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

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
市政府办公室城调处 蔡启昌
 
  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到2011年松原城市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速人口集聚,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此,我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提出了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中华奇石网
  中心城市人口发展现状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松原中心城市主要指中心城区和前郭县城,包括团结、文化、民主、临江、前进、和平、工农、新区、沿江、铁西、繁荣、石化、建设街以及新城乡、兴原乡、前郭镇。
  从1961年扶余采油厂成立,吉林油田极大地促进了松原市的发展。1988年前扶经济开发区成立以后,尤其是松原建市以后,中心城市空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城市人口快速增长。200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7.3平方米。与建市之初的25.5平方公里相比,累计增长约27.1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约1.9平方公里。中心城市总人口达到55万人,与建市之初的37.7万人相比,累计增长约17.3万人,年均增长约1.4万人。其中,江南城区人口27万人,江北城区人口28天涯红月万人。全部人口中户籍人口47.2万人(其中,14个城中村人口4.8万人),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有8万人。城市人口密度为456/平方公里。
  建市十五年来,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与人口的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省的排位由建市之初的末位跃升至第3位,正逐步成为吉林省西部的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心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松原市成立以来,由于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心城市人口较快集聚,建市以来年均增速为2.6%,高出全市总人口增速1.8百分点。松原市域城镇首位度达到4.6,市区城镇化率达到62.8%。中心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1.6%,人口仅占全市的19.6%,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全市的40%。松原中心城市在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中居于突出地位,城市经济地位进一步加强。
  二是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各种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人才进一步向城市集中,2007年,松原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年末余额中,八成以上的短期贷款集中在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市占六成以上;城市是教育、科技的集中地。松原1所高等学校位于市区,中心城市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2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分别占全市的英汉对比54.9%51.9%;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或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劳动力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科学应用水平比农村更高,制度变革也更快。城市加快发展的内涵正在形成。
  三是中心城市已具备建设大城市的条件。松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发挥。2007年末铺装道路面积453万平方米,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1.2万吨,排水管道总长度61公里,分别占全市的72%75%70%。城市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水运完成客运量3094.2万人,货运量2013万吨。市区邮电业务总量6.9亿元,国际互联网用户数3.6万户,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1.5%70.3%。城市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数24个,占全市的56%,完成批发零售商品销售总额38.5亿元,占全市的75.5%。新的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2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2540平方公里,区域内主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备,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具备承接大规模人口集聚的基本环境条件。
  四是松原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增强。由于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功入选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20强,成功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城市,获准命名松原星,开通松原至北京的直达旅客列车等等,进一步提高了松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标志着松原又迎来了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必然推进中心城市的快速发育和人口集聚。
  五是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突显。2007年松原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2.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55万人,城市经济总量达到245亿元。白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城市经济总量为88亿元。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吉林省西部区域松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一位。
 
  中心城市人口集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与作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求相比,松原中心城市存在着城市功能弱、人口规模小、人口集聚效率低等矛盾和问题,还不能完全承担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职能任务。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外立体大交通不完善,影响开放和人流物流的集散。松原市位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结合部,地处长哈经济带中间,区位优势明显,重大交通设施俱全但水平落后。中心城市虽然有两条国道和一条省道公路通过,但至今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有一条铁路,但火车站设施简陋,配套能力不强,影响客货流通效率。有码头和渡口11处,但松原港正在建设,疏港线路单薄;吉林省西部机场建设也仅是在前期运作阶段。这种不完善的交通格局,影响了松原开放程度,制约了人流、物流的集散能力。
  二是现代制造业发育水平低,影响了以产业为链条的经济辐射和对工业人口的吸纳。松原非油工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制造业经济总量小,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4%。大企业集团少,既导致整个工业结构层次低,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配套发展和对人口集聚的吸纳能力。目前松原市的工业化率在50%以上,而城镇化率仅为30%,落后于工业发展对城镇人口规模发展的基本标准,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体系中制造业相对落后。
