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介电常数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介质极化与分子极化的概念,以及偶极矩与分子极化性质的关系。掌握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矩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
德拜(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 )指出,所谓极性物质的分子尽管是电中性的,但仍然拥有未曾消失的电偶极矩,即使在没有外加电磁场时也是如此。分子偶极矩的大小可以从介电常数的数据中获得,而对分子偶极矩的测量和研究一直是表征分子特性重要步骤。
1、偶极矩、极化强度、电极化率和相对电容率(相对介电常数)
首先定义一个电介质的偶极矩(dipole moment )。考虑一簇聚集在一起的电荷,总的净电荷为零,这样一堆电荷的偶极矩p
是一个矢量,其各个分量可以定义为 ∑∑∑===i
i i z i i i y i i
i x z q p y q p x q p  式中电荷i q 的坐标为),,(i i i z y x 。偶极矩的SI 制单位是:m C ⋅。
将物质置于电场之中通常会产生两种效应:导电和极化。导电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与分子尺度相比)距离上输运带电粒子。极化是指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小于等于分子直径)距离上使电荷发生相对位移,这些电荷被束缚在一个基本稳定的、非刚性的带电粒子集合体中(比如一个中性的分子)。
一个物质的极化状态可以用矢量P  表示,称为极化强度(polarization )。矢量P  的大
小定义为电介质内的电偶极矩密度,也就是单位体积的平均电偶极矩,又称为电极化密
度,或电极化矢量。这定义所指的电偶极矩包括永久电偶极矩和感应电偶极矩。P  的国际
单位制度量单位是2
-⋅m C 。为P  取平均的单位体积当然很小,但一定包含有足够多的分子。在一个微小的区域内,P  的值依赖于该区域内的电场强度E  。
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物质内部的电场强度的概念。在真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
第二文库E  的定义为:在该点放置一个电荷为dq 的无限微小的“试验电荷”,则该“试验电荷”
国税31号文
所受到的力为dq E  。当将这个定义应用到物质内部时,在原子尺度上会引起巨大的电场涨
落。为此,物质内部某一点的宏观电场强度E  定义为在该点邻近的小区域内原子尺度电场
强度的平均值,这个小区域当然比通常标准要小得多,但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分子。
在电磁学中,电介质响应外加电场而极化的程度可以用电极化率χ(electric susceptibility )来度量,在各向同性、线性和均匀的电介质中,电极化率χ的定义为
E P  χε0=                                    (18-1) 式中11201085418782.8--⋅⨯=m
F ε,为真空电容率(vacuum permittivity ),或真空介电
常数(vacuum dielectric constant )。
可以用电位移矢量D  来表示电场E  如何影响电介质中电荷的重排(包括电荷迁移和电偶
极转向等),D  矢量的定义为
P E D    +=0ε                                  (18-2) 由此得到电位移矢量D  正比于电场强度E
E E D    εχε=+=)1(0                            (18-3) 式中ε为电介质的绝对电容率(absolute permittivity ),也称为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
定义相对电容率(relative permittivity )r ε
εεε=r  也称为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 )。据此得到电极化率与相对电容率的关系为
E D r r  εεεχ01=-=                  (18-4)
在真空中,电极化率0=χ。 由此可见,电容率和介电常数其实是一个概念。介电常数是在介质内部形成电场时遇到的阻碍程度的度量,也就是说,介电常数度量了外电场与电介质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电
常数越大,电介质中单位电荷产生的电场(或电流)也越大,在电介质内部的电场强度会有可观的下降。此外,我们常用r ε来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的电性能,即在同一电容器中用某一物质为电介质时的电容C 和真空时的电容0C 的比值
0C C r ==
εεε                              (18-5) 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相对介电常数愈小绝缘
