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2021年第12期(总第317期)
㊀㊀㊀㊀㊀㊀
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
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No.12ꎬ2021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17
经济学理论与思潮新探索
数字转型: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李载驰1ꎬ吕㊀铁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ꎬ北京102488ꎻ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ꎬ北京100006)摘㊀要: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主题进行文献综述发现ꎬ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概念内涵的认识还存在较多分歧ꎬ相对来说ꎬ对数字化冲击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清晰和全面ꎮ数字化转型影响可划分为宏观㊁
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ꎬ具体包括消费市场㊁社会生活㊁产业结构㊁产业发展㊁生产要素和企业价值创造等ꎮ而对于数字化转型阻碍因素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ꎬ多是管理学领域的学者进行单个或多个企业的案例研究ꎬ着眼于企业战略㊁组织结构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ꎮ未来可以从中小企业选择㊁引入和融合数字技术的过程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㊁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ꎬ以及转型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ꎮ此外ꎬ还可以从国家和区域层面探讨中国情境下数字化转型体系的构建和治理ꎬ从制度和体制视角研究中国数字化转型演进历程的独特性ꎮ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ꎻ数字化冲击ꎻ数字经济ꎻ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1)12-0130-09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科登峰战略 产业经济学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载驰ꎬ1993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工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ꎻ吕铁ꎬ1962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ꎮ
㊀㊀一㊁引言
nf520
数字化时代下ꎬ先进的数字技术驱动社会和产业迅速发展ꎬ数字化冲击在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同时ꎬ对
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ꎬ颠覆了许多企业往日的生存状态ꎮ未来一段时期ꎬ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ꎮ在过去几年里ꎬ鉴于伴随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问题不断涌现ꎬ数字化转型的学术关注也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ꎬ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ꎬ已成为产业经济学㊁战略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ꎮ虽然目前的诸多研究成果可以增强我们对数字化问题的理解ꎬ但理论视角和研究情境等的差异使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㊁前因后果等一般性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ꎮ要全面理解把握数字化转型ꎬ有逻辑㊁成体系地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
归纳依然不可或缺ꎮ基于此ꎬ本文围绕数字化转型主题构建综述框架ꎬ将数字化转型问题总结为 是什么  为什么 和 怕什么 ꎬ厘清什么是数字化转型ꎬ数字化冲击为何会推动数字化转型ꎬ以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哪些ꎬ旨在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文献ꎬ帮助学者们更加系统㊁全面地理解数字化转型问题ꎬ并据此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ꎮ
㊀㊀二㊁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
(一)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ꎮ概而言之ꎬ现有研究主要从主体㊁技术范畴㊁转型领域和转型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探讨ꎬ但诠释各有不同ꎮ在主体方面可以分为两种主流观点ꎬ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最终执行者是企业ꎬ所以应将企业作为研究主体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数字化转型