  三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健全,影响先进要素进入。从总体上看,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2007年占GDP的比重为23.6%,比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低了近15.1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作为传统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超过35%,而以房地产、旅游、教育和为现代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完善,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居民生活方式向市场化的转变,使松原中心城区相对缺乏对人口的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四是城市文化和娱乐业建设滞后,导致人气不足。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靠文化、靠特。松原市建市时间短,中心城市区域文化积淀不够。从用地结构和设施布局看,中心城公共设施分布更多地偏重于行政办公、教育机构,而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较低,而且这些设施也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和档次低、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文化、娱乐市场开发不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品味受到影响,削弱了对人口的吸引能力。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
  五是中心城空间布局分散,没有形成相对繁荣区块。由于松花江分割松原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为双城格局,并且受石油生产和历版规划影响,在这一城市空间内,分散着14处农村和多处油田矿区居民点。受这种城市格局的影响,中心城区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土地效率和城市运行效率的降低,城市人口散状分布,难以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
  六是在城市环境、公用设施、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中心城市所在地区土壤盐碱化较重,城区绿化比较困难,公共设施承载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不完善等因素,也影响到外来人口的快速迁入。
 
  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潜力分析
  我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64万人左右(包括暂住人口),到2020年达到90万左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用地控制在60.8平方公里,2020年控制在8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中心城人口密度达到441/平方公里,仍低于现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密度平均648/平方公里的水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5平方米,基本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范围。
  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城市的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其人口规模不少于10万;一个城市要达到快速自我增长,其人口规模最低点是50万;要成为具有辐射周边城市影响力的中心主导城市,必须具备100万左右的人口规模。松原中心城市现在仅有55万人,正处在自我快速增长阶段,离成为区域性主导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按照有关人口数量模型测算,未来我市中心城市范围内容纳的人口规模可以达到120万以上。因此,松原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具有区域性主导城市是有条件和潜力的。
  (一)城市化加快将加速人口集聚。
  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表明,城市发展遵循成长型曲线,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当城市化达到30%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城市化水平达70%以后,城市化的步伐才放缓。各国经验还表明,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是产业结构急剧变动时期,其间第一产业迅速下降,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使以第二、三产业为依托的城市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松原城市化率为30%,人均GDP达到2900美元,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二)就业机会增多将加快劳动力集聚。劳动力集聚是人口集聚的先声,劳动力的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的预演。就业机会增多,客观上必然引起劳动力的流动和集聚。可以预期,在实现松原经济规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建设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目标的强力推动下,未来5年松原仍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8-2012GDP年均增长可望保持23%以上的速度。通过建市以来特别是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产品供应十分充裕,人均拥有粮食总量、肉禽蛋等指标均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工业方面已基本建立起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电力、机械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上马,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原来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原材料、交通等瓶颈已经消除。这些均为松原加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提供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三)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必然引起劳动力的流动和集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发挥,加之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相对下降,为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提供了客观条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5年,农业发展可能会渐次转移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上来,农业就业将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客观上导致农业就业的余地较小,必然有更多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四)城乡及地区差距扩大将加速劳动力集聚。多年来,松原经济社会二元化的格局虽然有所改善,但就整体而言城乡差距仍很大,近年来农产品大量富余,农业比较效益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又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为1.8112007年这一比例扩大到3.171。松原与白城等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从人均GDP来看,松原与白城的比例由1993年的1.131提高到2007年的1.8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1%;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松原与白城的比例由1993年的0.891提高到2007年的1.06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4%。差距的扩大客观上将进一步促动劳动力加速向松原集聚。
  (五)一系列体制障碍逐步打破将减少劳动力集聚阻力。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10多种管理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设置了行政管理壁垒,流动人口难于在城市长期立足。当前农民获得了对自身劳动力的支配权,强加在身上不准离开土地的行政性限制已经消除,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而在新的体制下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为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资源重要配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近几年,松原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增长仅为2%左右,而非公有经济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增长在20%以上。可以预期,未来的5年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松原的民营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也会进一步改革,城乡封闭的就业模式将会进一步突破,企业用工的大门将向集聚的外来劳动力敞开,劳动力流动和集聚阻力进一步减少。
