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r——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区域国土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r——以沈阳经济区为例
碘甘油
卫思夷;居祥;荀文会
【摘 要】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年(卷),期】2018(032)007
【总页数】8页(P58-65)
【关键词】土地利用;国土开发强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沈阳经济区
【作 者】卫思夷;居祥;荀文会
十二五末期【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沈阳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301.2
四观两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剧,区域发展不协调及国土开发失衡等问题日趋严重[1-2]。近年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施水土资源、环境容量以及海洋资源超载区域限制性措施,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关系,日益成为中国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等一系列工作都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同时强调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匹配关系。当前,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大多以相对承载力[3]、生态足迹、区域综合承载力[4]为研究内容,分别采用生态足迹法[5]、状态空间法[6-7]、多目标分析法[8]等方法进行
综合性评价,如孙慧等[3]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新疆1978—201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演化过程;YE W等[7]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环境应力指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法的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对中国生态承载力、资源开发和污染排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国土开发强度的研究则主要关注国土开发强度的生态环境效应[9-10]、影响因素[11-12]以及时空差异[13-16]等内容,赵亚莉等[9]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效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中国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以中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分析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1];陈逸等依据空间均衡原理,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均衡度指数,对各省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合理性进行了评价[13]。现有研究针对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匹配关系的成果较为少见。
沈阳经济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8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含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75个小城镇,区域面积7.5×104 km2,总人口2 35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5%,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7]。同时,沈阳经济区8大城市也是中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多以煤和钢铁为主,高耗能和高污
染的产业相对集中。高耗能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废气、污水和固定废弃物,极大危害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18]。因此,本文以沈阳经济区为例,对于研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资源环境利用等具有代表性,在分析研究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关系基础上,探讨两者间的时空耦合协调程度,揭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国土开发利用合理性机制,为实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1 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时期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条件所能承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包括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17]。国土开发强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反映,体现土地整体的开发状况。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图1)。超强度或不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一方面将导致优质耕地被占用,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超强度国土开发带来了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由此产生的工业生活污染致使水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环境质量下降,致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系统结构紊乱和功能
退化,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环境的变化对于国土空间开发能够产生制约效应:地质环境的改变影响地形地貌,造成坍塌滑坡等灾害;大气环境与水环境的改变影响土壤的性质,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象,从而将对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造成影响。
教育的社会性
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国土开发技术发展水平背景下,人类利用资源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会发生变化,在国土空间开发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配区域资源流动、科学引导城市总体规划,不断改善和提升国土功能,能够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维持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国土开发必须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优化,需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依据,在合理的国土开发强度下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图1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开发强度作用机制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有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均来自于《辽宁统计年鉴》(2011—2016年),2010—2015年土地面积数据来源于辽宁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成果。
2.2 研究方法
2.2.1 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模型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21]。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出发,立足已有研究成果[22-23],结合沈阳经济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利用特点,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其中,资源承载力主要反映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利用与消耗情况,本文选取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比重5项指标;环境承载力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情况,选取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5项指标;社会经济支撑力主要反映区域经济实力、
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构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经济资源基础,选取地均GDP、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万元GDP耗能、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6项指标。沈阳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确定,根据所选择指标的数量、特征、可比性及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征询相关领域专家及专业人员的意见,依据各指标代表的含义及重要性、基础性程度,综合权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如式(1):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目标 子系统 指标层 指标说明 指标类型 权重资源承载力(0.36)人均耕地面积/(亩/人)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0.24人均水资源量/(m3/人)每人拥有的水资源量+0.20人口密度/(人·km-2)总人口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0.18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 + 0.20湿地面积比重/% 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 + 0.18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0.33)污水处理率/% 区域污水的处理能力 + 0.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有效利用比例 + 0.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市建成
区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之比 + 0.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区域内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程度 + 0.18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t/人)区域内人均二氧化硫的排放量-0.20社会经济支撑力(0.31)地均GDP/(104元·km-2)国内生产总值与土地总面积之比+0.20地均固定资产投资/(104元·km-2)固定资产投资与土地总面积之比+0.15城市化水平/% 常住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 0.22万元GDP耗能/(t标准煤·10-4元)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标准煤数量-0.15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2/人)人均占有的道路用地面积+0.14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家庭全年总收入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所得的收入+ 0.14柯达超级电影世界
式(1)中: y为资源环境承载力;χj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各项指标;ωj为对应的权重。
大丹直指国土开发强度是指一个地区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界定为土地开发强度,本文将城镇、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不包括水库水面)、其他建设空间等统归为建设空间[24],并以区域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作为国土开发强度指数[9-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8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   环境   区域   强度   开发   空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