是一种社会行为ꎬ应将视角聚焦于宏观层面ꎬ把国家㊁市场等作为研究主体ꎮ在技术范畴方面ꎬ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于使用哪些技术可以被称之为数字化转型ꎬChanias(2017)
031
和Legner等(2017)认为使用信息化技术的企业转型就可以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ꎻHess等(2016)和Kane等(2017)则认为数字化转型必须依托于新一代数字技术ꎬ但目前对于数字技术的范畴依然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ꎮ转型领域方面的分歧主要存在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中ꎬ大致分为仅业务领域和组织整体两种观点ꎬ如Westerman等
(2014)认为数字化转型主要作用于改进或重构企业的业务ꎻHeilig等(2017)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驱使下进行的组织变革ꎮ在效果方面ꎬ学者们更多关注企业ꎬ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企业业务模式重构(Fitzgeraldetal.ꎬ2014)㊁企业绩效提升
(Bekkhusꎬ2016)㊁组织架构变革(Nwankpa和Roumaniꎬ2016)ꎬ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ꎮ聚焦于宏观层面的少数学者则认为转型可以提高社会生活质量(Pramaniketal.ꎬ2016)㊁推动产业发展(徐伟呈和范爱军ꎬ2018)ꎮ总的来说ꎬ由于国内外学者在以上四个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ꎬ不同见解的排列组合使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见表1)
㊀表1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
视角分类代表学者概念内涵示例
主体微观视角ꎬ以企业为主体Bekkhus(2016)ꎻMatt
等(2015)
数字化转型是一种战略蓝图ꎬ可以引领企业通过集成数字技
术实现转型ꎬ并处理好受数字化冲击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Mattetal.ꎬ2015)
宏观视角ꎬ以国家㊁市场
等为主体
Pramanik等(2016)ꎻ
Demirkan等(2016)
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各主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㊁机
遇以及社会的变化ꎬ推动市场㊁产业㊁业态等发生深刻变化
(Demirkanetal.ꎬ2016)
技术范畴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范
Legner等(2017)ꎻLi哥本哈根协议
等(2018)南京栖霞区疫情
数字化转型更多强调了以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一致
性ꎬ凸显了信息技术对组织架构㊁流程等的适应能力ꎬ以及反
过来企业适应信息技术的组织能力(Lietal.ꎬ2018)
以SMACIT等新一代数字
技术为主要范畴
Kane等(2017)ꎻSe ̄
bastian等(2017)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数字技术ꎬ根据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环
境ꎬ调整业务流程和企业实践活动ꎬ以获得有效的竞争优势
(Kaneetal.ꎬ2017)
转型领域主要发生在企业的业务
领域
Piccinini等(2015)ꎻ
Haffke等(2016)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使企业的主营业务实现改进或
转型ꎬ如增强顾客的使用体验或重组业务结构(Piccininiet
al.ꎬ2015)
不仅发生在业务领域ꎬ而
是涉及整个组织
Heilig等(2017)ꎻ
Clohessy等(2017)数字化转型是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的驱使
下进行的组织变革(Heiligetal.ꎬ2017)
转型效果微观视角ꎬ推动企业重构
业务模式㊁提高绩效㊁完
成组织变革
Westerman等(2014)ꎻ
Hess等(2016)数字化转型就是使用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绩效㊁拓
展企业业务范围(Westermanetal.ꎬ2014)
宏观视角ꎬ提高社会生活
质量㊁推动产业发展
Pramanik等(2016)ꎻ
Agarwal等(2010)数字化转型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Pramaniketal.ꎬ2016)
㊀㊀通过梳理ꎬ我们可以总结数字化转型概念不同表达之间的争议性和共通性ꎮ除了上文的描述ꎬ学者们争议最大的部分在于数字技术的范畴ꎬ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Sebastian等(2017)对数字技术的定义ꎬ他们将新一代数字技术总结为SMACITꎬ即社交相关的技术(social)㊁移动技术(mobile)㊁分析技术(analytics)㊁云技术(cloud)和物联网技术(Intern
etofthings)ꎬ例如大数据㊁云计算㊁区块链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㊁虚拟现实技术等[1]ꎮ基于Sebastian和其他学者的定义ꎬ我们认 131
