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抗生素对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敏感性的药物筛选及联合用药评价试验操作规范

增强抗生素对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敏感性的药物筛选及联
合用药评价试验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筛选增强抗生素对兽医临床常见病原菌敏感性的药物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及记录要求,并对筛选出的敏感药物与抗生素的联合作用进行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抗生素等作为增强抗生素对常见病原菌敏感性的药物筛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东方快译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4789.2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法、培养基和试剂
WS/T639—2018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EUCAST欧盟药敏试验标准(2017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3.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3.3
分级抑菌浓度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
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值在各类联合用药敏感菌试验的结果中可以作为评价和疗效判断依据基础的数值。
3.4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值。
3.5
敏感Susceptible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可能有效。
4结果解释分类
我爱读书网
实验室测试和报告抗菌药物的MIC值的结果,按折点分为:敏感(S)、剂量依赖型敏感(SDD)、中介(I)、耐药(R)或非敏感(NS);实验室测试和报告抗菌药物联合抗生素增效敏感的FIC值的结果,按数值FIC≤0.5、0.5<FIC≤1、1<FIC≤2、2<FIC时,其与抗生素的联合作用分别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或拮抗作用;从而判定筛选的药物为具有协同作用药物、具有相加作用药物、具有无关作用、具有拮抗作用药物。
5筛选试验方法
5.1设备和材料
下列设备和试剂适用于本文件。
5.1.1双人单面垂直净化工作台(SW-CJ-2FD)
5.1.2生化培养箱(LRH-250F):36℃~38℃
5.1.3多功能酶标仪(M1000Pro)
5.1.4恒温振荡培养器(HZQ-X300C)
5.1.5自动立式高压灭菌器(GI80DS)
5.1.6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BT125D)耦合度
5.1.70.22μm过滤器
金霉素5.1.8可调移液器:10μL~100μL,100μL~1000μL。
5.1.996孔细菌培养板
5.2菌种和培养基
5.2.1菌种
5.2.1.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5.2.1.2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9213。
5.2.1.2沙门氏菌Salmonella ATCC14028
5.2.2培养基
保存、传代、增菌用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药敏筛选用MH固体或液体培养基[1]。
5.2.2.1保存及传代用细菌培养基;按照附录A.1配置。
5.2.2.2增菌用液体培养基;按照附录A.2配置。
5.2.2.3增菌用固体培养基;按照附录A.3配置。
5.2.2.4检定用培养基;按照附录A.3配置。
5.3试剂制备和保存
本方法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的规定。
5.3.1试样制备
协同增效剂候选药物储备液制备:将粉末状抗菌药物溶于无菌水或适当的溶剂中后过滤除菌,使其贮存浓度为5120μg/mL。贮存液最低制备浓度为1280μg/mL,最大试验浓度为32μg/L。
5.3.2试样保存
协同增效剂候选药物储备液于-80℃保存。
5.3.3测定方法
负重效应5.3.3.1方法提要
利用协同增效剂候选药物对敏感菌的MIC值来判别是否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再利用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得到的FIC值判别协同增效剂候选药物与抗生素的联合作用,并据此判定协同增效剂候选药物是否能够作为抗生素的协同增效剂。
5.3.3.1.1细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
病原菌的增菌培养、分离和鉴定按GB4789.4-2016、GB/T4789.6-2016、GB4789.10-2016和GB/T4789.28等进行。经鉴定后的临床菌株移种到MH平板上,36℃~38℃培养18~24h。若不能即时进行敏感性测定,应置0℃~4℃冰箱保存。耐药性测定前传代。
5.3.3.1.2增效剂候选药物工作液制备
取一管增效剂候选药物,提前半小时于4℃中自然升温融化,在超净工作台中稀释制备1024μg/ml药物工作液。同时测定溶剂的抑菌情况即为溶剂对照。
5.3.3.1.3标准菌株的细菌菌悬液制备
用接种环挑取3个~5个左右MH琼脂培养皿上的单菌落至灭菌的PBS溶液或生理盐水(或
0.9%NaCl)中,用浊度仪调至0.5麦氏浊度(=1×108CFU/mL)然后用无菌PBS溶液生理盐水在干净的培养皿中按1:100稀释菌悬液,即得到约含1×106CFU/ml的菌液,为防止菌液时间过长发生浓度变化应现配现用,在15min接种完毕。
5.3.3.1.4MIC检测用96孔微量稀释板的制备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接种悬浮液制备好30min内,在每孔含有100μL稀释好的药物的微量稀释板中,向每孔中加入100μL细菌悬浮液(终浓度为5×105CFU/ml)。确保设有阳性对照(细菌悬浮液)、阴性对照(MH肉汤)、溶剂对照,中药活性单体检测可加抗生素对照;耐药菌株检测时每次检测须同时做质控菌株对照。将接种过的96孔板置于36℃~38℃培养箱中孵育18h~24h,读数。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菌株,在24h~30h时读取。
5.3.3.1.5增效剂候选物及抗生素的最小抑制浓度判读
在确定生长终点时,以无肉眼可见的细菌生长孔浓度为该药的MIC值。只有在生长对照孔的细菌有足够生长(阴
≥2mm纽扣状沉淀或绝对的浊度),且质控菌MIC在范围内,
性对照澄清透亮,测定视为有效。每个孔中细菌生长的程度均应与阳性对照孔进行对比,能够明细抑
制细菌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认定为该增效剂候选物对该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5.3.3.1.6增效剂候选物与抗生素联合作用检测
选取有效增效剂进行与抗生素联合作用的测试。每块96孔板最多可测试2个化合物,重复三次。具体操作如下:
采用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以各菌株单药MIC值确定稀释浓度,最高终浓度为MIC 值的2倍,使用灭菌MH肉汤倍比稀释,一般取6个~8个稀释度左右,两种药物在一次性96孔U型板上横纵联合。将制备好的菌液依次加入药物孔中,设置阳性对照孔为菌液对照组,阴性对照为空白肉汤,单药需设置两组平行试验。密封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记录结果,试验重复2次。质控菌株与供试菌株同法操作。菌液最终接种浓度5x105CFU/mL。
5.3.3.1.7检测结果的判定和报告
通过计算两种药物的部分抑菌指数(/
FIC)判断相互作用。FIC=联合用药时甲药MIC 单独应用甲药时MIC+联合应用乙药时MIC/单独应用乙药时MIC;
当FIC≤0.5时,判定甲、乙两药具有协同作用,当甲、乙两药分别为增效剂候选药物和抗生素时,增效
剂候选药物可以作为抗生素的协同增效剂;当0.5<FIC≤1时,判定甲、乙两药具有相加作用,当甲、乙两药分别为增效剂候选药物和抗生素时,增效剂候选药物可以作为抗生素的增效剂;当1<FIC≤2时,判定甲、乙两药具有无关作用,当甲、乙两药分别为增效剂候选药物和抗生素时,增效剂候选药物不适合作用抗生素的增效剂候选药物;当2<FIC时,判定甲、乙两药具有拮抗作用,当甲、乙两药分别为增效剂候选药物和抗生素时,增效剂候选药物不适合作用抗生素的增效剂候选药物。
>悬崖边的贵族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5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药物   试验   浓度   增效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