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_全展

第24卷第4期V o.l 24N o .4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 rnal of Ji ng chu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 ogy 2009年4月A pr .2009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全 展(1956-),男,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
全 展
(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 要] 2008年,众多传记文学研究者以丰富的史料和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传记文学研究;2008年;述评[中图分类号]
I2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09)04-0020-06
新世纪以来的七年,我国的传记文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取得了新的实绩,令人欣喜。
[1][2]
2008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众多研究者以丰富的史料和多元文化视角,探
讨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全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 文学评论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国外文学 、 文艺报 等知名报刊都发表了一些理论/评论文章;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传记文学研究 栏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传记文学研究 栏目、 传记文学  传记论坛 栏目和 中国传记文学  学术论坛 栏目,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出版了两部博士论文,即李健的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 (新华出版社5月)和袁雪生的  富兰克林自传 与美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月),体现了年轻一代学人可贵的学术探索与不懈努力。辜也平新年推出的 沉重而感伤的文学旅程 一书(上海三联书店1月),第五编为 传记文学研究 ,收入著者此前发表的五篇论文,其关键词为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
中国传记研究(上)
2008年的中国传记研究,其突出成就体现在 王蒙自传 研究上。
扬州大学 
王蒙自传 半生多事 、 大块文章 和 九命七羊 洋洋百万言,由花城出版社在2006、2007和2008年分别推出。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
史的重要文本,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意义,引发争议和轰动自在情理之中。2008年6月6日至8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花城出版社、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社联合主办了  王蒙自传 学术讨论会 。在此前后,学界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王蒙的思想和创作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这其中既有研究者与王蒙的访谈,也有众多研究者的评论与争鸣(2009年争鸣仍在持续着)。本年度,温奉桥不仅在 文学评论 第2期和第5期先后发表 论王蒙 自传  (与李萌羽合写)、  王蒙自传 学术研讨会综述 ,还在 名作欣赏 第9期发表 心灵的隐曲时代的浩歌  读 王蒙自传  。在这些论文中,温奉桥认为,自传视野中的王蒙是个复杂的多维存在,他的决绝展示了王蒙性格的另一面,他的 桥梁心态 和 界碑 式的尴尬,既建构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王蒙,又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精神处境。 王蒙自传 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特定的时代而言,同样带有某种 镜像 意义。 名作欣赏 同期还集中刊发了严家炎、郜元宝和张志忠的三篇文章。严家炎在 试说 中国的奥勃洛莫夫  一文中,从 王蒙自传 谈到倪吾诚形象的典型意义,认为王蒙通过小说中的倪吾诚形象和 王蒙自传 中的父亲王
金福音
20
锦第这一人物,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转型中所面对的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痛苦;在此基础上,他还深刻分析了王锦第或倪吾诚之所以成为 中国的奥勃洛莫夫 的多重原因和多重意义。郜元宝的  感时忧国 与 救出自己  (另见 书城 第9期),认为 王蒙自传 是现代作家自传理念的接续与充分实现, 自传 的 王氏主题 ,就是积半生左祸荼毒之苦与半生反左成败之教训来鼓吹中国思想和中国生活务必