  (六)劳动力集聚先行者的链式效应。入松外地劳动力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节余的收入多数寄回老家。对于当地来说,他们是成功者。劳动力集聚先行者的成功,在周围引起强烈的反响。当前农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去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已被闯天下长见识、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新观念所取代。当前在松原中心城市的8万多流动人口,将带动更多的劳动力涌进松原,涌进城市。据测算,到2010年,松原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将达到20万左右的规模。而且,季节性的劳动力流动将逐步减少,集聚的劳动力更趋常住性和长期性,劳动力集聚将由被动的、生存型的流动向主动型、发展型转变,劳动力集聚将由过去零星分散逐步走向聚居化,劳动力集聚将带动人口集聚。
 
  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主要对策 
  加快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必须要遵守城市发展规律和人口迁移的特性,不能一味地追求人口数量的扩张。要坚持人口增长与中心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生态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水平相适应、相同步的原则,既能够达到中心城应有的规模,又能保持生态特,不产生城市病,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规模相协调的目标。据此,加快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总的思路是:以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五城为理念,以建成吉林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为职能定位,强化先进市场要素聚集功能和带动区域发展的现代服务功能,通过统筹整合,加快市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依靠优化生活与创业环境,加快对外来人口的吸纳,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优美、经济要素活跃、集散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以先进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进入。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为吸纳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利用好松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集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松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升级。聚合中心城市人气,要把立足点放在先进要素的吸引上。根据我市中心城市实际,吸收先进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的进入,主要有三条途径或三大载体: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娱乐业。
  1、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使工业园区成为新的人口增长区。以工业化推动人口城市化,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走过的道路。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系数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人口为4人,而制造业企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我市一个生物化工项目就招来近2千人就业,因此,推动中心城人口快速集聚,离不开制造业的充分发展。从中心城市的性质定位来看,中心城市发展制造业应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即着眼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产业转移,更着眼于吉林省中部城市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间产业结构的互补和延伸,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等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并重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按照人口进城、工业进区的思路,引导适宜在城区生存和发展的都市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约集发展、人口几何增长的新城区。
  2、积极培育城市服务业,使服务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产业。2007年中心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为1.2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约为7.3万人。这个比例既反映了城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表明第三产业吸纳人口的潜力很大。今后应按照退二进三的思路,把在中心城的传统工业项目调整到中心城市外围工业园区,中心城市内则突出发展为现代制造业配套和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城市主导产业-城市服务业。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发展和提升各类专业市场,进一步推动工贸互动。创造性地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率先进行市场改革的尝试,争取我市成为金融、土地、产权等要素市场改革的试点。加快商务活动信息化和商贸设施智能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市场的功能创新。依托松原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来,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通过龙头项目建设和集中布局,促进商贸服务、金融、现代物流、文化科技等行业壮大,形成南北双核、内外双圈的总体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3、快速繁荣旅游文化娱乐业,营造吸引人流的人文环境。加快松原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应以彰显松原活力为主题,着重搞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办高层次的商业文化节。以松原支柱和优势产业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办中国(松原)农畜商品交易会中国(松原)石油配套产品展示会等,以商贸、会展、研讨会等形式,形成具有松原特的制造业文化。二是创办高层次的体育文化节。积极探索在松原有广泛基础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中国(松原)国际渔猎大赛中国(松原)国际赛马大会等等,实行由政府牵头、民间机构组织举办,走市场化之路,力争将这些赛事制度化,办出国际影响力。三是建设松原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在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基本上,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松原有得天独厚的特文化,如石油文化、辽金文化、满蒙文化、宗教文化、江湖文化,要精心策划,使这些特文化成为松原的旅游品牌,成为传播和弘扬松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积极建设彩纷呈、喜闻乐见的基础众文化活动,建设与大都市相匹配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营造松原既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良好文化氛围。适时开发高尔夫、赛车场等休闲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和竞争力。
