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简介

Who is Ellery Queen?
仅有两名侦探,在我长年如猎人般缉凶的职业生涯中,令我由衷钦佩他们已经超越了种族的特异性,以及时空的限制这两个人,以不可思议的能力面对罕见的非真实世界、惊异及事实真相。一位在众着作中出类拔萃;另一位则和坚持正义公理的警探同属一类没错,我指的正是这两位名垂不朽的大侦探伦敦贝克街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和纽约市87街的埃勒里‧奎因先生。
——《荷兰鞋子的祕密》第一部引言
埃勒里.奎因:一对合写小说的表兄弟所用的笔名
正如他们的一部推理小说《暹罗连体人的祕密》,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人组合而成。他们是一对同样出生于1905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一个叫做佛德列克.丹奈(Frederic Dannay)曼佛雷德.李(Manfred B. Lee)。
  这对表兄弟的共通点,即皆是狂热的推理迷。1928年,他们得知McClure’s杂志举办一个奖金高达7500元的推理小说奖,便决定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罗马帽子的秘密》。就当两人以为获得首奖时,杂志社却忽然宣布破产,买下杂志社的新老板后来也把首奖颁给别人。索性出版公司仍然愿意付给他们1200元的酬劳,在1929年将这本书出版,卖了8000本,算是差强人意。
这对表兄弟笔下的侦探之名恰巧也是埃勒里‧奎因,从1930年出版的《法兰西白粉的祕密》开始,奎因也成了活跃于纽约的名侦探。然而在中国土布网1932年,一个名叫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的作家出版了《X的悲剧》,罗斯和奎因开始了一场笔战,甚至互相批评对方小说的缺点。不过三年后谜底揭晓,这位罗斯也是这对表兄弟所用的笔名,这对爱搞鬼又有生意头脑的作家彻头彻尾的把推理小说读者玩弄了一番。
    这两位表兄弟虽然合写小说,但合作的模式却也有趣。丹奈负责大纲中设计布局、谜团、角与题材,而李则是将丹奈构思的骨干铺陈细节。这两人性格虽不同,但却能合作无间地揉合包括范达因等古典推理因子,创造出美国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
埃勒里.奎因:一个美国黄金推理时代的代表人物
    1929年第一本小说出版,一直到1971年最后一本《美好私密之地》,埃勒里恩昆一共写了三十九部长篇小说以及数百个短篇小说。从国名系列、悲剧系列、短篇小说集等,这对表兄弟笔下的故事,继承了爱伦坡、范达因等古典正统推理的路线,亦即以某个谜样的犯罪事件(通尝试诡谲的谋杀,甚至是一连串的谋杀)为始,复杂的线索及众多的嫌疑犯交织成一个宛如迷宫的剧情,而最后由所谓的「大侦探」(Great Detective)透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拨开层层迷雾、厘清事实和假象、出真正的凶手,成就了社会正义。
    奎因的小说除了具备正统古典推理小说的精神外,在他的早期长篇故事中,甚至有所谓的「向读者挑战」,这等于是作者一种相当具有挑衅意味的象征,告诉读者说,所有破案有关的线索已经在前面的叙述中一一披露,而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答案,身为读者的你有办法和奎因一样直指凶手吗?
    奎因的时代,正巧也是美国古典推理小说和冷硬派小说相互争辉的时代。冷硬派一般认定从达许‧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于1930年出版的《马尔他之鹰》始,而后的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米基‧史毕兰(Mickey Spillane)等人,其作品以反应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特。然而,古典推理幸有奎因,不唱高调、不再无谓地杀人,
让侦探也进入生活,并在小说里注入多样的元素。一方面坚守古典推理该有的理性逻辑特,一方面却藉侦探之口传达人道、甚至哲学的关怀精神。
Challenge to the Reader…
「我早该看出来的。生与死是普天下共通的经验,这两者一向在上帝的桌底下玩捉迷藏。我为什么没有一眼看穿呢?」
——《多尾猫》第28
挑战一:奎因四个时期的作品
埃勒里.奎因在欧美推理小说史的观点里,其作品依照创作年代,普遍被认为大致可细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罗马帽的秘密》开始,一直到《西班牙岬角的秘密》,在这其间有纽约警长之子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探案九部,及以笔名巴纳比.罗斯发表的退休莎剧演员哲瑞.雷恩探案四部,一共是十三部长篇。时间轴则是自一九二九年直到一九三五年。这个
时期的作品,故事架构大抵承袭欧陆的古典解谜作品型式,师法前辈范.达因的菲洛.凡斯探案,讲求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公平斗智游戏,并强调侦查推理过程的阅读乐趣。然而,虽然作品本身具备高度的娱乐价值,但风格表现与题材选择均笼罩于先人的阴影里。
一九三六到一九四○年间,奎因发表了五部作品,属于创作的第二期,此时是奎因的转型期,他意识到自身的推理创作必须走出独特的道路,开始在剧情的设计与铺陈做较大的改变,试图在传统派推理中开拓陌生的格局,但这五部试验性作品的推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整体而言,第二期算是奎因创作较为暗澹的过渡期,这一直到《灾难之城》的发表,才有了决定性的跃升。
以一九四二年的《灾难之城》为崭新的再出发线,奎因终于完全掌握自成一家的创作方向了。第三期的奎因,至一九五八年的《最终一击》为止,在这十六年之间虽然不若第一期健笔如飞,只创作了十二部长篇,但他此时对推理小说范畴的积极探索,成就了部部前所未有的故事型式,并且广受读者欢迎与评者注目,使他终于具备足以超越范.达因的重要地位,代替他成为美国解谜推理作家的新典范。
第三期的奎因,已渐渐不再将推理小说视为以斗智破案寻知性乐趣的故事性谜题了,而
是针对人物个性、故事架构与主题内涵深入剖析;继《灾难之城》的「当代美国感觉」后,奎因的《十日惊奇》、《多尾猫》与《罪之源》等,皆探讨了许多层次与范围各异的人文、哲学、社会议题,这亦是奎因努力提升推理小说水准的最佳实践。
苏州通安事件第四期的奎因是自一九六三年的《另一边的玩家》到一九七一年《美好与私密之地》。奎因在创作的末期虽然仍旧不断在拓展推理小说的疆界,型式也更令人眼花撩乱,但作品的水准却日趋下滑,渐显疲态,不复第三期如壮年人般冲劲与成熟度兼备,这或许是因为奎因这个名字背后的两支台柱已严重倾斜,其中的李垂垂老矣,再也无法跟上丹奈的脚步了吧!