返之于正,从极左极右之间走出一条健康、调和、刚健、乐观的道路。张志忠的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记忆 ,以 王蒙自传 为例,讨论了书中历史记忆的可贵和价值所在,同时并指出 自传  心史有余,信史不足,坦诚有余,宽容不足 的毛病。王春林继2007年发表评论 半生多事 的文章之后,2008年又发表了 王蒙的 八十年代 记忆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第4期)、 王蒙心目中的若干历史人物 ( 理论与创作 第5期)。在这两篇论文中,作者充分肯定了王蒙 大块文章 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王蒙从一个位置重要的亲历者的角度,尽可能真切地再现出了20世纪80年代的全部复杂性,鲜活生动地勾勒描写了若干对于80年代的文化与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张光芒、吴妍的 一个人的 当代史  ( 理论学刊 第9期),论述了 王蒙自传 的自传叙事及其自我形象的塑造,认为 自传 不但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记史的价值,同时更展示了王蒙自我形象的多维真相,展示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甚至矛盾的精神和心灵,从而达致历史的个性与个性的历史的高度耦合。孙德喜的 知识分子的政治化与政治化的知识分子  论 王蒙自传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1期),认为王蒙以自身的经历叙述了知识分子政治化过程,以身边的人与事描述了政治化了的知识分子的特性, 自传 对于我们建立现代文明社会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之外,有两篇研究者与王蒙的访谈值得一读:一是王蒙、郭宝亮的 立体复合思维中的历史还原与反思 ( 渤海大学学报 第2期),一是王蒙、温奉桥的 人 革命 历史 ( 山东社会科学 第4期)。作家传主的访谈,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个人化的风格趣味。与上述文章多正面肯定之不同,李建军明确表明  王蒙自传 :不应该这样写 ( 文学报 11月13日)。他认为王蒙的自传写作似乎缺乏批判性的言说精神,王蒙把历史和现实都遮蔽在 自我 的阴影之下,选择了一种不对路的叙述态度和不可靠的叙述方式,因此叫关爱他的读者失望。
中国自传研究还涉及到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朱东润等现代传记文学名家。郭小英的 论梁启超与胡适的自传观 ( 学术探索 第1期),通过梁启超 自传 的名与实、胡适 传记的文学 与 自传 之间的微妙置换、自订年谱与自传等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认为梁胡二人在自传观上的根本差异在于,梁启超侧重对过去的历史做现实的研究,而胡适侧重为未来的历史做现实的准备。杨学民的 复调传记:敞开历史的一种方式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期),论述了 胡适口述自传 的文体特征。郭小英的 自传与自我身份认同 ( 兰州学刊 第3期),通过分析鲁迅分别写于1925年、1930年和1934年的三种自传文本之间的微妙差异,探讨了鲁迅的自传文本与鲁迅的个体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邓利的 论郭沫若自传的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 郭沫若学刊 第4期),认为郭氏自传既看重对时代、社会的记录,又着重对个体人格的反映;既重社会历史价值,又善于借助巧妙的文学手段将社会历史意义传递出来,严肃性与娱乐性兼而有之,并由此获得自身特殊的意义。邓俊能的 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自传文学的贡献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第11期),认为林语堂自传作品有着独特的文体贡献,并对现代自传文学有着传播之功。邱强的 论 朱东润自传 的叙事特征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第3期),借助赵白生的自传叙述事实三要素理论观照 朱东润自传 ,概括出这部自传的三点叙事特征,即异常丰富的历史事实、分量很重的传记事实和个性鲜明的自传事实。梁庆标的 民族批判与自我觉醒: 五四 留洋者自传一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第6期),则从广义自传的角度,概述了 五四 时期留洋人士如邹韬奋、朱自清、朱湘等人在游记、日记、书信中体现出来的强烈而鲜明的 五四 精神。与研究现代传统的自传不同,叶志良、雷莹将学术的眼光投向了当代 类自传 作品。他们在  我的人生笔记 :三位女作家同题 类自传 的叙事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第3期)中,以虹影、毕淑敏和徐坤于2006年推出的三部同题作品为例,探讨了 类自传 零散叙事、情绪化叙述、图文结合结构等叙事特征,让人一窥传记文类意识的丰富与发展。孟
21
桂兰的 中国现代自传的特殊文本形式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期),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 插图本名人名传丛书    6本 自传 为例,分析了自传的特殊文本形式特点,探讨了编辑者的当代观念与自传意识,并力图对自传文本进行科学的规范。
中国传记研究(下)
对中国传记作家作品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向度展开。
一是从文学史学的角度考察梳理,分析写作路径,总结成败得失。如房福贤的 新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家 传记简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第6期),以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现代文学家 传记的发展为背景,探究传记文学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时代审美变化、传主人格魅力、传者精神需求等三大因素;在充分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作者也如实指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的写作存在着意义缺失、为传主讳、屈服于大众趣味的弊端,这是很有见地的。孙郁的 鲁迅画像的种类 ( 传记文学 第2期、 海内与海外 第11期),具有很浓的史记的笔锋。论者评述曹聚仁、唐弢、朱正、林辰、林贤治、王晓明等众多的鲁