  (二)整合中心城资源,优化功能布局,形成相对繁荣区块。中心城市双城獭兔行情预测形态布局和城区内分散的城中村、油田居民点,不仅占有大批城市用地,而且使人口不能形成集聚优势。对此,要加强调整改造,引导人口合理会集。以沿江开发建设为重点,把江南、江北城区的沿江地区发展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使松原城区逐渐形成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相对繁荣区块。
  1、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加快中心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是松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松原中心城市城中村改造范围共有14个村,总人口4.8万人,居住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对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lt36城中村,应坚持综合布局、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的原则,通过撤村建居、撤乡建街或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推动人口向城区集中,建设集中型社区,调整人口分布。 
关于加快松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思考
  (上接五版)搞好撤村建居工作,要根据我市实际,先在集体耕地少或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的1-2个条件相对成熟的村进行试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在建立健全城市基层组织、办理户籍农转非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处理集体土地资产和集体房地产及村民住宅、处置村级集体资产、做好社会保险、调整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城中村改造的重点,而股份量化又是难点和关键,是妥善处理不同体、不同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的核心。借鉴外市的成功做法,我们认为可按人口股和农龄股两种情况进行量化。这一量化政策,着重解决农村人员情况复杂引发的矛盾,它既能体现农村在册人员能持大股,占股份的主要份额,又能适当兼顾曾经在册人员的利益,体现福利分配这一历史因素,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撤村建居后,改造节约出的土地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或根据农业生产、油田开采、生态防护等要求加以控制。原农村道路、环卫等市政设施,属县、区管理的,纳入县、区城建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属市管理的,纳入市有关部门统一建设与管理,以利于城市的整合发展。
  2、收缩市域范围的油田矿区居民。吉林油田分布在松原市范围内矿区居民点上的居民共有20万人左右,其中在中心城区约有15万人。随着油田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住房商品化发展,吉林油田已决定把中心城区作为油田矿区的生活基地。近期油田外围矿区人口将迁入中心城区1万户左右,3.5万人左右的人口。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中心城市人口,同时,也可把这部分腾迁土地纳入城市规划用地,进行统一规划使用。
  3、加快城区扩容。我市只有1个市辖区,区辖面积较大,又被松花江一分为二,在管理上非常不便,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区扩容步伐,尽快成立江南区,为松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要通过完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把中心城市建成区和周边地区的发展纳入到中心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打造松原城市经济圈。
  4、建立特区块,推动人口集聚。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功能看,将形成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空间格局,即:一体是指江南与江北城区、中心城区与前郭县城统一规划,一体化发展。两翼是指设施相对自成体系的江南、江北两个城区。同时,依托跨江交通,加强两翼的联系,明确分工、并进发展,共同打造沿江功能核心区。三区是指三个工业区,即雅达红工业区、江南东南工业区、江南西南工业区。五片是指五个居住片区,分别是江北两个居住片区和江南三个居住片区,每片区约1520万人。并在一体两翼、三区五片的空间格局内,形成了商务商业、现代工业、文化娱乐、教育科技、行政办公等不同特功能的小板块。中心城市人口要向五片集中,并按照不同特板块的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形成疏密得当、划分明确、相对集聚的繁荣区块。这是依靠存量人口,快速形成繁荣区的正确选择。
  (三)完善基础设施,做全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纳人口集聚的能力。加大政府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城市公共投资的职能,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城市设施的投融资机制。动员民间资金参与城市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社会资金投资城市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采取股份合作制、公用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地区与所有制的界限,加快民间资金推进城市化的步伐。坚持以城建城的筹资策略,促进投资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滚动发展,形成投放-增值回收-再投放的良性循环,推行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ABS(资产收益抵押)投资方式和政府特许专营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
  1、构筑活力有序的城市大交通体系。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松原是个新建城市,对城市的交通要有超前的意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建设通达、有序、低耗、轻污、人本的交通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以两港(松原港、空港)两路(铁路、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尽快达到跨国大公司所需要的物流、人流条件,形成市区至周边主要大城市、各县()、机场、港口、风景区等地的2小时交通圈,缩短城市区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实现城市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市区要重点建设江南、江北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和各区内的主干道和大、小环线建设。江南、江北主干道应构成环线;小环线主要围绕沿江功能核心区建设。要广泛运用数字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确保中心城市活力、有序发展。
  2.加强供水和供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把优先发展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中心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抓紧编制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合全市江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城市内部的综合整治开发,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和水污染治理步伐,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建立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要积极推进跨行政区的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区域内供水设施的共享。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市已规划建设的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基本能满足发展,但是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要加强供输电设施建设,增加电网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切实调整电力专项规划,大幅增加市区的电力负荷配置。大力推动我市新能源的开发。形成充足多电源,配套齐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安全可靠的新型发、供电系统。
