内居住⽤地和⼯业⽤地这两项⽤地均符合城市规划标准的要求。但国外⼤部分城市的⼯业⽤地都⼩于10%,汉城仅占1.5%,显然乌鲁⽊齐的⼯业⽤地偏⾼,⽽⼯业污染降低⼟地价值,造成⼟地产出率低,同时城市商务中⼼(CBD)不明显,城市化质量差。由此可见,⼯业⽤地的外迁,仍将是提⾼⼟地集约利⽤⽔平的⼀项重要任务;道路⼴场⽤地和绿地均约占建设⽤地的7%,低于国标的最低线,这种不合理的⽤地结构使乌鲁⽊齐市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平低下,环境质量下降等弊病,成为制约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地利⽤空间布局:城市⼟地利⽤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特定类型⽤地的空间布局变化,最为显著的表现在⼯业⽤地、居住⽤地和商业⽤地上。⼟地有偿使⽤制度建⽴以后,城市⼟地开发活动逐渐遵循⼟地级差收益规律,在旧城区开展了⼤规模的改造活动。城市中⼼区第⼆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取代,即⼯业⽤地被商业、⾦融业、旅游业⽤地所置换;⽽随着居民收⼊⽔平的提⾼、住宅市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住宅建设成本的改变,城市居民可以更多地选择居住区位。
1.⼯业⽤地。⼯业⽤地从形成到现在布局发⽣了很⼤的变化。1952~1954年间,是乌鲁⽊齐进⼊⼤规模⼯业建设时期。⼋⼀钢铁⼚、六道湾煤矿等先后建成投产,这就构筑了乌鲁⽊齐⼯业布局的初期格局,这⼀时期的⼯业⽤地处于当时城区的外围。由于“⼤跃进”和“⼤炼钢铁”的失误以及“⽂化⼤⾰命”的影响,新疆⼯业在1958~1976年间处于滑坡甚⾄停滞状态。直到⼗⼀届三中全会后,乌鲁⽊齐的⼯业
进⼊新的发展时期,⼯业⽤地在旧城扩张的同时再次向外迁移,有市区向郊区、向南、向北扩散。20世纪90年代乌鲁⽊齐⼯业类别增多,这⼀时期由于规划与⼟地市场作⽤的调节,城市⼟地开发活动已逐渐遵循⼟地级差收益规律,⼯业⽤地基本上从市中⼼置换出来,分布在南、北郊区地价较低的地带。⽬前,市区⼯业分布较凌乱,⼤企业较均匀的分布在市区边缘,基本上形成了头屯河、东⼭区、卡⼦湾、⼆⼯、三⼯、⽔磨沟、红雁池等七个主要的⼯业区。
2.居住⽤地。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由于城市交通条件的限制,并考虑到⼯作、⽣活和管理上的便利,各⼯业区内逐步健全了职⼯居住和⽣活服务设施,这样的“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在乌鲁⽊齐尤为显著,城市⽤地形成单位“⼤院式”的格局。改⾰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迅速膨胀,乌鲁⽊齐市的住宅建设进⼊⾼潮,居住⽤地急剧扩展。同
时由于⼟地使⽤制度改⾰,综合开发⽅式的兴起,城市⾥形成颇具规模的居住⼩区。进⼊90年代,乌鲁⽊齐房地产市场⽇趋活跃。为了满⾜不同收⼊阶层的需要,各级各类住宅⼩区开始出现,同时新区的居住功能逐渐增强,居住⽤地主要分布在沙区、天⼭区、新市区和⽔磨沟区。⽬前,随着城市的扩展,居住⽤地⾯积也相应扩⼤,但是市中⼼居住⽤地密度明显⽐新城区要⾼,在城市的发展中,居住⽤地向新城扩展的趋势较为明显。
3.商业⽤地。乌鲁⽊齐最早的商业中⼼是⼤⼗字,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80年代,已有的商业中⼼不
动画片卖猪
断扩⼤,同时在条件适合的地⽅形成了新的商业中⼼,红⼭、友好与铁路局均形成次⼀级的商业中⼼。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益活跃,商业也随即迅速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期,乌鲁⽊齐的商业⽤地在繁华街道两旁、交叉路⼝、交通枢纽地带形成⼀定规模的商业街或商业中⼼,在居民区内也零散的分布着⼩型的商业点乌鲁⽊齐城市⼟地利⽤的特点:2007年乌鲁⽊齐市城市⼟地⾯积为14206.30平⽅公⾥,其中建成区⾯积为261.88平⽅公⾥,居住⽤地79.14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32.3%;公共设施⽤地35.83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13.8%;⼯业⽤地39.33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15.2%;仓储⽤地13.77