迅传时,论从史出,诗笔的激情与史笔的冷峻结合得非常到位,令人击节称赏。郭洪雷的 林语堂与中国现代传记 ( 华文文学 第4期),将林氏 苏东坡传 、 武则天传 放入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林语堂在传记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能够更为透彻地领略其充满智慧的创作艺术  诗性还原策略的确立、传记材料的激活、传记叙述的智慧。朱旭晨的 人与文之间:张爱玲传记写作路径分析 ( 兰州学刊 第8期),在回顾张爱玲传记写作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就作家传记如何处理传主与其作品之间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肯定重在寻出作品与传主本人关联的写作模式。王永的 还原、塑造与想象  徐志摩传记扫描与展望 ( 当代文坛 第3期),从研究理路及素材问题、研究成果、问题与错讹、待拓殖的空间等四个方面,评述了徐志摩传记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并对徐传写作新的突破点做出了预测。刘新华的 我国近代传记文学的流变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期)指出,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国近代传记文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突出传主的个人功业向突出传主的个人性格转变,从摹仿史传文学向学习西方传记文学转变,语言上从古典的文言转向浅近的白话,篇幅由短篇转向长篇。
二是以现当代成就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些作家作品为个案,进行阐释与批评。皇甫晓涛的  呼兰河传 与 回忆鲁迅 的跨文本阐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第2期),以萧红的 回忆鲁迅 与 呼兰河传 为文学个案,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文,进而从 类连结 的角度,对诸多现代传记文学与文学传记进行了跨文本的文化阐释,令人耳目一新。全展的 论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 ( 荆门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第2期),认为在当代传坛,郭久麟集传记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双栖型传记文学家。骆晓会的 读陈利明先生领袖人物传记有感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第1期),总结出陈利明写作领袖人物传记的几点特:求真求实精神和知识分子的良知与人格,勤奋、甘于寂寞与锲而不舍的执着,处理文学性与历史性关系的宝贵经验。叶志良的 论叶永烈 红三部曲 对于文献的使用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期),将叶氏作品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具体概括为四种运用形式,即作为历史佐证的文献,作为情节元素的文献,形成对话的文献,作为补充的文献,借此可了解文献在史传作品中的文学意义。此外,陈晓明的  从战争中走来 :抵达历史的正义 ( 文艺争鸣 第12期)、朱立元、王文英的 走近一个真实的鲁迅  读吴中杰教授的新著 鲁迅传  ( 文汇读书周报 12月12日)、张胜友的 激情澎湃的改革岁月  序 袁庚传  改革现场  ( 中国作家 第3期)、谢有顺的 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 序 ( 当代作家评论 第5期)、阎纯德的 一位国民革命女性的真实人生  评 中国第一女兵  谢冰莹全传  ( 文艺报 7月5日)、丁国强的 传记之镜中的人生与时代景观  近期传记类图书扫描 ( 中国教育报 8月7日)等,也都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独到发现。
还有几篇研究当代影视传记片的论文,给2008年的中国传记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梁月芳的 浅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物传记式
22
主旋律影片的创作特征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第6期),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人物传记式主旋律电影放在社会变革与政治、经济、转型的社会语境中,从题材选择、人物及人物关系、情节结构、语言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探求其创作上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苟鹏的 人物传记剧的回顾与思考 ( 现代传播 第6期),结合一部分优秀国产人物传记片的分析,总结了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心成立25年来在人物传记片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原则、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同时,对创作中存在的人与史、史学与美学、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之关系的处理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孙吉民的 张玉良:从传记到影视  对 画魂 三个版本的阐释学分析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第1期),选取对张玉良的阐释影响较大的三个文本  石楠的传记文学 画魂  张玉良传 、黄蜀芹导演的电影 画魂 和关锦鹏导演的电视连续剧 画魂 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阐释者的不同视阈、文本所处的不同历史语境赋予传主不同的面貌。