  3.加快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开发建设。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是松原江南、江北两个城区的交汇点,是整合两城区的纽带,是松原组合式城市的地理中心所在。通过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的开发、内环线等交通道路网络的建设,松原一体两翼组合式城市的雄姿将呼之欲出。同时,城市沿江功能核心区是松原城市规划与建设可称点睛之笔的生态自然区块,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化、高品位城市的潜力所在,将使松原形成独特的城市个性。沿江功能核心区开发建设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以及江内有景、江外有园的低密度开发原则。既要将保护松花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作用,又要将沿江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有效促进城市交流的平台。如建设松原江心公园和沿江两岸景观带等。加快江南滨江新区和江北晨光新区开发建设进度,加快形成高档商务娱乐的城市功能核心。总之,通过实施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化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大胆改革,综合推进,创造加快人口集聚的政策环境。从中心城人口集聚的途径来看,除去常规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市域内人口城镇化迁居和外来人口是中心城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以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为建设目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松原集聚。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集聚。一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按照城市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农转非政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农民转为居民后原则上要解除原土地承包关系,并允许自由流动。 二是研究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积极引进并留住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抓住时机,大力引进和吸纳较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科技人才。积极鼓励投资移民,特别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投资移民。(另外,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2、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等体制,使进城人口无后顾之忧。目前中心城区建立的保障制度是以户口性质(是否为常住人口)为纳入标准。这样就会使大批到中心城市投资创业、生活居住的外来非户籍人口无法享受各类保障。为鼓励外来人口向中心城迁徙,就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在中心城市定居的外来人口,统一纳入中心城市保障范围。进城农民参照个体私营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建立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农民转入城镇户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最低生活保障。在建立农村公共社会保障基金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城乡并轨。结合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农村新批土地建房,同时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适当减免税费,使离土离乡农民买得起、住得起。同时,建立与财政资金增长相适应的保障水平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在中心城市要积极培育各类保险市场,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并在保险品种、保险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城镇居民提供品种多样的保险服务。
  3、提供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为来就业者提供便利。近年来,松原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育,但还存在规模小、信息少、功能弱、规范差的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人口就业的需求,真正的市场就业机制仍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农民就业和外来劳动力就业歧视仍存在。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劳动力集聚和城市升级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应打破城乡分割壁垒,逐步弱化现行的户籍制度,实行人口登记管理制,消除劳动力流动和集聚的行政性障碍,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就业,使外来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劳动力市场的支持系统。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设中心城市综合劳动力市场,全部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所有职业介绍机构都要与省内、国内各大型劳动力市场建立信息联系,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吸引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到东营就业。从服务设施、信息资料、服务制度、工作业绩、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在中心城市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4、培育成熟的房产市场,让各类人居者有其屋。总体上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但投机炒作、开发结构失衡、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逐步暴露,开始产生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对房价的控制和房产供应结构的调整,为外来人口进入提供便利规范的购房环境。市区政府要从加强土地供应调控入手,严格控制地产开发成本,同时加大对炒房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击,规范房市交易秩序,防止出现房价泡沫,保持房地产开发价格健康增长。在适当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档别墅区、商务楼房外,提高中低档普通商品房的开发比例,鼓励建造微利房、平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借赁给打工者落户的廉价公寓房等,解决中低收入体到中心城市购房居住问题。
  5、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领导。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必须强化领导。建议市里成立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具体承担中心城市人口集聚的组织指挥、工作协调、检查指导、推动落实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推进组,主要包括:户籍改革推进组,社会保障推进组,促进就业推进组,城中村改造推进组等等,由相关副市长担任推进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为新组建非常设机构,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工作的协调、调度、综合和指导的职能。各推进组的具体工作由相关责任部门承担,主要包括:公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规划、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等。鉴于我市市县同城、地企同城的现状,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工作不仅涉及到市直各部门,还涉及到前郭县、宁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油田、前炼等中省直企业。因此,必须在市里的统一领导下,上下齐抓,条块联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3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8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中心   人口   松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