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与双曲线的“第三”定义

椭圆双曲线的“第三定义”
鹿泉一中  张波涛
引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2-1
1. 2.23如图2.2-6,设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直线AM,BM相交于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轨迹方程
                2.2-6
2. .选修(2-155页探究:如图2.3-5,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直线AM,BM相交于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由点M的轨迹方程判断轨迹的形状,与2.23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这两道题探索性比较强,其实并不难解答,但它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会不会隐藏着圆锥曲线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呢?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个题目进一步推广:已知定点A-a,0,B(a,0)(其中a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0)动点M满足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λ(λ≠0),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pc3M的坐标为(x,y),因为点A地名学的坐标是(-a,0),所以,直线AM的斜率kAM= (x-a); 同理直线BM的斜率kBM= (xa);
由已知有
        =λ(λ≠0),
⑴λ=1, 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x+y=ax≠±a
⑵λ=时,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1 x≠±a
λ=时,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1 x≠±a
  我觉得由此可以得出圆、椭圆和双曲线的一个“第三定义”:分别与平面内两定点A1A2相连线的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一非零常数。其实,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中蕴含着上述特征,这里以椭圆方程为例进行说明: =1
            =1-=
            =-
kAMkBM=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图形角度去理解:
如图设椭圆的两顶点为A1 ,A2,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椭圆=1M,N两点,则直线A1MA2N的交点P的轨迹为双曲线,其方程为=1
因为,M在椭圆上,则,而由对称性易知,
其交点必在双曲线=1上。
反之,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M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M,N两点,A1 ,A2为顶点,则直线A1MA中国课堂教学网十二烷基磺酸钠2N的交点P的轨迹为椭圆,其方程为=1.
对此我们还可以用相关点法或者叫做交轨法给出较为严密的证明过程:设动点另眼看羽球P(x,y)M(x0,y0),则直线A1M的方程是:
y= (x+a),                   
直线A2N的方程是:y= (x-a),                   
联立⑴,⑵得x=;y=;则M(,),带入椭圆方程化简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1(x≠±a)
总之,虽然斜率之积都为常数,仅一个正负之别,却发生了质的改变,动点的轨迹由椭圆变化为双曲线,从另一方面看,椭圆与双曲线从形状上看差异很大,但有很多共同的性质。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3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9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椭圆   方程   双曲线   轨迹   直线   斜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