为Bharadwaj等(2013)提出的 数字技术是信息㊁计算㊁沟通和连接技术的组合 的提法可以更加全面且简洁地概括更多学者的观点ꎮ此外ꎬ不同观点之间也存在一些共通点ꎬ如学者们都认为改进是数字化转型的预期结果ꎬ认为数字化转型至少会作用于企业的业务领域等ꎮ基于此ꎬ本文从主体㊁转型领域㊁技术范畴和转型效果四个方面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总结和界定为:通过结合信息㊁计算㊁通信和连接技术ꎬ使转型主体的各方面属性(包括但不限于运营㊁产品㊁管理㊁商业模式㊁生产流程等)发生重大变化ꎬ从而达到改进主体目的的过程ꎮ
(二)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转型的差异
对于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转型之间的差异还存在许多分歧ꎬ所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比较ꎮ我们在整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内涵时发现ꎬ一些学者仍然认为数字化转型只是信息化转型的升级版ꎬ或是仅基于信息化技术就可实现的(Chaniasꎬ2017ꎻHeiligetal.ꎬ2017ꎻLegneretal.ꎬ2017ꎻLietal.ꎬ2018)ꎮ相较于数字化转型ꎬ信息化转型是一个更加久远的课题ꎬ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转型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提出(Zuboffꎬ1988)ꎬ之后Dehning等(2003)在Zuboff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转型产生的三大影响:第一ꎬ
自动化生产取代了一部分人类劳动ꎬ提高了生产效率ꎻ第二ꎬ疏通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渠道ꎬ包括向上为管理层提供信息和向下为其他员工发布信息ꎬ可以改进组织决策和协调的效率ꎻ第三ꎬ优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ꎬ以提高内部的资源配置能力ꎬ改善与外部的战略合作关系ꎮ虽然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也符合上述表达ꎬ但其产生的变革影响远不止于此ꎮTan等(2015)表示ꎬ数字技术已经显著地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和途径ꎬ最明显的就是谷歌和苹果等开始通过平台和生态系统获取价值[2]ꎮ即使是传统的实体产品制造企业ꎬ也开始将服务和软件作为其创造价值的核心部分ꎬ并且尝试着使它们的下一代产品具备搜集和交换数据的功能(Porter和Heppelmannꎬ2014)ꎮ表2中ꎬ我们以数字化转型概念为基础ꎬ从主体㊁技术范畴㊁转型领域㊁预期效果和转型动力五个方面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ꎮ
㊀表2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转型的比较
信息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主体单个企业企业㊁社会㊁生态系统等
技术范畴信息技术ꎬ且主要注重于软件
或系统的操作
增加了以SMACIT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ꎬ包括基础设施㊁应用软件等
转型领域通常局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不仅存在于业务流程ꎬ还包括战略㊁架构等方面企业的组织变革
预期效果优化业务流程ꎬ实现效率提升在优化流程㊁提升效率的同时ꎬ往往伴随着组织架构的变化ꎬ与用户沟通方式的变化ꎬ商业模式和企业整体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ꎬ以至于上层的制度㊁政策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转型动力一般由组织高层直接决定除了组织高层决定外ꎬ更多地是被数字化冲击所推动
夜焰㊀㊀三、数字化冲击的影响
一些学者将数字化冲击视为企业进行转型的重要机遇(Tanetal.ꎬ2015)ꎬ但也有学者将数字化冲击视为外生现象ꎬ认为其对企业生存造成了严峻的威胁(Lietal.ꎬ2016ꎻSiaetal.ꎬ2016)ꎮKarimi和Walter(2015)将数字化的冲击描述为 一种颠覆和破坏性的影响 ꎮ可以说ꎬ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各方主体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存ꎬ梳理清楚这种冲击的影响对制定正确的转型战略十分必要ꎮ因此ꎬ我们结合现有文献ꎬ从宏观㊁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数字化冲击的影响进行以下归纳总结ꎮ(一)宏观层面
1.消费者市场发生深刻变化ꎮ数字化冲击已
231
经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ꎮ数字技术
帮助消费者具备了普遍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社交能
力ꎬ例如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社交活动ꎬ或从社交媒
体中获取信息ꎬ其中包括与企业的互动ꎬ这使消费
者开始成为企业活动的参与者[3]ꎮ这种现象进一步引起了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消费者不再将自
己看作是企业产品的被动接受者ꎬ而是具有产品高尔基资料
选择权的需求信息提供者ꎬ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