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5.3%;对外交通⽤地9.00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3.5%;道路⼴场⽤地23.74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9.2%;市政公共设施⽤地13.16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5.1%;绿地⾯积28.20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10.9%;特殊⽤地12.40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
4.8%。
居住⽤地所占⽐例⼤,对外交通⽤地所占⽐例⼩。2007年乌鲁⽊齐城市建设⽤地⾯积为261.88平⽅公⾥,占城市⾯积的
1.84%。乌鲁⽊齐市2007年的城市⼟地利⽤⾯积中,居住⽤地所占⽐例最⼤,达到了3
2.3%,其次是⼯业⽤地,占城市建设⽤地⾯积的15.2%,对外交通⽤地所占⽐例最⼩,只占到城市建
设⽤地⾯积的
3.5%。
居住⽤地增长速度快,对外交通⽤地有所减少。2000年⾄2007年间,城市建设⽤地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为居住⽤地,居住⽤地⾯积由2000年的40.87平⽅公⾥提⾼到2007年的83.65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例也由29.3%提⾼到32.3%,提⾼
工业总产值了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率为15.0%。其次是公共设施⽤地,从2000年的16.12平⽅公⾥增长到2007年的35.83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的⾯积从11.6%增⾄13.8%,增长了2.2个百分点。对外交通⽤地出现了负增长,对外交通⽤地从2000年的9.01平⽅公⾥减少到2006年的9.0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的⽐例也从6.5%下降到3.5%,下降了3个百分点绿地⾯积逐年提⾼,城市⼈均占有绿地⾯积有所振荡。绿地⾯积由2000年的7.03平⽅公⾥提⾼到2007年的28.2平⽅公⾥,占城市⽤地⾯积的⽐例由6.5%提⾼到10.9%,提⾼了4.4个百分点,其中2005年的增长速度最快,绿地⾯积由2005年的11.78平⽅公⾥增长到2006年的25.56平⽅公⾥,增长了⼀倍多。⼈均占有的绿地⾯积从2000年的5.49平⽅⽶/⼈增长到2001年城市⼈均绿地⾯积为6.68平⽅⽶/⼈,此后四年⾥⼀直下降,到2006年迅速上升为12.65平⽅⽶/⼈,达到了历年来⼈均占有量的最⼤化,2007年⼜下降到12.19平⽅⽶/⼈。
仓储⽤地与特殊⽤地占⽐例⼩,变化年际间变化⼩。2007年仓储⽤地⾯积为13.77平⽅公⾥,占城市
建设⽤地⾯积的5.3%,仅⾼于市政⽤地2个百分点。2000年仓储⽤地为10.48平⽅公⾥,2001年增长到11.78平⽅公⾥,年增长率为12.4%。从2001年到2006年的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17%﹑2.54%﹑0.83%﹑0﹑2.16%﹑10.4%,从中可以看出2006年-2007年增速最快。2007年的特殊⽤地⾯积12.40平⽅公⾥,占城市建设⽤地⾯积的4.8%。2000年到2005年特殊⽤地所占城市建设⽤地的⾯积⼀直徘徊在8.6%~8.2%之间,从2005年开始下降,经历由2006年的6.4%到2007年的4.8%下降过程。
⼯业⽤地和公共设施服务⽤地绝对数量逐年增加,相对数量有所起伏。2000年⼯业⽤
地⾯积为24.62平⽅公⾥,增长到2007年的39.33平⽅公⾥,增长了59.7%。⼯业⽤地所
占城市建设⽤地⾯积的⽐例从2000年的17.6%增长到2005年的19.5%,⼜从19.5%下降到2006年的14.9%,后⼜有所上升。2007年公共设施服务⽤地⾯积为35.83平⽅公⾥,占建
设⽤地⾯积⼤的13.8%。2001年⾄2007年,公共设施服务⽤地⾯积⼀直处于增加状态,但2004年到2005年未发⽣变动。⽤地⾯积由2000年的16.12平⽅公⾥增长到2007年的35.83平⽅公⾥,增长了122.27%。公共设施服务⽤地⾯积占城市建设区⾯积的⽐例却有所波动,从2000年的11.6%下降到2002年的11.5%,⼜由2002年的11.5%上升到2003年的11.8%,从2003年的11.8%下降到2005年的11.4%,最后由2005年的11.4%增长到2007年的13.8%.
