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小海龟作图——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设计

小海龟作图——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根据梅瑞尔的五星教学原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将旧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生活实例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将复杂几何图形的绘制任务分解成难度递增的子问题,逐步深入地解决。本课中心问题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实践能力和认知特点相和谐,在激情中创设新悬念,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实现创新使用新知。
二、目标要求分析
根据湖北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7-9年级要求能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能结合具体案例,抽象问题、设计算法、预测运行结果,编写调试程序。这反映出程序设计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选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八年级。本节课选自第七单元Pyth
on程序设计第26课小海龟作图。Python程序设计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Python感兴趣,让学生愿意深入学习,我对本课内容做了加工处理,首先让学生掌握线的生成,学生思考如何用线段组成多边形,再通过观察程序特点引出程序的循环,最后学生运用循环语句生成更复杂的图形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有一定基础,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Python编程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但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接触过编程课程,对程序设计并不陌生,新软件的上手操作是很快的。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推断简单指令的运行结果;
2、能描述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3、学会使用for循环语句绘制多边形;
4、能用for循环语句设计更为复杂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实例结合,从顺序结构程序中抽取出循环语句,探究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循环解决重复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及创作图形,体验计算机逻辑运算的优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循环解决重复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准确的编写循环体语句。
六、教学环境说明
多媒体网络机房  武汉教育云平台 Python3.4.4
七、教学过程分析
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使用
设计意图
课前
设计
发布
1设计并发布课前学生“自学习任务单”(见附件1)
按课前学生“自学习任务单”(见附件1)自主学习。
武汉教育云
学习软件的使用基础、了解编写一个简单程序的过程。
制作
发布
2制作并发布学习资源
观看微课,并完成课前自测题
武汉教育云
翻转课堂,
监控
分析
3监控自学情况、分析学生自学中的问题
思考并提出自己尚不理解或存在问题的知识点。
武汉教育云
了解学情,有针对性的定教学目标
课中
激活旧知
设问导入:“同学们,这节课体育老师需要在操场上画出一个边长10米的正方形场地,您能帮助他完成么?“
活动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让小海龟替我们走出程序设计第一步。
(教师巡视指导)
回答问题并演示过程。
回忆并写出小海龟向前走的程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计算机
投影仪
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画正方形的过程。
回忆课前学习的指令完成第一个程序。
示范新知
活动2:小海龟走正方形。
除了正方形,还有一些规则图形(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你可以做出来么。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小组学习的精彩案例)
观察小海龟走四边形程序,有哪些语句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如何用FOR循环语句实现走四边形?
(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小海龟走正方形的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试一试用程序设计几种多边形。
出重复语句,使用for循环语句让小海龟走四边形。
计算机
投影仪
运用计算思维运用指令完成图形生成。
理解指令和运行结果的关系。
从正方形到多边形,让学生加深程序指令的理解。
出循环体语句,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国际刑警组织
实践应用
For循环语句可以制作出三角形、五边形……N边形么?
活动3.运用循环语句生成多边形。
探究学习。交流展示。
多媒体
熟练使用FOR循环语句,加深循环的理解。
归纳总结
以提问形式组织学生积极思考。
循环语句有什么特点?程序的循环体是什么?循环了几次?
通过思考回答问题
梳理知识,巩固新知
计算机
多媒体
比较循环语句和顺序语句的区别,梳理内容关键点,与旧知建立内在联系。
整合创新
sis 6326
鸟巢同学们都不陌生,能不能做出像鸟巢一样复杂的旋转的图形。
活动4:尝试制作更复杂的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将各小组优秀作品展示)
尝试改变循环的次数和旋转角度。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交流,推荐展示。
展示的学生叙述设计思路和关键步骤。
计算机
多媒体应急系统
解决问题,能利用for循环语句设计更为复杂的图形
测试
发布课末测试题
学生完成课末测试题
世界最深钻井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
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
sre
反思本课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5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循环   语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