服务的期望也开始逐渐提高(LucasJr.etal.ꎬ2013)ꎮ星展银行(DBSBank)的CEO在报告中明确表示 数字革命已经使星展银行陷入了困境 ꎬ他们的调研显示消费者希望能够使用移动数字银行的解决方案办理大部分银行业务ꎬ以提高业务办理的便捷性和效率ꎮ这种消费者的需求给星展银行等一众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ꎬ倒逼他们提供新的服务来稳定市场(Siaetal.ꎬ2016)ꎮ在这种冲击下ꎬ市场对企业的动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企业应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比较准确的预估并及时做出反应ꎬ而不是被动地感知到需求变化后再做出反应ꎮ如广告公司利用算法实时感知消费
者偏好差异ꎬ根据偏好变化进行动态广告投放ꎬ从而实现与消费者的频繁互动并做出实时反应(肖静华等ꎬ2020)ꎮ
2.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ꎮ一些研究认为ꎬ数字化转型为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ꎬ特别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ꎮAgarwal等(2010)描述了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ꎬ各种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功能和新产品层出不穷ꎬ电子健康记录㊁健康大数据分析以及各种实体产品都为行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ꎮ也有研究强调数字化对贫困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影响ꎬSriv ̄astava和Shainesh(2015)研究了数字化远程眼科医疗技术在印度农村应用的案例ꎬ发现其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ꎬ还免去了诊所所需的物理空间ꎬ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病人的就诊成本ꎮ(二)中观层面
1.产业格局受到冲击ꎮ数字技术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传统企业运营多年的产业格局(Mithasetal.ꎬ2013)ꎬ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㊁交易方式㊁合作模式甚至是竞争手段ꎮ同时ꎬ以数字技术为媒介进行产品与技术之间的重新组合ꎬ也催生了新的产品和服务[4]ꎮKahre等(2017)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ꎬ将产业内
的竞争从物理层面转移到了数字化的虚拟层面ꎬ而信息的流动在虚拟层面变得更加自由ꎬ这种情况降低了许多行业的进入壁垒ꎬ进而冲击了产业中现有主导企业持续保持的竞争优势ꎮ例如ꎬ平台的出现使商
品和服务的交易得以数字化ꎬ重新定义了零售业和部分服务业ꎬ电商平台㊁打车平台等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该行业工作ꎮ数字化还促进了产业分工ꎬ原因在于搜寻成本和合约成本的下降ꎮ搜寻成本下降提高了同质竞争程度ꎬ加剧了价格竞争ꎬ外购中间品的成本比自制更低ꎬ也提升了中间品的外购比例ꎻ同时ꎬ数字化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ꎬ为合约签订提供了更多依据ꎬ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或合作商履约能力不足现象发生的概率[5]ꎮ一些学者进一步对不同行业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ꎮLucasJr等(2013)对音乐行业进行了研究ꎬ发现原本通过唱片公司等中介销售的实体商品(如专辑唱片)ꎬ已经被与音乐行业毫无关系的其他公司所提供的音乐订阅服务所取代ꎬ如苹果公司的苹果音乐服务ꎻFriedlmaier等(2018)对金融行业进行了观察ꎬ发现区块链作为一种通用且可扩展的技术ꎬ能够创建去中心化的数字基础设施ꎬ这些设施可以应用在金融领域进而完成对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补充甚至替代ꎬ如交易双方进行点对点的资金交换ꎬ而不是通过银行这样的金融中介机构ꎮ
2.加速产业优化升级ꎮ学者们普遍认为数字化增强了各个产业整体的灵活性ꎬ改进了产品质量ꎬ提高了生产效率ꎬ降低了生产成本ꎬ从而促进产业优化ꎮ如利用生产计划优化算法软件可以提高产业的灵活性ꎬ或者利用仿真模拟工具低成本地进行设计研发工作ꎬ监测和控制也可以降低次品率和设备空置率ꎬ而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更好的信息流动也可以显著降低库存ꎮ相应地ꎬ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ꎬ也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ꎮ还有学者指出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ꎮ徐伟呈和范爱军(2018)认为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结构升级方面
331
发挥着重要作用ꎻ李晓钟和黄蓉(2018)则研究了传统纺织产业如何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问题ꎮ但同时一些文献也指出ꎬ数字化冲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ꎬ主要集中在安全和隐私领域ꎮ例如ꎬPiccinini等(2015)发现汽车行业的数据和隐私泄露问题十分严重ꎬ且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ꎻNewell和Marabelli
