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1949年到1966年的西安城市建设

EXPERIENCE
区域治理
新生:1949年到1966年的西安城市建设
西北民族大学  林逸杰
摘要:1949年5月20日,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49年到1966年是西安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期,通过这17年的建设,西安实现了由一个单纯的消费城市向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转变。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西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发掘史料,选取这一时期西安城市建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居民住宅、城市绿化和文物保护等方面,对其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进行梳理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西安;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3-0017-0002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的历史阶段,在国史研究中被称作“十七年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研究相比于其他阶段,具有时间距离短、史料保存相对完整、来源渠道较多的优势,故研究
领域也可以适当拓宽。今天我们对西安此阶段的部分城建史料进行整理,一方面可以从中发掘一些长期以来未被重点关注的史料,另外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上有价值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十七年时期西安城市定位
1949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西北军区于同年夏季陆续迁入西安。1950年1月统一领导西北五省一市地方工作的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同时将西安作为大区直辖市。此后,除西北军区与第一野战军合并迁往兰州外,西北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留驻西安。1954年按照中央关于调整大区行政区划的决定,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改名为西北行政委员会)撤销。四年以后即1958年,又重新在西安设立了西北经济协作区,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任主任,1960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再次在西安设立。此后,这一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7项选址西安进行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榜首。其中的高压电瓷厂、飞机制造厂、高压开关厂等填补了西北乃至全国的空白。毫无疑问,这一时期西安市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均在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十七年时期西安城市居民住宅的建设其他与其它的区别
(一)西安城市居民住宅建设总体情况
温敏
据相关史料显示,1949年时西安共有住宅建筑面积为232万平方米。从1949年到1952年,人民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市民的住房困难,经过三年的建设,全市共新建
住宅17万平方米。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
西安城市住宅建设大规模开展。截至1957
年末,全市住宅建筑面积536万平方米,比
1952年增长215%。1961年以后因国民经
济严重困难压缩基建投资,导致房屋建设规
模与速度大幅下降。1961年至1962年,全
市年均建成房屋39万平方米左右。到1965
年末,西安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701万平方
去甲基化米,是1949年总数的三倍以上。
(二)新建居民住宅的居住条件
这一时期建造的居民住宅普遍居住水平
不高,以平房为主,几户人家公用厨房、
厕所和自来水,居住面积不大,多为一间、
一间半,两间以上已属于人口较多的家庭使
用。建筑格局上不再采用传统关中民居的“合
院”建筑,多为前后排列的“排子房”,抛
弃了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的建造。由于资金短
缺,这类平房住宅多采用土木建筑,即俗称
的“土坯房”,少量的平房采用砖瓦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开始试点建设楼房住宅,但居住水平同样较
低,一般为多户居民设置一个公用厕所、一
个自来水池和厨房。这样的住宅仅可以满足
一般生活需求,在实际中带来了诸多不便。
这一时期西安市还建设了四栋标准较高的单
元式住宅楼,即1964年建于莲湖路的莲湖
大楼和老关庙莲寿坊住宅楼。这四幢住宅楼
的特点在于每户拥有独立的自来水、卫生间
和厨房,这在当时属于较为超前的设计,这
些住宅的户型为二室或三室,配备有阳台和
电灯,系当时全市居住水平较高的居民住宅。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时期建造的住宅建筑标
准虽然不高,但工程质量一般较好,很多住
宅建筑的使用年限超过了原设计年限,相当
部分的住宅使用至今,仍然坚固完好。
三、十七年时期,西安城市绿化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相当
重视绿化工作。20世纪50年代主席
提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
召。此后,城乡绿化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
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1949年,西安建成区面积为10余平方
公里,但仅有莲湖、革命和建国三个公园,
总面积不超过300亩。由于多年战乱,这仅
有的三个公园大多较为破败荒芜。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这三个公园进行
了修缮,以莲湖公园为例,于1952年在该
园内新建八角亭、湖心岛及茶社、花卉温室,
逐步恢复旧日园林景观;1965年又在公园北
湖修建游泳池。此外,对革命公园和建国公
园也进行了一定的修缮和改建。
这一时期还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新公
园,其中有代表性的当属兴庆公园。
兴庆公园原址为唐兴庆宫,历经千年变
迁,昔日繁华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雨当中,
1958年在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共有10
余万名西安各界众参加了修建公园的义务
劳动,他们挖湖堆山,修筑道路,复建古迹,
植树种花。到建成时的兴庆公园占地面积达
700多亩,其中湖面150亩,在此后的40
多年时间里一直是西安市区绿化面积最大的
公园。除了修建公园,这一时期的人民政
府还十分注重街道的绿化。对于西安城市街
道绿化来说,1965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
份。这一年,新调任西安的徐步(1933年
参加革命,1965年—1967年任西安市市长)
亲自抓道路绿化,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了以法桐、雪松、国槐等为城市主要绿
化树种,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种植、养护
等措施。从1964年到1966年,先后完成友
谊路、咸宁路、莲湖路、西大街等十余条城
市主干道的绿化。今天西安一些街道上遮天
蔽日的法桐很多是这一时期栽种的,真正可
称之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下转第22页)
作者简介:林逸杰,生于1987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17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
