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规划发展之思考

四川建筑第31卷1期2011.02
城市绿地规划发展之思考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
要】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城市绿地的定义,并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变化。最后,展望了生态性及人与绿地的关系应是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3S 技术;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5-11[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姜鹏(1979 ),男,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及景观生态。
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住建部2002年施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绿地定义为“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中华人
民共国建设部,
黑箱法
2002)”,国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称法较为统一,而在英文中则有着不同的提法,如Weber 等[1]
(2006),在
对马里兰的绿地系统研究中就称其为green infrastructure ,较为常见的则为urban green space 及green land 等,
但无论对其的提法如何,
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及美化早已得到了学者、城市规划工作者及普通众的认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
中国海洋石油报社
移及技术的进步,该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如何将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成为了该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1研究趋势
城市绿地必须由不同的植物物种构建,国内的有关学者
zo0sko0icom性
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植物种类多样
性的必要性(管宁生[2]
1987);吴人韦[3](1998)强调了城市绿地系统对培育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及绿地系统规划的对策;
王秉洛[4]
(1998)也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的特点和任务;张庆费[5]
(1999)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
多样性保护的策略。由上可见,
国内早期关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地对其物种组成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的分析等方面。
随着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结合,尤其与生态
学的结合,
相关的植被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理论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运用,也使早期的定性研究逐步向定量研究的方
向发展。以植被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研究主要从城市绿地的物种组成、
落结构等方面入手。石进朝等[6]
(2003)以北
京园林植物利用现状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北京城市园林植物
的多样性;王文雯等[7]
(2005)重点调查了济南市玉绣河沿岸绿地的物种多样性并提出了优化措施;张崇宝
[8]
(2005)对长
春城市绿地植物落的生态脆弱度进行了分析;徐晓清等
[9]
(2006)研究了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的落结构;王孝泓
[10]
(2007)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上海市绿地的植物落特
征;王晓春等[11]
(2008)则分析了扬州城市绿地植物落
结构。
除植被生态学理论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近
几年来也被较多的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并且重点在于研究绿地系统的格局及其演变方面的研究较多,同时也
运用了众多的景观格局指数。高峻等[12]
(2000)对上海城市
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李贞等[13]
(2000)研究了广州城
市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车生泉等[14]
(2002)则具体针对上
海城市公园进行了其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代保清等
[15]
(2005)分析了沈阳市庭院绿地的结构特征与异质性;铁玲等[16]
(2005)研究了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阮晓峰等
[17]
(2009)以上海3所大学为例分析了上海高校校
园绿地景观格局。
综上,国内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经历了从定性
到定量的过程,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也运用到了研究之中。比较而言,国外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除了和国内相
似的发展历程以外,
还呈现出了一个重要特点,即关注城市绿地与居住在城市之中人的关系。Herzele 等
[18]
(2003)通过
具体方法分析了城市绿地与居民可达性及对居民吸引力的
关系;Riddera 等[19]
(2004)综合性地研究了绿地与人居环境
的关系;Balram 等[20]
(2005)则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
人与绿地的关系;Sanesia 等[21]
(2006)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
2研究方法
在定量研究中,国内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方法中
主要运用两个方法,一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生态学方法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另一个方法
则是随着3S 技术的发展,
3S 技术被大量地运用到绿地调查之中,尤其遥感技术在准确、快速地绿地调查及规划中运用
较多,
而GIS 技术也成为了绿地规划中重要的研究分析手段之一。黄宏业等
[22]
(2001)以中巴卫星的数据基础探讨了其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用;周廷刚等[23]
(2003)以宁波为
6
3·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对象运用GIS技术研究了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
而国外相关研究中,除了上述方法,问卷调查也成为研究人与绿地关系的重要手段。Kinena等[24](2008)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青少年对绿地系统的认识。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方法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绿地结构、组成等方面,而国外除上述方面的研究外,还结合了心理学等方法研究人与绿地的关系。
3研究对象
毫无疑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自然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国内有关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尤其以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较多。国外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绿地,在研究中以公园(共)绿地为主,因为该类型是对人影响较大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绿地。
4展望与思考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其的研究也从定性发展到了定量研究,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断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研究过程中更加强调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和生态性。
目前就技术而言,国内外在3S等技术的支持下,绿地结构、景观格局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很多,景观指数等也较多地运用于绿地系统的评价之中,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绿地系统改善,或将先进技术整合到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加强研究与运用。
近年来,“生态”一词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领域,绿地系统规划也不例外,但什么是生态性的绿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如何运用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切实做到生态性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仍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同时,我国正在经历着高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也是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另外,城镇化也是国家关注问题之一,绿地系统规划如何适应城镇化的发展也是今后该学科需要考虑研究的课题。
而随着国内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与绿地的相互关系也必然得到更多学者与规划者的关注,并从单纯的绿地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转向从社会及心理等层面分析绿地系统与人们之间关系应是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Ted Weber,Anne Sloan,John Wolf.Maryland's Green Infrastructure Assessment: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land con-
servat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7):94-110[2]管宁生.论城市园林绿地中选用多种植物的必要性[J].中国园林,1987(4):18-19
[3]吴人韦.培育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之一[J].中国园林,1998,14(4):4-6[4]王秉洛.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点和任务[J].中国园林,1998,14(1):4-7
[5]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4(3):36-38琥珀中发现古雏鸟
[6]石进朝,解有利.从北京园林绿地植物使用现状看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J].中国园林,2003(10):75-77
[7]王文雯,赵彦玲.济南市玉绣河沿岸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其优化措施[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482-486[8]张崇宝.长春城市绿地植物落生态脆弱度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18(6):37-39
[9]徐晓清,施侠,郝日明.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落的调查[J].江苏林业科技,2006,33(1):4-7
[10]王孝泓.上海绿地植物落特征及优化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6):142-144
[11]王晓春,徐强,周晓峰,等.扬州城市绿地植物落树种组合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3):
74-78.
[12]高峻,杨名静,陶康华.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J].中国园林,2000,16(1):53-56
[13]李贞,王丽荣,管东生.广州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127-130
[14]车生泉,宋永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4):322-327
[15]代保清,肖笃宁,王艳,等.沈阳市庭院绿地的结构特征与异质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301-306
[16]铁玲,杨燕琼,王月华.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73-75
[17]阮晓峰,胡欢,王祥荣.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评析———以上海三所大学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
(1):100-105
2010中秋晚会[18]Ann Van Herzele,Torsten Wiedemann.A monitoring tool for the provision of accessible and attractive urban green spac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3):109-126
[19]K.De Riddera,V.Adamecb,A.Banuelos et al.An integrated methodology to assess the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J].Sci-
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4):489-497
[20]Shivanand Balram,Suzana Dragicevic.Attitudes toward urban green spaces integrat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llaborative
GIS techniques to improve attitude measurement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1):147-162
[21]Giovanni Sanesia,Raffaele Lafortezzaa,Mirilia Bonnes.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assess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green spaces[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06(5):121-129
蛋白芯片[22]黄宏业,刘侠,陈宝树.CBERS-1卫星IRMSS数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应用[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1,22(3):65
-68
[23]周廷刚,郭达志.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3,23(5):901-906
[24]Kirsi Ma kinena,Liisa Tyrvainen.Teenage experiences of public green spaces in suburban Helsinki[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08(7):277-289
73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四川建筑第31卷1期2011.0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5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城市   绿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