(2015)也认为利用算法做决策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重大的信息安全风险ꎬ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不在技术方面ꎬ而是相关机构和人员不愿承认并投资解决这些问题ꎬ安全和隐私应当成为政府机构㊁企业和从业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ꎮ(三)微观层面
1.数据成为可用生产要素ꎮ数字化还促进了数据的生成和使用ꎬ最典型的就是通过移动设备生成数字痕迹ꎬ以及用嵌入式设备生成的实体运行数据ꎮ谢康等(2020)指出ꎬ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ꎬ通过与劳动㊁资本㊁技术㊁知识和管理这五大生产要素的结合ꎬ数据可以成为具有现实生产力的要素[7]ꎮ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ꎬ企业既可以通过提升自己开发利用数据的能力来创造价值ꎬ也可以通过将数据卖给第三方来直接变现(Loebbecke和Picotꎬ2015)ꎮ吕文晶等(2019)对海尔集团进行了深入研究ꎬ发现海尔通过搜集设备运行数据ꎬ使设备深度学习调整焊接参数并不断迭代ꎬ将焊接问题物耗减少了60%ꎬ并通过COSMO平台采集用户的使用行为等数据ꎬ加以分析后对
产品进行改进ꎬ高精度地改善了用户体验ꎮ同时ꎬ数据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资源ꎬ这种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罗仲伟等ꎬ2017)和学习能力(Ghasemahaei和Calicꎬ2019)ꎬ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索式学习(陈国青等ꎬ2018)ꎬ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ꎬ或者使用数据驱动的算法进行决策ꎬ以更有效地执行流程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ꎮ如Kane(2014)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为案例对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ꎮKLM使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与用户进行互动ꎬ并将部分服务业务移植到社交媒体中ꎬ之后其对这些互动和服务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ꎬ以理解用户情绪的动态变化ꎬ并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来维持用户的情绪稳定ꎮ
2.价值创造模式得以创新ꎮ数字化本身对一个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创造价值途径ꎬ只有在特定环境下使用它们ꎬ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创造价值的新途径ꎮ通过梳理文献ꎬ大致可以将数字化冲击下新的价值创造途径分为新的价值主张㊁重构价值网络㊁建立数字通道以及强化企业柔性ꎮ第一ꎬ数字化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主张[8]ꎬ并且新的主张更加偏向于服务的提供ꎬ而不是实体产品ꎮ同时ꎬ在提供解决方案时还可以收集用户使用产品的数据ꎬ进而用于不断改进价值主张(Poter和Heppelmanꎬ2014)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ꎮ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就完美演绎了这一过程ꎬ奈飞最初的商业模式是租借存储在物理媒体上的电影ꎬ后来它脱离了这一价值主张ꎬ成为美国第一家大规模视频流媒体服务提供商ꎬ之后又利用收集到的用户使用流媒体服务的数据分析观众的喜好和消费习惯ꎬ以帮助它们制造更受欢迎的视频内容(饶佳艺等ꎬ2017)ꎮ
视频模块
第二ꎬ数字化帮助企业完成价值网络的重新构建[9]ꎮ数字技术可以使企业绕过中介ꎬ与价值网络参与者(如合作商)进行直接交流ꎬ达到去中介化的效果(Hansen和Siaꎬ2015)ꎬ从而加强价值网络参与者之间的联系ꎬ使参与者之间密切协作成为可能ꎮ数字技术还赋予用户在价值网络中价值共创者的角(马永开等ꎬ2020)ꎬ如在线社区㊁社交媒体和网络社ꎬ几乎完全依赖于那些没有义务参与的用户的积极贡献(罗珉和李亮宇ꎬ2015)ꎬ以推动价值共创ꎮ
第三ꎬ数字化帮助企业开辟数字通道ꎬ实现销售和沟通渠道的拓展和改进ꎮ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与用户进行直接对话的通道ꎬ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ꎬ以支持建立一种多渠道营销战略(Hansen和Siaꎬ2015)ꎮ另外ꎬ数字技术还进一步打通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ꎬ数字算法决策实现了由系统软件来协调企业内部活动的功能(Newell和Marabelliꎬ2015)ꎬ在制造业中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打通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黑盒ꎮ
43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59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字化   转型   企业   技术   数字   进行   价值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