性愈好,空气和2CS 的r ε值分别为1.0006和2.6左右,而水的r ε值特别大,10℃时为 83.83。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r 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r ε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
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
氢化可的松
介电常数经常出现在许多与电介质有关的物理学公式中,如前面的电极化强度矢量P
和电位移矢量D  等。另外,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速度为 r
r r r c n c v μεμμεεεμ====0011 式中c 、n 、μ、r μ、0μ分别是真空中的光速、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相对磁导率和
喻嘉言真空磁导率,真空电容率1200)(-=c με。在相对磁导率1≈r μ时,折射率r n ε≈。
对于各向异性介质(如某些晶体),P  与E  的方向不同,但它们的各分量间仍有线性关
系,介电常数要用张量表示。对于一些特殊的电介质(如铁电体),或者在电场很大(如
激光)的条件下,P  与E  将呈现非线性关系,介电常数的表示式也是非常复杂的。
2、外电场在电介质中引起的变化
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极化强度与偶极矩有关,而极化强度又可以通过测量介电常数获得,因此原则上可以通过介电常数的测定获得分子偶极矩的信息。但是,介电常数除了
由电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外,一般还与介质的温度及电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在电磁波的频率很高进入光波范围时,介电常数也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出现散现象。
一般来说,介质无法即时对外加电场作出响应,因此有关电极化强度的表达式应写作
⎰∞
--=t dt t E t t t P ')'()'()(0  χε 即电极化强度是电场与电极化率的卷积(convolution )。电极化率χ表征当电场E  在时间
't 作用在某个物理系统后,电极化强度P  在时间t 的反应。根据因果关系,P  不可能在E
作用前产生反应,因此当0<∆t 时,0)(=∆t χ,积分上限可至∞+。这个因果关系的存在说明)(t ∆χ的傅立
叶变换)(ωχ在复平面的上半部分是可解析的,即所谓的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Kramers –Kronig relations ),因此可以将电极化率更方便地写作为傅立叶变换的形式
)()()(0ωωχεωE P  =
显然,电极化率的频率依赖关系导致介电常数的频率依赖关系,而电极化率对频率的关系表征了物质的散特性。
浅沼稻次郎
由于物质具有质量,物质的电极化响应无法瞬时跟上外电场。响应总是必须合乎因果关系,这可以用相位差来表达。因此,电容率时常以复函数来表达(复数允许同步的设定
大小值和相位),而这复函数的参数为外电场频率)(ˆ:ωε
εω→。这样,电容率的关系式为
t i t i e E e D ωωωε
--=0'0)(ˆ 式中00E D 、分别表示电位移矢量D  、电场强度E  的振幅。
一个电介质对于静电场的响应可以用电容率的低频极限来描述,也称为“静电容率”s ε,即
)
(ˆlim 0有机物除杂
ωεεω→=s  在高频率极限,复电容率一般标记为∞ε,当频率等于或超过等离子体频率(plasma
frequency) 时,电介质的物理行为近似理想金属,可以用自由电子模型来计算。对于低频率交流电场,静电容率是个很好的近似;随着频率的增高,可测量到的相位差δ开始出现
在D  和E  之间,δ出现的频率与温度和介质种类有关。在电场强度0E 中等大小时,D  和E  成正比
δδεεi i e e E D ==0
0ˆ 由于介质对于交流电场的响应特征是复电容率,为了更详细的分析其物理性质,很自然地,必须分离其实数和虚值部份,通常写为
)sin (cos )('')(')(ˆ0
0δδωεωεωεi E D i +=+= 式中虚值部份''ε关系到能量的耗散,而实值部份'ε则关系到能量的储存。
图18.1 几种电极化机制:取向极化、离子极化、电子极化
通常,电介质对于电磁能量有几种不同的吸收机制。受到这几种吸收机制的影响,随着频率的改变,电容率函数也会有所改变:
(1)弛豫 (relaxation ) 效应发生于永久偶极分子和感应偶极分子。当频率较低的时候,电场的变化很慢。这允许偶极子足够的时间,对于任意时候的电场,都能够达成平衡状态。假若因为介质的黏滞性,偶极子无法跟上频率较高的电场,电场能量就会被吸收,由而导致能量耗散。偶极子的这种弛豫
机制称为电介质弛豫 (dielectric relaxation ) 。理想偶极子的弛豫机制可以用经典的德拜弛豫 (Debye relaxation ) 来描述。
(2)共振效应是由原子、离子、电子等等的旋转或振动产生的。在它们特征吸收频率的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0:28: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61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