域外传记研究
2008年的域外传记研究,涉及自传研究、其它名家名作评论和文学史研究等三个方面。
生活中的新发现
一是自传研究。袁雪生的  富兰克林自传 与美国精神 一书, 是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对 富兰克林自传 研究中最厚实的成果之一 。[3](P4)这部著作是文艺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  富兰克林自传 研究述评 、 富兰克林的道德自我完善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自我书写、身份建构与自我实现 和 实用主义精神下的美国梦 等四章。著作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 富兰克林自传 进行解读,探讨自传与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联系,也从传记文类的角度对自传进行了较完整全面的研究。赵白生的  一切作品皆自传    非洲作家自传个案研究 ( 国外文学 第2期),阐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库切的 重弹录 所收集的绝大多数文章不是自传文,而作者和编者却都声称该书是 自传文本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赵白生以他一贯的幽默风趣、飘逸清新之笔,运用文类的并置效应这一概念来说明,作者和编者正是通过把文章和访谈并置,给文章铺设了自我语境,力图使文章自传化。李战子的 弗兰克 麦考特自传 教书匠 的话语与身份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第4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多重取位,说明这本大获成功的自传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平叙事重构教师身份,同时分析叙事和身份之间的联系。唐玉清的 论罗伯-格里耶的新自传契约 ( 当代外国文学 第1期),认为罗伯-格里耶的自传三部曲,从意义和真实两方面反抗传统的自传契约,新契约不能完全用 自我虚构 来定义,它逃脱了后现代的束缚,但又没有掉进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本质论。马益平的 从 忏悔录 到 墓畔回忆录  ( 法国研究 第1期),从自传内容、写作原因和作品风格三个侧面,探寻了两部法国自传名著的 真与隐 。焦小婷的 一个求索的灵魂  对哈利特 雅各布斯 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经历 自传叙事的思考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第5期),以自传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叙事伦理学的突破,挑战传统伦理学的规范,挑战文化价值取向,为自己求自尊的。透过传主这一张扬个性的自传叙事文本,人们有幸看到了一个求索的灵魂。薛玉凤的  美国在心中 的三维事实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期),以卡洛斯 布洛桑的自传为例,论述了事实的三维性,即自传事实:自我发展的轨迹;传记事实: 我与别人的关系 ;历史事实: 我与时代的关系 ,十分丰富具体。
二是其它名家名作评论。刘曙雄的 真实和朴素是传记文学的本源 ( 国外文学 第2期),选取东方传记名篇、开启印度现代乌尔都语传记文学先河的 生命之水 为个案,对阿扎徳这部原典文献的文类特征和创作方法进行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印度现代传记文学,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和发掘东方众多不同语种的传记文学。杨荣的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第12期),是一篇典型的传记文学作家论。作者认为,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时代和所受的文化教育关系极为密切。维尔纳文化情结,人道主义精神的浸润,尼采超人哲学和泰纳学说的影响, 20世纪初现代传记的影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等,正是这些多元文化语境造就了一代传记文学大师。王成军(陕西师大)的 文与史的
23
对立与交融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传记史学真实观之比较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第5期),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将 史记 与 希腊罗马名人传 的传记史学观念相比较,在深入探讨中西古代史学及传记史学的发展规律及其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对司马迁传记史学观念加以现代诠释,可加深对现代史学及其传记史学观念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焦小婷的  约翰逊博士传 中 人 的主题研究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期),从主题学角度切入,探究了鲍斯威尔这部名著在张扬人的个性,彰显人的理性,升扬人性的真善美、凸显世间的大 人 与大爱的鲜明特。夏晓敏的  塞维其传 :虚构中的真实人性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2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考察了 塞维其传 的传主的真实原型,具体解读了真实文本背后的