挑战二:奎因于小说创作以外的贡献
I)学术性着作
1942年埃勒里.奎因曾经编过一本短篇小说的目录书《The Detective Short Story: A Bibliography》,这本书对1942年以前的短篇小说集做了一番精心整理,以作者姓名字母顺序逐一列出当时所有已问世的的推理短篇集,以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这本书所费的心
力及书的规模都蛮可观的,不过就今日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可能就没那么了不起了,何况书内的资料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Queen's Quorum》是埃勒里.奎因从短篇小说的观点来看推理小说历史洪流的一部推理史学作品,在1951年第一次出版的时候,这本书选出了106本对推理小说发展具有重要指标的短篇推理小说集,而在1967年附有补遗篇的新版中这个数目增加成为125本,清清楚楚地将推理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以现代推理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虽然已经有点过时,不过仍不失为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In the Queens' Parlor, And Other Leaves From Editors' Notebook》是奎因在1957年发表的一本随笔札记,这些札记的来源多半为EQMM的编辑手记。这本书总共收录了五十则形形的文章,有十分严肃讨论推理小说取名艺术的〈Anatomy of Titles〉,也有十分有趣又带点吊诡的〈The Great O-E Theory〉,综观起来,这本书很清楚地传达了奎因对推理小说的想法及其创作的态度,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看到奎因不一样的面貌。
II)出版事业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对欧美推理文坛而言,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推理刊物大概非EQMM莫属了,这份由埃勒里.奎因创办的杂志成立于1941年的秋天,刚开始的时候为季刊性质,出版了四期以后,于19425月改为双月刊,而后又在19461月正式变为月刊。早期的杂志比较类似小说选集,收录的作品多半在别处刊载过,不过慢慢地新作不断出现,许多新锐作家在推理有奖征文的诱因之下纷纷投稿到杂志社去,也使得后来的EQMM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推理小说创作园地。
  EQMM成功的诀窍是因为它有一位眼光非常独到的主编-即奎因的分身之一丹奈 ,从1941年创刊到他过世这段长达四十多年的时光,这位超级主编经由办杂志的管道而发掘了不少优秀的编辑及写作人才(代表人物为Edward D. HochAnthony Boucher),对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丹奈也很乐意提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妈妈探案的James Yaffe,这位作家1943年初次在奎因推理杂志上发表他处女作时年龄只有十五岁)。
边缘化
  除此之外,另一个使EQMM攀上杂志高峰的是奎因有奖征文(Queen Awards)的举办,这项奎因有奖征文从1945年起至1957年为止,一共办了13届。1945年初次征稿时总共收到了838篇稿子,连日后成为大文豪的福克纳都参加了,不过他只得了第二名而已。这项
奎因有奖征文事实上对欧美推理小说的创作有推波助澜的功效,它也连带造就了许多推理小说的生力军,这些生力军如Roy Vickers Stanley Ellin等人日后更将推理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III)文选集
1938年出版的《向读者挑战》(Challenge to the Reader 是奎因所编的第一本选集,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类似尝试的推理短篇文选集,所以这本书名带有奎因创作精髓的选集事实上是一个实验性质的产品。
1941年,奎因出版了一本页数厚达995页的推理文选《101 Years' Entertainment》,这部文选在推理小说史上地位不低,在同类型的推理文选中它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何这么引人注目?从这本书的副标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The Great Detective Stories 18411941》我们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这部文选拥有二大特,其一是时间范围长达101年(从1841年爱伦坡的《莫尔格街凶杀案》开始一直选到1941年为止),而这段时间刚好涵盖了整个推理小说的历史(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就完整性而言,这部选集是第一个做到的;除了这点之外,这本书的另一个特是作品水准十分整齐,所选的五十部作品都称得上是精品中的精
品,黄金时期的重要推理作家差不多在这本书中都可以得到。
African Traveler
闽南语电影「我们将要由时下的新闻中研究犯罪事件犯罪事件,不消说,会自己扑向我们独特的侦察方式。我们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人都不能存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了解吗?」
——《奎因探案系列》第21
约翰‧保罗:史帕哥的手表→史帕哥的太太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1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354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推理   作品   创作   小说   读者   古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