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文物保护知识,科学管理文物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7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2(上)博物馆中的文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民族财富。文物保管是博物馆展览、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博物馆生存的根本。若博物馆没有藏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近些年,各地各类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不断涌现出新的馆舍,现代化的场馆为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更安全、广阔的空间。各地博物馆在文物安全保护、科学管理、开发利用、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继增添了现代化的设备,研制开发了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藏品信息数据库,培养了专业文物保管员,壮大了文物管理专业队伍。很多博物馆相继编纂馆藏品图录和专著,并积极借鉴国际博物馆的优秀管理方法和经验,使得我国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与规范的道路。然而,由于我国博物馆门类众多,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方市、县级博物馆在馆藏文物的收藏、保管方面问题凸显,如藏品数量少,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馆舍陈旧,文物库房硬件与设备设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库房在防虫、防尘、防震、防空气污染方面还存在不足;藏品保护经费较少;藏品保管人才紧缺且其保管技能、知识欠缺;藏品退出馆藏机制不健全等。要想提高我国博物馆藏品保管和开发水平,充分发挥其文物价值,就应该做到“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
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程序繁杂,内容琐细,任务重,需要文保人员耐心细致,严谨慎重。针对目前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苦下内功,狠抓落实,提高保管质量。
1 高度重视文物管理和保护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国家珍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
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保管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博物馆的生命,如果博物馆不注重文物征集和保护工作,藏品数量严重不足,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失去存在价值。文物管理应由保管部门和保管人员共同负责。保管人员必须熟悉保管业务,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做好藏品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 建设专业人才梯队,提高文物保管人员素质
馆藏文物的保管离不开专业人员,藏品鉴定、登记造册和研究需要专业知识,引进博物馆专业、文物考古专业、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人才,建设专业人才梯队,充实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关键力量。博物馆文保人员要走出去,多取经,熟练掌握文物修复的知识,及时修复损坏的文物,并分类收藏,妥善保管。博物馆管理人员要掌握藏品保管技巧,规范保管程序,具备一定的文物鉴定、分析技能,对入库
文物的性质和真伪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以便更好地进行馆藏分类和数据采集,提高文物保管与利用工作水平。文物保管人员还应熟练使用计算机,积极参与国内外藏品保管交流活动,吸取与借鉴别人先进的保管技术和经验。细节决定成败,文物管理人员要熟悉我国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律指南》《藏品管理工作手册》《文物工作守则》,运用法律法规指导业务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对于文物征集和藏品退出的流程要烂熟于心,严格按照文物征集,文物鉴定、定名和定级,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等程序逐项落实,做好文物总登记账以及每个环节的工作。
雷诺护垫熟悉文物保护知识,科学管理文物
摘 要:博物馆中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是博物馆运转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生存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都十分重视馆藏文物的收集和保护工作,馆藏文物数量、保管部门建设和保管的软硬件配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熟悉文物保护知识,不断提高文物管理水平,延长文物寿命,研究其内涵,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文物;保护;管理
【作者简介】吴绒(1978—),研究方向:藏品管理。
吴绒
(丁村民俗博物馆,山西…临汾…041000)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
080Vol.19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3 实现藏品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
沙生冰草
博物馆管理中要及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使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规范化,将藏品数字信息的共享与检索、藏品信息录入标准与现代计算机数字信息应用有效结合,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管理水平、效率和安全性。藏品信息管理系统(CMS)成为推动传统藏品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工具。并且通过对传统藏品管理工作流程的解析,分析RFID藏品管理手持机在藏品管理的哪些环节可以减轻藏品保管员负担,提高藏品管理效率。复旦大学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整合藏品信息管理系统(CMS)、FRID藏品管理手持机与RFID门禁系统实现博物馆藏品从器身号编写到排架、盘点、提取、检索的不完全非接触式管理。通过减少文物管理中不必要的藏品触碰移动,从而大大降低潜在的损坏风险。期望在未来能通过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渐突破博物馆业务工作中藏品信息利用的瓶颈,实现实物藏品与其数字信息即时合一,实现博物馆藏品非接触式管理。加大网络安全管理力度,避免人为恶意攻击破坏数据资源,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备份。
4 建立奖惩制度
在藏品管理中,忠于职守,认真工作。对工作期间未出现文物损毁的,在文物修复方面有重大创新的,在征集文物、丰富博物馆藏品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适当嘉奖。对违反《文物工作守则》,玩忽职守,造成藏品毁坏事故的,以权谋私,偷盗藏品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和惩罚。表扬、奖励是教育,批评处分也是教育,因此,教育贵在平时,博物馆各级领导要经常对单位人员,尤其是新入馆人员进行文物安全教育。
5 防火防盗工作重如泰山
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后,吸引了很多的众来馆参观,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馆内管理压力增大,防火防盗成为博物馆重如泰山的工作。如果博物馆藏品因我们的疏忽,付之一炬,便无法复原,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防火防盗意识,做好火险评估,补充和完善被动防火安全技术设施。
2015年1月3日凌晨3点左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云南大理巍山古城楼起火,恢宏的古楼建筑被焚毁。此次火灾起火点为拱辰楼东南角夹层上方,直接原因是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易燃物,火势借助