天然精油虚构元素,认为塞缪尔 约翰逊这部作品中的虚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人性。
三是文学史研究。英美传记文学独领风骚,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何肖朗本年度发表了三篇关于英美传记文学的论文,较系统地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传记文学的 后现代嬗变 。他的 观念与形式的双重嬗变  英美当代传记文学创作述评 ( 文艺理论与批评 第5期),评述了英美当代传记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  从长篇到微篇,从精英到大众,从真实到虚构  由此形成了观念与形式的双重嬗变。他的 刍议美英传记文学的后现代创作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第5期)、 试析现代美英传记文学的后现代嬗变 ( 龙岩学院学报 第5期),结合历史分析和社会剖析,阐释美英传记的创作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分析了美英传记文学在创作思维和创作风格方面发生的后现代嬗变。赵山奎的 论西方传记文学中的梦 ( 外语研究 第5期),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精神分析与西方传记中的 梦 的关系,认为西方传记文学对梦的解读契合了读者深入理解传主的心理需求,它追求的是一种深度真实。唐岫敏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英国传记文学史6的研究,本年度她还将研究的余光投向美国传记作家的一部新作5西方传记文学简史6上。在5一部西方传记的传记)))读奈杰尔#汉密尔顿的3西方传记文学简史46(5文艺报63月1日)一文中,唐岫敏从传记的流变、传记的根本、传记的未来等三个维度做出了独到的阐释,认为这部简史俨然一部结尾开放的/西方传记的传记0。
传记理论研究
2008年的传记理论研究亦取得了较大成绩。李健的5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6一书,是作者在兰州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既是当代传记文学史的研究,又是传记文学理论的探讨。全书15万字,分为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发展概述、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史传合一0与西方传记的/史传分离0、对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反思、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新英雄主义精神、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与重建人文精神、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大众化及发展趋势等六章。/在总结以往传记文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资料和系统的分析、归纳,,,初步构建起了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其学术意义不言而喻0。[4](P2)杨正润的5建立中国现代传记理论6 (5中国传记文学6第2期),高瞻远瞩,视野宏阔,具有学术的创新性和理论的挑战性。他明确提出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和总结古今中外已有的传记理论成果;二是现代传记理论应当体现现代学术精神,要吸取和利用各种相关的现代学术成果,建立传记理论的现代形态;三是对/传记0范畴的认知应当与时俱进,现代传记理论应当关注传记的各种形态。罗勋章的5传记文学写作中的叙事伦理6(5文艺理论与批评6第6期),认为研究传记创作,必须重视传记的现代叙事伦理及其对社会伦理的传播影响力。他着重论述了三个问题)))/传主与传者的伦理关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0;/史实与传实的叙事伦理:据史依实与适度修辞0;/传主人格及史料的驾驭:穿透时代、切入生命0,或许能使传记创作中的一些模糊性问题获得一种新的视角和解决途径。陈兰村的5略论名人传记的阅读功效6(5中国传记文学6第4期),从名人传记的文体特征和文体功能,从读者对名人传记的文体期待和对名人的崇拜心理,以及侧重名人传记对青少年读者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名人传记的阅读功效。这位撰有多部传记研究著作的学者,十分重视传记文学对青少
年读者的引领作用,他主编的5中外优秀传记选读6(语文出版社2007),已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使用,对传记文学的普及与教学功莫大焉。孙德喜的5传记文学真
在烈日和暴雨下
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7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记   自传   传记文学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