道路⼴场⽤地和市政设施⽤地所占⽐例⼩,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道路⼴场⽤地⾯积
为10.31平⽅公⾥,增长到2007年的23.74平⽅公⾥,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8.6%,2007年道路⼴场⽤地占城市建设区⾯积的9.2%。2000年的市政设施⽤地为7.53平⽅公⾥,增长到2007年的13.16平⽅公⾥,逐年提⾼,年均增长率为
10.7%,2007年市政设施⽤地占城市建设区⾯积的5.1%。
城市⽤地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投⼊严重不⾜。乌鲁⽊齐市2007年的单位城市⽤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2.67元/平⽅⽶,相对其他城市⽽⾔,⼟地投⼊严重不⾜,与西部地区⾸府兰州、呼和浩特、西宁、银川相⽐,乌鲁⽊齐市的单位城市建设⾯积的投⼊是存在很⼤差距的,单位建设⽤地投⼊在下列城市中最少,城市⼟地投⼊的严重不⾜导致了城市⼟地利⽤率较低,⼟地产出效率低下,不能更好的节约集约利⽤⼟地。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2.城市⼟地产出效益低。2007年乌鲁⽊齐市每平⽅⽶建设⽤地上的建设⽤地产⽣的GDP 为312.61元,在下列城市的⽤地效益上是⽐较低的,仅仅⾼于银川。建设⽤地单位产值最⾼的北京,每平⽅⽶的产值为714.32元,相当于乌鲁⽊齐市的2.29倍。呼和浩特在西部地区建设⽤地的产出中效益是⽐较⾼的,超过了同类⽔平的⾸府城市。
3.城市总体空间利⽤不充分。城市市区⾯积远远⼤于建成区⾯积,从2007年乌鲁⽊齐城市建设统计数据来看,市区⾯积为14206.3平⽅公⾥,城区⾯积为261.88平⽅公⾥,市区⾯积是城区⾯积的54.25
倍,这说明了城市⼟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城市⼟地的利⽤应当综合考虑、规划各类建筑的空间组合,充分发挥每⼀⼨⼟地的作⽤,做到节约集约⽤地。私有云系统可实现功能
4.城市建设⽤地功能结构不合理。从乌鲁⽊齐市城市建设⽤地功能结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建设⽤地中⼯业⽤地所占⽐重⼤,市政基础设施⽤地则相对不⾜,仅占总⽤地的5.1%,这与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准的供给要求相背离。基础设施的总体⽔平不⾼,城市基础设施就难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分⾼效的保障。此外,公共设施⽤地所占⽐重占城市建设⾯积的
13.8%,所占⽐例较低反映出城市新扩展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较⽋缺。
5.城市⽤地增长速度过快。乌鲁⽊齐市近7年建设⽤地平均每年以12.5%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快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建成区⾯积由2000年的139.55平⽅公⾥增加2007年的261.88平⽅公⾥,增加了122.33平⽅公⾥。⼈⼝则从2000年的164.38万⼈增加到2007年的231.3万⼈,⼈⼝净增66.92万⼈。平均每增加⼀⼈就要增加182.80m2的建设⽤地,⼤⼤⾼于国家规定的城市建设⽤地标准
合理开发利⽤⼟地资源的对策与建议:1.加⼤⼟地的投⼊⽔平,实现城市⼟地的集约利⽤⼟地集约利⽤,就是在单位⼟地⾯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以提⾼⼟地收益的经营⽅式。⼟地集约利⽤的⽬标就是优化⽤地结构和实现⼟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增加⼟地投⼊,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地使⽤效率。⽬前乌鲁⽊齐市单位建设⽤地投⼊严重不⾜,导致了⼟地产出效率低下。通过加⼤对