风力迅速蔓延扩大,酿成火灾。2015年1月15日,中共大理州纪委、大理州监察局发布通报,公布巍山县“1·03”拱辰楼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调查处理情况,副县长、县长等六人均受到不同程度处分。事
互信息实上,2014年1月,消防部门和文管所等单位在对其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南诏古乐展示场所的拱辰楼大厅顶棚是布类装饰,为易燃材料,同时多处电器线路直接敷设于木质构件之上,存在火灾隐患。对拱辰楼提出了整改意见,但2014年6月再去检查时,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工作人员思想的放松和麻痹,久而久之招来后患。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像巍山古城楼等文物单位失火的事件在国内外曾多次发生。这些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历史文物的严重损毁,甚至消失,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如心剜肉般痛惜。我们应该清楚,一般火灾的起因是用火不当、电气设备不完善、消防设备和人员素质存在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防火安全设计经验,改善博物馆消防安全条件,对全馆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在文物库房内安装吸气式高灵敏感烟探测器,并增设水喷淋灭火系统。不断完善博物馆内的消防安全设施,避免发生博物馆消防安全事故。对博物馆周边环境进行治理,禁止人员在馆内吸烟,做好警示标识。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管理落实责任人。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及时做好文物藏品备份。健全监控设备,畅通消防通道。
每个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火灾要及时拨打119报警,使用灭火器材扑灭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原则。博物馆的主管领导要解决消防投入问题,以满足馆内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配备与维护。
大地水准面精化
要实现防火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单位人员要从日常工作抓起,从身边用电小事做起,不乱拉电线,不用大功率烧水和做饭电器,下班或节假日期间关闭地插电源,拔掉空调插线,要树立严谨慎重的防火意识,守护博物馆,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依靠先进的设备技术,达到最优的防火防盗水平,竭尽全力将火灾隐患减少到最低限度。
6 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共享文物信息资源
20世纪90年代伊始,我国一些省份的博物馆开始了数字化建设,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欣赏到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数字博物馆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手段来宣传文物知识,发挥教育作用,备份藏品保管资料。迄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8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2(上)今,国内很多地市级博物馆纷纷建起了网上博物馆,上传了大量的典藏精品,为热爱文物的人们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实现了文物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促进了文物知识的普及和研究。不过,由于缺少通用的信息管理标准,著录功能、检索功能、选择功能、定位功能、管理功能还很不
完善,存在检索、选择、定位困难,著录残缺,有的仅有图片没有文字说明,藏品年代不详,藏品数量上传太少,图片的像素低,不符合印刷要求,不利于资源共享和学术研究。期待国内数字化博物馆不断完善功能,上传更多的文物资料和清晰的照片,为区域文化研究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7 掌握关键的文物保护技术
激点文学
文物保护技术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的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学习和掌握文物保护技术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使文物尽可能长时间地为人类文明发展服务。首先要对文物进行分析,弄清其成分和结构。离开了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文物保护就无从谈起。如古代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但其含量比例随年代、产地有所不同,仅用肉眼观察是不够的。1965年在湖北望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2500年前的越王勾践剑,引起轰动,但其具体成分却不得而知。文物科技工作者采用粒子激发X射线分析法进行了(PIXE)测试,结果显示:该剑的主要成分是Cu,次要成分是Sn(且含量分布不均匀),还含有少量Pb、Fe和S。根据此结果一方面可推测我国古代冶金中早已应用了硫化技术以保持金属剑的光亮锋利,另一方面也为对该剑实施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敦煌研究院文物科技工作者曾对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的北凉、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11个朝代50多个洞窟中的红、蓝、绿、白、黄及棕黑颜料先后取样300个进
行X射线物相和X射线荧光分析,分别得知了这些矿物颜料的结构和成分。陕西省博物馆和文物考古所等单位曾应用发射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对秦始皇兵马俑彩绘颜料进行
综合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研究结果,既可了解我国古代对矿物、植物的综合应用、颜料化学及其冶炼技术的发展水平,又为进一步寻求保护、临摹和修复古代壁画及彩塑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对于陶瓷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要经过清洗、拼对、黏结、补配、加固、作及做旧等程序。青铜器的保护首先要确保原状不被改变,有选择性地清除和保留,慎重使用保护修复材料。青铜器保护方法有清水除尘去泥垢、醋酸去泥垢、超声波法清洗黏土沉积物;过氧化氢溶液氧化去锈、倍半碳酸钠溶液去锈、柠檬酸和硫脲混合溶液去锈、氨水溶液去锈、乙腈水溶液去锈等。最后要封护和缓蚀:氧化银局部封护法、苯丙三氮唑(BTA)—乙醇溶液封护法。如汉代出土的铜镜,先用蒸馏水—超声波清洗,再用机械除锈与锌粉转化,用倍半碳酸钠溶液—超声波清洗,最后用BTA浸渗封护。对于变形青铜器,要加以矫正整形,方法有捶打法、模压法、锯解法。对于残缺青铜器要补合完整,方法有传统烙铁钎焊法、高分子材料黏结法。对于残缺青铜器的补配方法有补洞、补配。成功的修补案例有秦代铜马车和汉代马踏飞鸟的修补。宝石玉器文物出土后,科学保存非常重要。要注意温湿度变化、光、有害气体、颗粒物污染物、机械磨损等的不利影响。要保护好这类遗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温度、湿度稳定。②避免光线的照射和刺激。③避免灰尘的污染。④避免重力的碰撞和机械磨损。⑤避免水中氯化物的侵蚀。玉石文物表面可采用超声波洗涤和清水手工清洗污垢。此外对玉器文物疏松的
表面要及时加固,对残缺的部位补配。可使用丙烯酸有机硅树脂加固,使用XN聚酯树脂和三水铝石补配,用聚氟树脂封护材料。
文物管理和保护是科学严谨的基础性工作,博物馆的综合实力、业务水平和发展优劣主要依靠馆藏文物“说话”。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熟悉掌握文物保护知识,从博物馆科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出发,科学管理文物,建立藏品宝库的宏伟蓝图,丰富藏品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藏品的开发利用、陈列研究、宣传推广,深挖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信息,实现价值,服务于民。■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4:2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4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化学抛光
标签:文物   博物馆   藏品   保管   管理   保护   工作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