和全球信息科技化等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关注了解各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学习他国的前沿技术,加强当下战争是以信息化为条件的高科技战争的观念,加强自身建设,自觉将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信息化、科技化建设之中,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同时,对于加强军民融合,民众总体来说属于被动的一方,军民合作也是根据军队政策方案的变化而进行变化的,所以军队应该建立双方合作的渠道,主动打破制度性屏障,建立新型网络空间国防建设合作平台,促使军民融合战略切实落地,推动国防建设跨越发展,提升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国防军民融合战略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融合,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合,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融合,融合的渠道有哪些,目前都在不断地探讨和研究过程中;而为了实现更好地融合,军民之间思想观念的转变、政治制度的设计、法律法规的健全等重要内容也是急需考虑和突破的。因此,对于加强网络空间军民融合作战来说,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要更关注军地资源共享、能力对接、兼容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推动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实施网络安全教育全民计划,树立信息安全国防观
国家信息安全是当前及未来国防安全的重要关注点,也是今后我国在国家安全建设方面面临最大压力的领域。目前各国都试图将本国打造成为信息化强国,军队成为现代化作战能力最强的军队,由传统国防观转变
为树立信息安全国防观,是21世纪国防建
设发展的新趋势。从网络主体的多元化、空
间的广泛性来看,每一位民众都是国家信息
安全的直接守卫者;同时从网络恶性事件等
事件来看,民众是事件的直接接触者,因为
大部分网民消息来源单一,仅仅从网上获取,
缺乏理论深度,所以对于国政策、又或者是
我国历史及英模人物很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
状况,所以他们就成为了西方敌对国家攻击
的对象;而且,由于部分民众信息安全意识
的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受到金钱的诱惑后,
轻易就被势力利用,为他们提供国内的
重要军事基地图片、尖端技术研发的理论性
文章,泄露国家机密。因此,加强网络空
间国防建设,必须实施网络安全全民教育计
划,使全国民众都树立起信息安全国防观。
而增强信息安全国防观主要是培养全国民众
的三种意识。
一是忧患意识,当前世界各国为提高国
家现代化、信息化作战能力,争夺网络空间
建设的主导权,都在不断将网络空间信息技
术系统与国家国防建设相结合起来,积极开
展网络攻防活动,使得全国范围内的网络空
间对抗活动日趋频繁。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成为某些西方国家的主要对手,
因此在网络空间安全上也成为经常被攻击的
对象,大肆发动舆论战等,试图潜移默化影
响我国民众的价值观念,动摇我国的政治根
基。因此,在进行全民网络安全教育上首
先要让民众认识到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严峻
形势,以及外国势力不断干扰、攻击我国网
络,制造网络恶性事件的背后实质,使民众
认识到网络安全国防建设的发展并不是一帆
风顺,而是处处存在危机,增强其忧患意识。发育商
二是全局意识,目前广大民众对于空间领域
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获取消息,或者进行沟通
交流的平台,而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泄
密,特别是其他国家对于我国网络安全的攻
克等网络安全国防建设认识还不够深刻,认
为自身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网民,每一次网络
发言,或者信息的上传与国家安全无关。因
此,在进行网络国防安全教育时首先要纠正
这一观点,虽然每个人是单独的网络个体,
有着自我的特定权利,但必须增强国家安全
意识、全局意识,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为国家网络国防建设贡献自我的微小力量。
三是法律意识,目前虽然针对网络空间
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在完善过程中,但每一位
网民都应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进行网络活
动。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网络是一个虚
拟世界,自己的可以脱离法律之外在这个虚
拟世界里随意发表言论,增强其法律意识。
同时国家要积极完善网络空间领域的法律法
规,为民众提供法律依据,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苏天辰.浅析加强网络空间国防建
设的战略意义[J].法制博览,2017(33):246.
[2]程志强.建强网络国防维护国家网
络空间安全[J].军事记者,2016(9):65.
(上接第17页)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可以发现在十七年时期,西安的城市建设史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充分遵循了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开创性建成了一批千年未有的大工程,为日后城市发展奠定了基
础。具体而言,西安市新建了三倍以上的住宅;新建了西安市绿化面积最大的公园;从数量上讲超过了以往,体现“多”的要求。谈到“快”,仅仅四个月时间建成了兴庆公园;华清池的大修仅耗时四十八天。修建的住宅质量上乘,使用年限超过了五十年;古老的文物遗址获得了新生,与普通众的生活有机结合;栽种的行道树成为今天西安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这些无一不体
现着总路线中的“好”:同时通过开展义务
劳动,在实际工程中精打细算,节约开支,
贵阳学院学报花小钱办大事。如数百亩的兴庆公园建成仅
花费人民币48万元。无一不体现着“省”。
同时工程质量有保障,水平较高。也从另一
个角度证明了这一时期的西安城市建设遵循
“省”的要求。第二点,十七年时期的西安
城市建设坚持从众路线出发,立足于众
所需,尽量满足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
求。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人民对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尽管
八大对我国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在此后的数
年间受到了一定干扰,但当时的西安市各级
政府还是尽可能地开展建设,改善众生活,
满足众需求。所进行的工程多是众所急
需的,真正体现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第三点,还应看到,这一时期的西安
城市建设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因而不可避免
地出现了失误。如在住宅建设上长期坚持使
用低标准,直接导致了住宅的宜居性和舒适
程度降低,不利于住宅的长期使用。但总的
来说,这一时期的西安城建史成绩是主要的,
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瞿伟.西安市住宅建设发展对策研
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2]刘晖,薛立尧,王芳.西安城市公
园绿地形态演变 语境与模式[J].风景园
洗药机
林,2012(02):22-27.
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16: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5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西安   建设   住宅   城市   进行   网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