存量⼟地的投⼊成本,增加对⼟地的物质与劳动投⼊,实现⼟地的集约化利⽤,有助于实现城市⼟地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地的产出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地是民⽣之本﹑发展之基﹑⽣存之母,是⼀个国家和地区赖以⽣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地运载着⼈类多数的物质⽣产活动,对⼈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城市⼟地供给上的稀缺性决定了⼈类必须集约利⽤,在有限的⼟地上取得最⼤的经济效益,在城市⼟地的利⽤⽅式上选择产出效率⾼的⽤地⽅式,使得⼟地持
续增值,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活⼒。乌鲁⽊齐市特殊的地形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每⼀⼨⼟地的作⽤,注重⼟地的产出效益,努⼒以最⼩的产出来换取最⼤的收益,增加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
3.盘活存量城市⽤地,⼒求充分合理利⽤.城市⼟地利⽤应当综合考虑城建、规划、环保、交通等⽅⾯的要求,做到充分合理的利⽤。加⼤对闲置⼟地的处置⼒度,批⽽未⽤导致闲置两年以上的必须坚决依法收回。要按照建设⽤地控制指标,对各类建设项⽬⽤地严格审核,对不符合建设⽤地项⽬的不予审批,严格控制⽤地规模,杜绝新的⽤地浪费。处置闲置城市⼟地是⼿段,盘活城市⼟地才是⽬的。在处置闲置⼟地时,要坚持以⽤为先的原则,按照“处置→盘活→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向和思路,处理城市闲置⼟地,实现城市⼟地的充分合理利⽤。
4.优化城市⽤地结构,改善城市⼈居环境.从乌鲁⽊齐市⽤地结构变化情况看,⼯业、仓储等⽣产性⽤写论文
地⽐例有所下降,⽤地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当前城市⽤地结构仍不合理,⼯业⽤地⽐例偏⾼,公共设施和绿地的⽐例偏低。今后应当注重降低⼯业⽤地⽐重,提⾼⼯业⽤地的使⽤效率,必要时对⼯业项⽬进⾏⽤地量评估,确定项⽬⽤地数量,按集中布局原则,统⼀安排⽤地;同时,适度提⾼公共设施、绿地的⽤地⽐重,改善城市⼈居环境。乌鲁⽊齐市地处西部⼲旱地区,⽣态环境脆弱,⾼强度的开发活动对城市环境将带来较⼤的负⾯影响,城市规划应当考虑在集约利⽤⼟地的同时避免过度开发,为保障良好的城市⽣态环境应当保留充⾜的⽣态绿地。
国家社科基金2015公示5.控制城市建设⽤地增长速度,强化⼟地利⽤规划的指导作⽤.乌鲁⽊齐市⽬前正处于⼯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地需求量较⼤,城市⽤地增长有其客观必要性,但在城市⽤地扩张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地扩展过快,⼯业⽤地⽐例偏⾼,公共绿地和市政基础设施⽤地等⽐例偏低,天⼭﹑沙依巴克区建筑密度⼤,⼟地利⽤率⾼,新区则低,未利⽤地多,未充分开发等问题。因此,要保证城市建设⽤地的合理扩展,实现⼟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地利⽤总体规划对⼟地利⽤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9:4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8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建设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